查看原文
其他

《女人30+ 第二季》:“三十而愈”还是“三十而虑”?

杨博雅 CDRC2011 2023-03-31


纪录片也可以有“热搜体质”吗?

《女人30+ 第二季》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江疏影 不爱比不婚更可怕#、#陶虹谈被当作过气女演员#、#马伊琍 卵子的使命不是成为受精卵#、#任容萱催婚Selina#、#杨天真 为什么不能为工作牺牲身体#……近一个多月以来,这些接连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单、阅读量破亿的微博话题全部来自于这部由腾讯视频联合新世相推出的女性纪实访谈节目。



承袭了第一季的内容形式和情感内核,《女人30+ 第二季》将视角放开,邀请到任家萱、昆凌、江疏影、杨天真、陶虹、马伊琍六位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知名女性,用18次对谈、47天拍摄、500次随机提问,以小切口呈现处在20岁、30岁、40岁年龄版图上的成熟现代女性战胜生存困境、对抗世俗偏见的生活姿态。


作为典型的热点内容和非典型的纪录片,《女人30+ 第二季》虽然不足以成为可供“临摹”的成功范本,却能够在形式、题材、价值等层面带来新的可能性、几分期待和一些思考。


01

纪实+短视频+综艺:

    打造轻量级深度内容


每位嘉宾的访谈被分为上下两期,每期节目的核心内容时长仅有7分钟,被定位为纪实性微综艺的《女人30+》其实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而更像是具有纪录片、短视频、综艺三重基因的“混血儿”。这种“嫁接”的形式决定了它一方面具有短视频内容体量上小而轻,却又不乏深度,具有思考性;另一方面汲取了综艺轻松的氛围,但还保留着客观与真实。



实际上,《女人30+》甚至称不上是对这种跨界融合模式的新鲜尝试。从早在2016年优酷·土豆推出的《你好,是鹿晗吗》,到近两年思念食品出品的《思念物语》、BOSS直聘出品的《老板不知道的我》,都已经具备了纪实性微综艺的特征。



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女人30+》对“纪实+短视频+综艺”这一模式的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节目选取知名女艺人作为拍摄对象,其专业的镜头前表现能力本身就能够带来一种浑然天成的综艺感。其次,一问一答的架构加快了节目整体的节奏,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在较短的时长中也能保证内容的完整性。最后,传递观点输出态度的设定让整个节目的价值表达凝练有力,又契合了纪录片深挚沉稳的气质。


不过,《女人30+ 第二季》的成功还不仅仅是得益于形式的恰到好处,更与今年“姐姐文化”的东风密不可分。


02

30+的女人:

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姐姐文化


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在国内的发展,性别事件的受关注度显著提升,女性在社交媒体中日益表现出制造议程的惊人能量。在舆论潜移默化的影响中,用女性力量实现自我价值成为越来越多的当代女性的追求,这样的大环境下,偏爱柔弱幼态少女感的传统审美标准逐渐式微,而成熟智慧、独立洒脱的“大姐姐”形象则成为了一种新的理想人格的投射。



审美风格的变化直接扭转了文艺行业的风向。从“中年叛逆”的“姐圈顶流”刘敏涛到风情万种的“都市传说”刘心悠,从现象级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到话题王者电视剧《三十而已》,在这种现实与幻像的相互作用中,“姐姐”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成为了一种重构后的性别文化和新时代的女性美学。



《女人30+ 第二季》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虽然同样是顺应了姐姐文化的大潮,却没有着力于反复去描摹一个个外在的、短暂的、光鲜的“姐姐”的虚像,而是向下瞄准现代女性在成长期的凌乱与狼狈、在适应规则与打破规则间的犹豫和闪躲,进而搭建起一个有思想、有阅历的成熟女性向“妹妹们”传授经验和价值的桥梁。它和真实的女性更加亲近,它对规则的反叛也更加直白。


03

薛定谔的焦虑:

输出态度抑或是输出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30+女性所面临的焦虑是有目共睹的,职场晋升、身体初老、婚姻维系、生育选择……许多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了更好地把握女性观众,都会选择将打破年龄焦虑作为宗旨,然而事实情况是,是否“焦虑”根本上取决于观者的内在感受,而并非是内容生产者所谓的理念或初心。这样的认知偏差导致很多打着“治愈焦虑”旗号的作品,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在了“制造焦虑”甚至是“贩卖焦虑”的边缘。



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主张卸下中年女性身负的枷锁,强调30+的女性也有无限可能。然而荧幕上的姐姐一个个身材纤细、皮肤紧致、贵气逼人,女性观众们还没来得及为摆脱“白瘦幼”的审美而欣慰,又开始为“美瘦富”的新标准而焦虑,节目本身也陷入了左右互搏的尴尬境地。



电视剧《三十而已》提出要直击都市女性的生存痛点,展现女性的强大能量。结果却是太太圈的包包鄙视链占领热搜,C位的爱马仕喜马拉雅铂金包更是被炒出天价,女性观众的年龄焦虑没有减轻,阶层焦虑反倒更上一层楼。



《女人30+ 第二季》也未能免俗。在第四期中,节目组邀请到壹心娱乐的CEO杨天真作为访谈对象,她也是《女人30+》整整两季中唯一一位不是艺人身份的嘉宾。作为一个纯粹而优秀的事业型女性,杨天真在访谈中输出了许多个性鲜明、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我更畏惧的衰老是记忆力和能力的衰退”、“我希望自己成为造浪者”、“向前才是我唯一的答案”……但在这一期的末尾,节目组却单单选择了她对于自己身材的回应作为总结,这种狭隘的关注点本身就是对标准的一种强调。



奢侈化妆品品牌赫莲娜的生硬植入也是颇受《女人30+ 第二季》观众诟病的问题。不论是广告与正片尴尬的衔接,还是存在感过强的广告时长,抑或是赫莲娜自身特殊的品牌定位都对节目原本的气质造成了较大的干扰。有豆瓣网友评论称:“节目说是反年龄焦虑,但是真正的焦虑还是很多女性想买但是买不起赫莲娜吧。”



本质上来说,绝大多数的焦虑来源于自身生存状况和特定标准之间的偏差。众多女性题材作品深陷入“治愈焦虑”和“制造焦虑”困局之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品往往在打破既有标准的同时,又在无形之中输出了一个新的标准,而相较于硬性的标准来说,其实,把“单选题”变成“开放题”,输出普适的人生态度才更有利于打破焦虑。


综艺、电影、电视剧这一类内容形式,由于其对于曝光和盈利的强烈需求,常常更容易被消费主义和大众审美裹挟。在这种情况下,纪录片或许可以也应当更多地承担起展现多元女性气质、女性态度与女性力量的责任。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中国愿景》:科技塑造的中国未来
《扶贫村里的年轻人》:小切口,大情怀
CDRC×微博|纪录片致敬医者,袖珍人呼唤平等与尊重
城市梦:感知这座城的温度
“讲究”人的“讲究”事儿
《风味原产地·甘肃》:从沿海蟹膏到西北饸络,大漠美食的鲜与野
《此画怎讲》:腾讯联手开心麻花,纪录片能乐还能学
预告丨《幸福实验室》定档8月26日优酷独播 国内首档大型心理学真人实验体验类节目解码幸福真谛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吴禾昆 张嘉琪

编辑:杨博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