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天地永存》:心中信念,点亮民族的光
1945年9月3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总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签字投降,中国终于迎来了全民族的抗战胜利。
202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推出大型抗战纪录片《他们与天地永存》,以此纪念那场与民族存亡息息相关、与国家生息紧密相连的战争。
铁汉柔情:书信流传家国情怀
国家颠沛之际,千万爱国义士投身于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中,他们从家中离去,或匆匆挥手作别,只待把儿女情长留到来日安稳再叙;或零星留下只言片语,堵回家人口中来不及说出的珍重,便转身前行;亦或是洋洋洒洒挥墨千百字,只想这一去恐难回头,便寄情于家书中。
时任国民革命军第54师师长的郝梦龄,因厌倦多年来骨肉同胞的内斗消耗,多次申请解甲归田,但均未或批准,反被派去贵阳修公路。然而,随着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郝梦龄面对此局不再躲避,毅然向蒋介石申请北上抗战,只求共御外敌,还我华夏之尊严。
临行前,郝梦龄留下一封“遗嘱”般的家书,信中不过短短几句朴实的言语,却表明了个人为国家、为人民捐躯的决心。但民族大义并不是信中的全部,对晚辈的叮嘱、长辈的关照、子女教育的安排,成为了郝梦龄离家前最不舍的挂念。
然而,这封诀别书并未能等到它的作者荣归故里,郝梦龄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向太原进攻的战斗中不幸中弹,最终壮烈殉国。在最后的遗书中,他留下了“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的慷慨陈词,也难舍家中老小,牵肠挂肚间不免叨念两句,只盼一家安康,得以“故余牺牲亦有荣”之悲切。
中国空军第三大队第八中队上尉副队长何信留下的与妻书,言之凿凿,情真意切,后人视之,无不动容。第115师的战士刘新中在寄回家书中描述了行军路途上的休憩片刻,在梦中呼唤母亲的细节。
一封封书信流传至今,内容大多围绕妻儿老小、表达个人决心,将道不尽思念之情化为抵御侵略的强大力量,在字句间读出对抗战胜利的希冀及和平生活的向往,足以彰显中国人民在面对艰险时强大的意志力和世代传承的家国情怀。
碧血丹心:尽一生,忠一事
蒋鉴,曾在武汉医院为伤兵提供救治。这些伤兵中,不乏相当数量稚气未脱的少年,其中一个不满十六岁但身中多处枪伤,送至医院时已奄奄一息的小伤兵深深触动了蒋鉴的心,想到还有更多年幼的孩子们因为战争而与家人失散、流离失所,她下定决心为这些难童提供帮助,让他们在兵荒马乱中能有一个安稳的栖身之所。
在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帮助下,蒋鉴护送几百名孩子前往位于重庆合江的四川保育分会第五保育员,专心做起了所有孩子们的“周妈妈”。但保育工作远没有想象中顺利,孩子们的疾病、财务的负担时时刻刻压在蒋鉴肩头未曾卸下,不时又有敌机投弹轰炸,有更多的难童被送进了保育院。
工作日益艰辛,蒋鉴的丈夫,留德医学专家周明栋也加入到保育工作中,夫妻二人齐力守护保育园的这片净土。但病魔来袭,最终击垮了蒋鉴的血肉之躯,在结肠癌的折磨下,最令人可亲的“周妈妈”带着未尽的事业离开了人世。
社会各界有感于蒋鉴为华夏民族血脉得以延续而做出的伟大贡献,纷纷发文见报,惜别这位好妈妈。蒋鉴女士作为一个缩影,反映了千千万万散落在全国各地从一而终的爱国志士为护卫祖国河山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献保存同志会”抢救出文献古迹3800余种,卢作孚经营的“民生公司”协力国民政府转运战略物资和教育资源,是他们在各行各业的坚守为中华民族共同筑起一道稳固的防线。
身临其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导演手记中写道:“由于历史原因,当时我国军队中,服装不一、枪械不一。由于纪录片再现的严谨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不允许出现偏差和错误。”
在表现刘老庄战斗的再现场景中,有电影般质感的战场画面既真切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性,弥漫的硝烟在夕阳的染色下更显悲壮,低视角的平摇镜头仿佛一位受伤的战士在环顾四周,残垣断壁与伤亡的将士衬托出战斗的惨烈。
在重现民族英雄杨靖宇与敌人在冰天雪地的寒林中周旋游击的情景中,将手持摄影和主观镜头相结合,画面表现随着战斗的推进和体力的消耗加剧抖动。雪地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将林海雪原的“过膝积雪”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杨靖宇将军牺牲时,纷落的雪花和被扬起的积雪共同描绘出一幅悲壮的画卷。
在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守家卫国的坚实屏障。
他们脚踩大地,撑起了中华民族的一片天,顶天立地,浩气长存;他们以身捐国,筑起了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前赴后继,英勇无畏;他们护卫山河无恙、树木常青,他们于史册永载,与天地永存!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CDRCx微博 | 疫情议题热度持续,多元内容互为补充
《女人30+ 第二季》:“三十而愈”还是“三十而虑”?《中国愿景》:科技塑造的中国未来《扶贫村里的年轻人》:小切口,大情怀
CDRC×微博|纪录片致敬医者,袖珍人呼唤平等与尊重
城市梦:感知这座城的温度
“讲究”人的“讲究”事儿
《风味原产地·甘肃》:从沿海蟹膏到西北饸络,大漠美食的鲜与野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吴禾昆 张嘉琪
编辑:方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