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说:一共分几步》:每一步都见证发展
《造物说:一共分几步》是由哔哩哔哩与三多堂联合出品,姜瑞娟、黎静担任总制片,李文峰担任总导演的一部六集工业纪录片。该片于2021年3月30日在哔哩哔哩纪录片频道首播,每周二晚八点更新,现已更新至第五集。
《造物说:一共分几步》海报
影片将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大众消费品作为主角,以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为主线,凭借通俗易懂且趣味的视听语言及解说来传达科普知识,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物品从设计、制造到最终成型、走向市场的整个过程。在影片中,也不断穿插文化事件、社会现象、历史故事等知识,以此来补充、梳理产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观众的认识和理解的同时,展现工业制造的秩序美。
1 步骤中:展现中国工业实力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国的工业几乎是一穷二白,不能生产汽车,不能生产军舰,甚至连火柴都不能生产。自2001年中国加入到WTO(世界贸易组织)后,在频繁的国际贸易往来的环境下,我国的制造业勃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重要的“世界工厂”。
手机主板细节
按照联合国对全球工业产业划分,世界产业可以分为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而具备完整工业体系就是,拥有所有525个小类的生产与研发能力。如今,按照联合国对全球工业产业分类来衡量,我国已经成为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造物说:一共分几步》分集海报
70多年来,我国走出了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到了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都能看到我国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影片《造物说:一共分几步》正是通过拆解、聚焦、拟人化像手机、口红、啤酒这样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商品的制造流程,穿越时间与空间,以肉眼可见的变化见证商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过程,来见证我国工业的实力。
《造物说:一共分几步》工厂所在城市
不论是浙江宁波的手机镜头模组制造工厂,还是湖北宜昌的口红生产工厂,亦或是湖南长沙的新能源汽车电机制造厂,都是在向观众展示我国完备的工业体系。负责不同领域,不同生产阶段的大大小小的工厂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了每一条工业链完整的上、中、下游。它们彼此配合,为了将每一件合格的产品送到百姓的手里而夜以继日的运转着,并且还将为了生产更优质的产品而不断上下求索。
2 步骤外:年轻化的科普风格
《造物说:一共分几步》选择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商品,常见到我们基本能够天天和它们“打交道”。影片让观众去了解触手可及的东西,通过还原制造流程来让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再通过科普让人们对这些老朋友有了新的认知,借此来吸引观众的观看兴趣。
第一集《另一个我》中动画演示
《造物说:一共分几步》除了实拍的工厂运转画面,影片中还大量结合了经典黑白电影、古典绘画、动画、游戏画面来辅助说明和增强观感,丰富的视觉形式让影片颇具B站年轻化的影像风格,给科普穿上了时尚的外衣。因此也让更多的年轻受众更容易接受,并且带出更多的话题,引发观众的积极讨论。
第四集《御电而行》中插入的游戏画面
在音乐音响上,影片时常与古典乐相结合,给枯燥乏味的介绍注入了一份有趣的灵魂,让观众跟着交响乐一起,感受工业制造的秩序美。同时影片会在特殊的段落配上俏皮的音响,如讲述天气条件时响起央视天气预报背景乐——《渔舟唱晚》;讲述手机信号传输时,背景响起电子产品因手机接入电话信号而发出的嘟嘟声等。这些细致的设计给观众“惊喜”的同时也加深了观众对于科技的理解。
手机屏幕制造车间
影片的解说也一改以往讲述重大工程的恢宏大气、稳重雄厚风格,转而用轻松、亲近的口吻来进行严肃严谨的科普,拉近观众与科学、工业的距离。
3 国产科普纪录片的发展
“科普纪录片”是科普教育和纪录片艺术的结合体,是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近现代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辛亥革命前后,被当时称作“赛”(Science)先生的“科学”一词引入中国。“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使得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提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浪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科普纪录片进入了萌芽状态。无论是191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最早拍摄的《盲童教育》《驱灭蚊蝇》《养蚕》,还是20年代南京金陵大学拍摄的《防毒》《防空》,30年代江苏教育厅出品的《饮水卫生》,以及40年代初期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在重庆拍摄的《阳光与健康》,这一批科普纪录片电影,都是中国第一代科普电影人努力把手中的摄影机当做启蒙民众、民族救亡的工具,用自己的良知和尊严践行着他们“科学救国”之梦。
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当家作主的人民群众满腔热忱地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政府开始重视科学技术的教育普及工作,科普电影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49年,中国生产农业科普纪录片的专业电影制片厂——中国农业科学电影制片厂在北京成立;1957年,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成立;1960年,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成立。1956年10月,在第一届威尼斯国际科教片电影节上,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水土保持》《淡水养鱼》《培育壮秧》《根治水稻害虫三化螟》等科普纪录片获得大赛荣誉奖。从1949—1965年,是新中国科普纪录片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年代,从“一穷二白”到“两弹一星”,科普纪录片见证和记录了共和国的成长,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科普纪录片《培育壮秧》海报
1978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这次大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首次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阶段,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为科普纪录片提供了广泛的创作素材。科普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聚焦不同的科研领域。一时间,百花齐放的科普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1978—1995年,仅上科影就生产了1009部、2908本影片。
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随着国际角色的转变,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这标志着中国步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之路。随着我国工业日益完善,一系列大型科普纪录片相应上线,其中《超级工程》在2012年戛纳电影节上,引起了国外广泛关注,一举打破外国人对中国固有的落后、古旧文明的刻板印象。
纪录片《超级工程》海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网民数量的剧增,网络科普短视频的流行已成为趋势,观众对科普纪录片的传播内容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互联网可以让人们得到各自所需的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在形式上同时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网感的视听风格的科普纪录片是科学技术进行大众传播的更有效的方式。同时影片内容也在注重广度和深度上加强反思科学的态度,这将成为未来国产科普纪录片新的创作理念。
BOOK
参考文献:
[1]丁继武.科教纪录片脱掉“教化”长衫后穿什么——试析 娱乐化手段在科教类纪录片中的应用[J].电视时代,2010 (5):43
[2]王艳娟.“科学救国”与民国社会变迁(1911—1936)[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93.
[3]赵惠康,贾磊磊.中国科教电影史[M].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55.
[4]叶超.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科教纪录片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J].科普创作,2019(1):27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Vlog+”:纪实日志视频——传统节目的新打开方式调研采访+云上连线:四国联手探秘中国脱贫减贫背后的故事
纪实影像中的养老议题和社会观照
纪录片《发掘记》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国内宠物题材纪录片的平台化生存之道
《我不是笨小孩》:教育应当回归“人之为人”
CDRC×微博| 《小小少年》点赞自由逐梦的勇气,《一级响应》见证抗疫背后的故事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杨博雅 陈朵儿
编辑:戚金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