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奥运时刻:看奥运官方纪录电影的历史演变

翟芮 CDRC2011 2023-03-31

2021年东京奥运会官方艺术海报


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Games of the XXXII Olympiad)又称2020年东京奥运会于2021年7月23日19时(北京时间)举行开幕式并宣布正式开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定于2020年在东京召开的第32届夏季奥运会无法如期举行,这也是历史上第一届被推迟的奥运会。7月23日晚,奥运圣火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熊熊燃烧,奥运之光辉映了飘扬的五环旗帜,穿透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为人们带来温暖与力量。此次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为777人,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境外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奥运会。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


但奥运会的内容不只是众所周知的开闭幕式以及各项运动比赛项目,从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起,为每届奥运会拍摄一部官方电影已成为历届奥运会的传统项目,奥运官方电影自诞生起已有超过百年的时间,许多珍贵的奥运影像只有在奥运官方电影中得以存留。正值东京奥运会开幕之际,本文将对奥运官方纪录电影进行梳理,跟随影像发展的脚步了解奥运历史。


 奥运官方纪录电影的诞生与价值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顾拜旦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倡导: “对于每一届奥运会,我们要用图片摄影及影视摄影手段记录下来,使奥运历史得以保留,使奥运文化得以传承”。奥运会官方电影从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开始成为记录奥运赛事和传承奥运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开幕式


奥运会分为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因此奥运官方电影也被分为夏季奥运官方电影与冬季奥运官方电影。本文所涉及的奥运官方电影通指夏季奥运会官方电影。根据美国学者路易斯·贾内梯的定义,奥运官方电影(IOC official film)是指由国际奥组委指定的摄制机构和导演拍摄的,记录奥运赛事与相关活动的电影,它是在奥运会周期内代表国家以纪录片的形式记载奥运盛世,展示奥运会主办国风情,展现全世界运动员友情,揭密全世界运动员超越自我、传承奥运精神的情感影片。


1936年柏林奥运会官方电影《奥林匹亚》


奥运官方电影以奥运会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其职责是对奥运期间进行全面准确的记录,展现激动人心的体育赛事,讲述事件背后的感人故事。它包含的历史图像数据在赛程以外仍被主要媒体反复长时间的播放。奥运官方电影往往都是站在承办国的角度来看奥运会的发展史并给以解读,体现奥运期间承办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条件。同时,奥运官方电影最关注的是奥运期间运动员、观众以及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故事。此外,历届奥运官方电影都由坐落在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成为奥运会的历史档案和文化财富。


1936年柏林奥运会官方电影《奥林匹亚》


奥运官方电影让各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其奥运会举办国的国家形象,成为用来塑造国家形象的理想方式。从奥运官方电影诞生以来,人们就在不停地探索如何用视听语言来记录奥运盛会、如何平衡赛事奥运与影像奥运之间的关系、如何取舍赛事流程记录或是导演意图记录,这些问题成为各国影视制作者最为关切的问题。


奥运官方纪录电影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举行于1896年,而电影的发明是在1895年,两者几乎是同时诞生。作为影响巨大的体育赛事和艺术形式,在现代奥运会诞生之初,人们就用影像开始记录奥运赛事,但早期的奥运影像都是零星的纪录片段,没有统一的艺术构思,因此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奥运纪录电影。


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


新闻纪录式阶段(1912-1932)


世界上第一部奥运官方电影诞生于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可以将之简称为《斯德哥尔摩奥运官方电影》,距今已经102年的历史。由于电影发明1895年,1912年尚属于默片时代,当时奥运会组织委员会已经开始用电影正片长度记录这一盛况,尽管镜头表现手法单一,几乎采用固定镜头进行拍摄,并使用大量广角镜头,但它开创了用与正片同样长度的电影记录奥运会的先河,在形式上确立了奥运官方电影的制作模式。


1936年柏林奥运会官方电影《奥林匹亚》


这种模式的新闻片段纪录片制作手法继《斯德哥尔摩奥运官方电影》之后,1920年安特利普奥运会、1924年巴黎奥运会、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和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依旧被延续使用。虽然这些影片的水平是基于第一个奥运官方电影的改进,但并未引起很大反响。这一时期的奥运官方电影的特点是在体育摄影中视听语言使用不太清晰,审美意识薄弱,仅用新闻事件模型创作奥运官方电影。


体育画面研究阶段(1936-1960)


1936年柏林奥运会,德国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拍摄了三小时的《奥林匹亚》(Olympia),不仅展现了奥运赛事本身,同时对奥运赛事进行艺术处理。导演将这部电影的重点从新闻事实报道逐渐转向艺术创作,以便观众在观看竞技比赛激烈战况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人体运动的赏心悦目,以运动之美来陶冶情操。《奥林匹亚》完成了奥运官方电影史上质的飞跃,从早期的纯新闻报道,演化成故事性的艺术表达,极大的提升了奥运官方电影艺术制作水平,是奥运官方电影史上第一步具有感染性的奥运官方电影。


1936年柏林奥运会官方电影《奥林匹亚》画面集锦


从1936年到1960年总共诞生五部奥林匹克官方电影,这五部奥运官方电影的共同点是针对运动画面的拍摄制作进行探索。在这一发展阶段,奥运官方电影着重研究电影的拍摄技术和拍摄角度的创新。


体育塑造阶段(1964-1968)


早期的奥运官方电影在赛事记录除了有一些较为简单的同期录音和配乐外,大部分使用现场解说式的画外音来填充,因此奥运赛场的声音感染力并没有被发掘出来。但从1964年由东京承办的第十八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以索尼公司为代表的日本影音技术迅速崛起,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由市川崑导演的奥运官方电影《东京奥林匹克》开始了它在声音上的巨大变革。


1964年东京奥运会官方纪录电影《东京奥林匹亚》


这一时期的奥运官方电影通过对同期声的放大和缩小的声音塑造来表现竞赛时运动员和观众的内心世界,弱化体育成绩但强化体育精神。这种声音的处理手法,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这一技术延续至今。从1964年到1968年,奥运官方电影在画面和声音完成了大突破,在视听语言上达到了一个巅峰。


导演中心阶段(1972--2016)


从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官方电影开始建立奥运官方体育电影的叙事框架,影片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境重组奥林匹克运动会,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背景的导演以不同的想法成就了该段时间奥运会官方电影呈现出的明显时间性和人性。


01 欧洲先锋电影运动影响下的1972年慕尼黑官方电影


1972 年第二十届奥运会慕尼黑奥运官方电影《八个视点》是一部精选集式纪录电影,由来自八个国家的八位导演携手创作共同拍摄,八位导演分别拍摄开端(The Beginning)、最强壮的人(The Strongest)、最高的人(The  Hightest)、女性(The Women)、最快的人(The Fastest)、十项全能(Decathlon)、失败者(The Losers)、最远的距离(The Longest)八个片段,来讲述本届奥运会赛况和传递奥运精神。通过这些导演们的视点,这部电影已经脱离了仅限于体育项目的叙事框架,其对电影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完美展现,以及导演们的个性和艺术家的思想、幻觉都进行充分的发挥,奥运官方电影开始走向民族化和个性化。


1972年慕尼黑奥运官方纪录电影《八个视点》海报


02 长镜头理论影响下的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官方电影


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官方电影《第21届奥运会》由加拿大导演让·克劳德·拉伯莱克担任总导演。影片开始部分展示了蒙特利尔白雪覆盖的冬季风景,加上男低音吟唱的伴奏。在影片中,导演注重尽量还原当时环境中人物的真实状态。这时期的电影拍摄手法依旧采用单机位的拍摄,镜头画面并未进行大量的艺术处理,影片中甚至还夹杂许多摇晃虚焦镜头。通过不加修饰的电影画面来显示事物的多含义,保留了在叙述中时空的相对统一,强调电影画面固有的原始力量。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官方纪录电影《第21届奥运会》


03 蒙太奇理论影响下的1980年莫斯科奥运官方电影


1980年第22届莫斯科奥运官方电影《和平的运动》由苏联电影导演尤里·奥泽洛夫执导。这部影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以动画形式表现的古代希腊奥运会的起源,除了使用动画引入体育,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能够反映导演对运动的理解。例如:在介绍奥林匹克游泳比赛时,导演有意地将一段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在水槽里进行人生的第一次“游泳”的镜头,和奥运游泳运动员力争金牌奋力拼搏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两个在时空上看似不相关的镜头剪辑到一起传递出导演的想法,即游泳运动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表达。


1980年莫斯科奥运官方纪录电影《和平运动》


04 好莱坞电影叙事理论影响下的格林斯潘系列电影


由于格林斯潘拍摄的1984年洛杉矶奥运官方电影的成功,奥运官方电影进入格林斯潘时代。格林斯潘几乎包揽了从1984年至2004年所有奥运官方电影的制作,只有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官方电影是个例外。美国导演艾伦·格林斯潘将好莱坞叙事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奥运会官方电影制作,使官方电影是不再局限于奥运会体育本身的性能,而是以奥运会参赛运动员的故事为主体结构,挖掘体育明星背后的故事,充满戏剧性的叙事表现运动员不同的个性,好莱坞的叙事策略使这个时代的奥运官方电影奥运会在电视转播的差别,并且打破文化的隔阂,让人们通过这些运动员的故事去感受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在商业上也能够获得回报。


2004年雅典奥运官方纪录电影《巴德·格里斯潘的雅典2004:奥林匹克荣耀故事》


05 格林斯潘系列电影影响下的“后编剧”时代


众所周知,从格林斯潘时代开始奥运官方电影已经打破了国际奥委会要求必须记录所有运动项目的规定,将叙事重点从体育项目转向体育故事。而中国导演顾筠在继承了格林斯潘的故事化、情节化叙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后编剧”的概念。从叙事结构来看,2008年的《永恒之火》主线依然是按照时间线索来记录北京奥运会的整个历程:开幕式、奥运赛事进程、闭幕式,整部影片叙事结构清晰、段落清楚、节奏紧凑。但通过对刘翔采访退赛以及博尔特创造奇迹等的故事段落,其在中心部分打破原有单一线索叙事,采取时空交错的平行蒙太奇结构,拓展了影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有效地把握住了影片的节奏,传达了更多重信息,体现了导演在“后编剧”过程中强大的控制力。因此,此后的奥运官方电影在自己国家独特创作风格之下依旧沿用此模式。


2008年北京奥运官方纪录电影《永恒之火》


结语


当下,第三十二届东京奥运会正如火如荼地的举行,经过一年的重重坎坷与努力之后,东京奥运会重新起航,重新凝聚起全球人民运动的激情、团结、勇气与希望。赛场前后无论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奥运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被影像记录。以奥运为题材拍成的奥运电影便担当起记录奥运赛事和传承奥运精神的任务。现如今奥运电影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有的体育文化现象,它不仅仅囊括了有关奥运的丰富内容,还将奥运精神和体育文化呈现在大众面前,它体现的也不仅仅是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更是人类独特的人道主义精神财富。未来,奥运官方纪录电影内容形式的变革仍然是需要被关注的问题,我们亟需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多样的叙事手段、扎实的故事内核将全球人类聚焦的奥运题材纪录片与时俱进地传承并发扬。



最后,衷心祝愿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佳绩。


参考文献:[1] 贺幸辉. 奥运官方电影的发展历程 [J]. 电视研究.2008(6).[2] 贺幸辉. 奥运官方电影与格林斯潘 [J].当代电影,2008.(8).[3] 徐明明. 纪录片的“后编剧”时代—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永恒之火》叙事解构 [J].当代电影,2010(8).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从《党的女儿》看百年巾帼力量

中国的基层故事和乡村形象在中外合拍纪录片中的呈现

反思战争 凝聚共识—— 中国二战题材纪录片中的影像记忆与价值追求

从《大城无小事》看警务题材纪录片的小视角与大视野

从《新兵请入列》看军旅题材纪录片的新发展

《星际杀手》:宇宙科学纪录片“新式”观影选择

《觉醒年代》幕后纪录片:学习百年党史的优质教科书

这部非遗纪录电影,带你走进杏花烟雨的江南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杨博雅 陈朵儿 

编辑:翟   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