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书籍》:聚焦书籍垂类圈层下的小众群体
《但是还有书籍》是b站在2019年制作播出的一部五集人文类纪录片,由知名演员胡歌倾情配音。虽然明星效应为它带来了起初的热度,但节目仍然凭借自身优质的内容赢得了持续的高口碑,豆瓣评分高达9.2分,成为b站2019年一部现象级的纪录片。节目取材新颖,结构工整,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并不常见的书籍文化纪录片在纪录片领域内的空白,唤醒了更多人对阅读书籍的渴望。
题材
打破静态的读书场景
展开垂类圈层下的新视野
说到读书,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在图书馆、咖啡店或是任何一个安静的地方,拿着一本书静静地看。那书籍题材的纪录片又如何取材于这样一个单调的事件又不显得枯燥?在当下很多自媒体账号以书单推荐为主要运营内容时,书籍文化题材的纪录片又如何跳脱出这种常规模式吸引更多人对书籍的兴趣?
《但是还有书籍》首先就打破了静态的读书场景,不局限于书籍出版后被阅读的场景,而更多聚焦在了书籍的设计、出版,甚至流通、售卖等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动态且具有多人互动特性的。无论是编辑朱岳与新人作家不断地商讨书籍的出版形式,是否加腰封,还是俞国林走访先辈后人求得其手迹,又或是书店的老板将书籍售卖给各形各色的路人,针对性地进行推荐,这样的场景都是动态的,在人们的对话中会让观众了解到书籍在到达读者手上之前,有多少编辑、设计者的思考,经历了多少不易。
lulu和蜗牛在向村民售卖书籍
在大多数人只聚焦于书籍内容本身时,《但是还有书籍》选择的视野显然是新鲜且有趣的。它开辟了一个读者、观众都不太了解的新领域,我们不知道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原来融入了设计师这么多的思考;不知道这本看起来旧旧的二手书在到达我们手中之前或许经历了很奇幻的漂流;也不知道在每天通勤的地铁上其实有很多人在角落如饥似渴地阅读。或许下一次获得一本书时,在翻开之前,就能感受到它正隐隐诉说的内容以外的故事。
结构
三段式叙事
用三个人物建构出一个小众人物群像
《但是还有书籍》一共分为五集,分别为书海编舟记、二手书的奇幻故事、绘本中的奇妙世界、设计师的纸上王国、快时代阅读指南,前四集从前期的出版编译、设计、绘画到中期的售卖流通等角度讲述了一本书在到达读者手中之前的前世今生,最后一集讲述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的一些方式。
这部纪录片结构很工整,每集都选择了三个人物来表达当集的主题,每集共三十分钟,三个人物均衡占有一集中十分钟左右的时长。比如第一集书海编舟记里,便选择了三个编辑形象的人物,这些人物同类但不同质,有的是出版编辑,针对现代文学、华语文学,有的是古籍整理编辑,有的是外语译者,翻译外国名著。
比起用三十分钟去讲述一个典型的人物,《但是还有书籍》放弃了这种深度挖掘,选择用更少的时间去塑造更多的人物形象,每一集用三个小人物建构出这个领域的人物群像,透过这三个人物让观众了解到背后是一群从事着这个行业的人。
(《绘本中的奇妙世界》里三位从事绘本事业的主人公)
同样,这种小篇幅的叙事方法也符合短视频式的传播规律,有利于纪录片在移动端的传播。无论裁剪出哪一个小人物,都是完整的,都能单独放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而不至于显得脱离整个视频,让观众难以理解。这种三段式的叙事结构也符合现代社会观众的观看习惯,没有那么强烈的连贯性可以让观众碎片化地看完整部纪录片。一定程度上,可分段的结构让《但是还有书籍》在传播上具有了优势。
呼吁
纪录片不是目的,阅读才是
最后一集的主人公小隐在分享视频时,表示自己并不想落入意见领袖的圈套,强行给大家灌输思想,而是想通过分享视频让大家在娱乐的同时也能进行独立思考,不能本末倒置。
而这也正是本部纪录片的初衷,制作团队并不只是想做一部书籍文化题材的纪录片那样简单,觉得题材少见,或是为了获得一批观众便去制作,《但是还有书籍》更多地是要唤醒一批读者。原来一本书的制作发行有这么多幕后人的努力;原来一本书流转到我们的手上还有那样奇幻的经历;原来在网络充斥着社交生活的今天,还有这么多爱书藏书的小众人群如饥似渴地珍藏、品读着书籍。
“书本身是一个故事,写书的人身上又有个故事,书的流转又是一个故事。所以其实你买了一本书,你不是收获了这本书,你收获了好几个故事。”《但是还有书籍》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大家找回读书的快乐。而唤起人们读书的兴趣才是发挥了这部纪录片最本真的价值,有情怀,也有责任感。
纪录片不是目的,阅读才是。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CDRCx微博 | 《国家记忆》再现壮丽国史,致敬抗美援朝英雄儿女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杨博雅 陈朵儿
编辑:杜颍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