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性生育题材纪录片的影像表达和伦理构建

郭晓雅 CDRC2011 2023-03-31

2021年4月29日,纪录片《奇妙的蛋生》作为一部聚焦女性生育题材的纪录片在优酷上线,该片邀请了演员赵薇、经纪人杨天真等各个领域杰出的女性嘉宾,从不同视角和大众一同关注和探讨生育话题,试图通过记录一个个真实家庭的生育焦虑和悲喜,探求焦虑背后的时代共鸣,帮助人们审视生命价值,建立自由、理性、负责任的生育观。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海报


从大众媒介时代到电子社交媒介时代,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建构也呈现出多元态势,“女性议题”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多次引起热议,女性主题的影视剧、综艺节目也逐渐形成创作热潮。从年龄焦虑、外貌焦虑、职场瓶颈、婚姻问题到生育问题,引发了各领域讨论。然而,生育问题关联、牵扯女性的个人权利、自我价值认同、生活就业和性别平等等各方面的利益,应最先受到关注。


女性生育题材纪录片作为女性群体的重要发声渠道,在改变女性尤其是边缘群体女性“失语”状态、为她们争取更多权益的道路上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国内外都制作了多部与女性生育题材有关的纪录片,其中包括《生育新世代》《生育纪事》《生育的真相》《生门》《奇妙的蛋生》等,这些纪录片都从不同的侧面出发,通过独特的影像表达手法探讨和阐释了女性生育中面临的问题和当下社会问题的反思。


影像表达:真实性与多元化


自1929年格里尔逊确立纪实为纪录片最基本的美学特征以来,追求真实一直是纪录片的艺术理想。纪录片是影视艺术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将真实生活作为创作素材,其对象为真人真事。在进行纪录片创作时,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和处理,在保留原有事实基础上,引发人们的思考。


女性生育题材纪录片大多通过真实故事和情绪渲染,“迫使”观众去凝视他们生活中通常会忽视的细节,从而去洞察和体味人性,激起观众用眼睛参透世间百态和人心冷暖的愿望。


纪录片《生门》海报


纪录片《生门》是由北京中视文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苏宁环球传媒有限公司出品,陈为军执导的纪录片电影,该纪录片采用直接电影的拍摄手法,通过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病区各个角落安装摄像头进行24小时拍摄获得的即时影像,真实再现医院中的各个场景。用六年时间对四十多个家庭进行跟踪记录,用生猛的镜头语言,记录产妇从待产到生育遇到的一系列的困难以及不同家庭所要面对的不同问题,直击生命诞生的现场,展现生死交替的震撼和迎接生命降临的喜悦。


《生门》秉承纪录片真实性的原则,几乎没有使用解说词,没有人为的干预和介入,单纯地记录着生产过程中的一次次危急时刻,患者及家属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对孩子救与不救间的难以抉择,医生想帮忙但又无法过多干涉的无奈等等,这些成为构成影片叙事的矛盾和冲突点,勿须剧本或框架的安排,更能彰显影片的真实性。


纪录片《生门》中真实再现的女性生育场景


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观众的年轻化趋势,女性生育题材的纪录片的影像表达手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样态,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给予观众更新鲜的视觉体验,叙事语言更加多样,叙事风格更为年轻化,符合当下主流观众的审美体验。


得益于制作人杨媛草成功的综艺制作经验,《奇妙的蛋生》这部纪录片在确保严肃题材思想性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综艺制作经验的尝试,运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Vlog+纪录片”的剧情片拍摄手法,提供了创新的观影体验。


纪录片《奇妙的蛋生》中的年轻化表达形式


此外,该片叙事结构呈现出碎片化、非线性的特征,不强调素材间的先后逻辑关系,而是采用板块式结构将几块独立的内容并列组织在一起,通过《造人选秀》《最后希望》《失而复得》《蛋生新思》《高定宝宝》《未来诞生》六集篇幅来表现女性生育的共同主题,客观纪录了经历着生育选择的多元化声音,以及女性在面临生育时的选择、困境、担忧,呈现了女性的心理感受和生理表征。


叙事伦理:生命故事与情感依附


叙事伦理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形式上,以伦理的方式构建叙事;二是从内容上,探究叙事所蕴含的伦理意义。女性生育题材纪录片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依托,以医院为叙事场景,以女性生育问题为叙事主线,其叙事文本具有反映社会问题、传播健康知识、改善医患关系、释放女性价值等功能。女性生育题材纪录片通过影像叙事与受众建立意义互动,影响其对故事的认知与重构,能够有效地在道德上触动受众、说服受众。


与其他医疗类纪录片相同,女性生育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核心是生命故事。生命故事来源于自述或他述的个人生命经历与记忆,是讲述者选择性地再现与重构自己或他人记忆过程的结果,而重构之后的故事对于纪录片内外的多方来说都具有特殊意义。


BBC纪录片《生育的真相》


纪录片《生育的真相》是由英国广播公司(BBC)2018年拍摄制作的,该纪录片讲述了大龄产妇面临的生育难题以及借助IVF(in vitro fertilization,体外受精)生子的故事。其中莎拉是跨国公司的总监,43岁才遇见自己的丈夫。大龄生子的夫妻二人,尝试无数次自然受孕均以失败告终,医生建议使用捐献者的卵子,尝试体外授精达到受孕。她和丈夫经历五次试管婴儿的尝试,最终终于成功,对于试管婴儿体外授精技术,帮助她在接近50岁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她至今难以置信。纪录片中更是非常直观的展示了体外授精中的单精子注射技术、精卵结合、裂变的整个奇妙过程。


女性生育题材纪录片以女性及其家人不为常人所知的私人领域生活,通过自述与他述相交织的叙事方式,提供给患者接近媒介、展示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的话语空间,通过建构医生与患者的生命故事,向大众展示生命的意义。医学关乎生命与死亡,而作为叙事对象的受众通过阅听感知生命故事,可以进行生命与情感体验,寻求智慧经验,实现情感依附。


纪录片《生育的真相》中的产妇故事


女性生育题材纪录片通过影像呈现女性生育的救治过程,经济和性别价值观差异对生育的影响,甚至是生死离别的无奈与泪水等,给受众带来更为直观的视觉体验与冲击。情感依附理论认为,个人在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负面经历的影响时,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寻求安慰,此时与情感连接的依附需求就会格外突出与迫切,因此,寻求依附的行为也随之出现。通过纪录片,受众体验了故事中人物的生离死别、疾病和痛苦,产生恐惧心理,使受众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与脆弱,对生命意义产生新的理解,进而进行情感依附,这正是叙事在伦理层面带来的一种警示与教化功能。


性别伦理:性别价值差异化


女性生育题材纪录片以产科作为主要场景与情境,无法逃避和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的社会价值差异问题,女性生育题材纪录片将孕妇生产时所经历的重重困难、生死考验,生育所带来的身体与精神摧残,以及在生育权问题上失语缺位的情境,用真实记录的方式将社会存在的男女不平等问题以一方做出巨大牺牲为代价的形式展现出来。


纪录片《生门》中某产妇的错误观念


原本作为生育主体的女性可以自主决定自己是否生育,以及为了谁进行生育,但是社会仍旧存在的男性与女性的价值差异问题让部分女性变成了一个个行走的育儿袋,她们被错误的观念矮化甚至主动矮化。纪录片以血淋淋的真相揭开伟大母爱伤疤下的愚昧和偏见,让观众得以直视背后的性别伦理问题。

 

《奇妙的蛋生》总导演陈璐在4月15日的看片会中表示,片子出圈不仅仅是在不同年龄层的女性间引发共鸣和讨论,也希望能够得到男性的关注和思考。只有两性共同参与其中,平等地分担生育压力,并非一味让女性承担生育的风险和情绪焦虑,现实生活中,才更能帮助到女性,减轻更多负面情绪。


女性生育题材纪录片通过代表性与特殊性并存的案例,用多元化的影像表达方式记录了生育问题中的生命故事,同时也得以将目前社会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缺陷以伦理冲突、抉择等形式展现出来,促使观众在纪录片的真实事件中把握真实与现实的力量,从而进一步体会生命的意义。


英国纪录片大师格里尔逊称, “纪录片不仅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还是敲打现实的一把锤子。”目前女性生育题材纪录片还存在难抵社会问题本质、青睐塑造社会牺牲者形象和无法提供或引导公共议题的解决方法的问题,期待未来女性生育题材纪录片中更深的社会意义的加入,并为女性生育问题觅得真正的出路。


参考文献:

[1]马秋齐.纪录片叙事性与真实性的平衡——以纪录片《生门》为例[J].艺海,2020(07):71-73.

[1]庞慧敏.医疗纪录片的叙事伦理构建[J].伦理学研究,2019(03):127-133.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奥斯卡纪录片:影像书写的世界历史环保纪录片的创作趋向:主观叙事 故事外壳 未来视角——以《我的章鱼老师》和《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为例《造物说:一共分几步》:每一步都见证发展
《走近大凉山》:用纪实的眼睛,看见凉山
“Vlog+”:纪实日志视频——传统节目的新打开方式
调研采访+云上连线:四国联手探秘中国脱贫减贫背后的故事
纪实影像中的养老议题和社会观照
纪录片《发掘记》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杨博雅 陈朵儿 

编辑:郭晓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