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厚积薄发期
在说开发区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化工新材料产业。
生活中,每当说起化工新材料时,很多人可能首先会联想到“污染”,但实际上,随着产业不断升级,这个产业不但很环保,而且很亲民。
更重要的是,化工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小到衣食住行,大到航空航天,几乎都与化工新材料有着密切联系。2022年全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万亿元,是一条前景广阔的“万亿赛道”。
而在安庆高新区,主导产业之一就是化工新材料。
尽管安庆高新区的历史并不长,2013年12月才正式更名成立,但它的地位却十分重要。
这里是安徽省规划面积最大的化工园区; 2015年成为安徽省首批、也是唯一的化工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还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 2019年获批国家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特别是近年来,安庆高新区跑出了加速度,在化工领域备受关注。我们从几个维度来看。
从“名”来看,成功跻身“国家队”。202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安庆高新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站上了新起点;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安庆高新区获得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
从“量”来看,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围绕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安庆高新区已形成了石油化工产业链、电子化学品及新能源、涂料、特种化学品和生物医药5大产业集群,化工新材料与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两个首位产业,集聚度达96.9%。2023年前三季度,安庆高新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52.43亿元,增长16.5%,成为安庆发展的一个强势新兴增长极。
从“质”来看,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短短四年间,安庆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3家跃升至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13家增长到57家。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7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35家,24家科技型企业启动上市流程,正在加快形成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地标。
从“创”来看,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各类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团队等优质资源要素在安庆高新区加快集聚,企业创新意识越来越强,创新的“因子”融进了园区的每个角落,营造出浓郁的“创新味道”。
从“势”来看,发展后劲加速蓄积。2020、2021、2023年,四年内三次获得全国化工园区“潜力10强”称号。2022年在省级开发区考核跻身前10位。2023年以来,安庆高新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个,投资额259.59亿元,增长60.6%。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两项增速均居安庆第1位。
特别是,2023年安庆高新区统筹安庆“双生谷”产业片区开发建设,重点打造生命健康和生物科技产业,开启了“一区多园”模式,为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今日安庆高新区,已经完成了从省级高新区到国家高新区的转变,正处在奋力从工业园区迈向科技园区、从化工园区迈向绿色园区的厚积薄发期。”安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旭东说。
安庆高新区凭什么能?
经济发展,项目为王,我们从一批落地的重大项目说起。
02“在安庆很安心”
2023年12月4日,年产20万吨聚信聚苯乙烯项目在安庆高新区山口片竣工投产,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达20亿元。
11月9日,总投资56亿元的富淼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年产44.5万吨水溶性高分子项目开工建设,这是山口片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
此前,总投资60亿元的集泰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华伦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及系列特种材料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
为什么这些大项目会选择落户安庆高新区?
一个重要原因是化工用地的稀缺属性。尽管我国化工园区总数量不少,但产业定位清晰、产业体系完善、管理规范、配套完善、安全环保措施到位的园区,依然是稀缺资源。
在2022年的安徽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复核中,安庆高新化工园区得分排名第1,也是安徽第1批创建D级(较低安全风险等级)的化工园区。
同时,安庆高新区集蒸汽、污水处理、天然气、化学品码头、固废中心、公共管廊架、供水、供电、特勤消防站9项配套为一体,是安徽省唯一具备所有公共配套的化学园区。
特别是具备区位交通、靠近市场等多重优势的化工园区,更是金字招牌,而这恰恰是安庆高新区具备的优越条件,地处长三角更是将这一优势放大。
但这样的优势并不能完全赢得企业家信任,毕竟企业家都是“用脚投票”,一个细节往往都会影响是否落户。
从落地安庆高新区的企业家口中,我们得出了一个关键因子——良好的营商环境。
“不仅仅是因为安庆高新区化工用地的稀缺资源,便捷的区位交通,更重要的是良好的营商环境感召了我们。”丁晓平说。
“来到安庆,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钢说:“安庆高新区给我们提供了全流程的‘管家式’服务,我觉得在安庆很安心。”
一流的营商环境,才会换来企业家的口碑。那么,安庆高新区是怎样打造的?
答案是牢固树立“项目至上、项目为王”理念,“一切围着项目转”,贯穿于为企服务全过程,并建立“5+1+N”项目管理工作机制,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企业“娘家人”、当好“店小二”,加快项目建设服务。
特别是安庆高新区创新的“项目代办”新打法,更是赢得了企业家们的一致点赞。
在安庆高新区,有一个项目代办专班,专门为项目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
“代办不是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扑下身子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安庆高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程巍说。
这就不得不提到人手一本的《代办员服务手册》,在这本手册里,每个项目的建设进度、需协调解决的问题等,都被清晰地记录,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
“我们项目开工建设全过程中的事项,都由高新区代办员代办,全程享受VIP待遇。”刘向东有感而发。
通过“营”在服务上,一个又一个“安庆高新区速度”在业内口口相传。法恩莱特项目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7个月,聚苯乙烯项目从签约到竣工仅用13个月,“这个速度,在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领域,非常了不起。”陈钢激动地说。
园区发展的实力靠产业项目,发展动能则靠科技创新,这是安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03“创新是件幸福的事”
坦白说,一个后发型地市的高新区要做好科技创新并不容易,人才、金融等科创资源要素存在着先天性不足。
但难并不意味着不能干好,关键是要找到破题方法和路径。
那么,安庆高新区是怎样破解的?
着力点在搭建平台上。科技创新离不开平台载体的强力支撑,没有平台,创新就是无本之木。
为此,安庆高新区重点打造了三大平台,为创新起舞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高层次搭建创新引领平台。围绕新材料和生物医药首位产业,积极“借脑”研发,实现“引智”创新,先后与北京化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无锡研究院、安庆师范大学共建“政府+高校+企业”的高水平创新引领平台,累计引入17个高校科研团队。
二是高标准打造科技孵化平台。大力构建以安庆生命科技园、安庆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核心,多家孵化器、众创空间为辐射的“2+N”双创孵化体系。目前,已建成超过40万平米孵化载体,现有省级及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10家,其中国家级载体2家。
三是高质量建设企业自主研发平台。全力建设以企业为主导、高校提供技术支撑的新型研发平台,已引进迪赛诺、科思、集泰、聚石等6家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建设新型研发平台,获批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31家。
三个创新平台的打造,成为安庆高新区集聚“才”气的强磁场,已累计培育4个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占安庆全市数量的30%,培育16个市级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博士领衔创新创业团队21个,累计引入博士58人,硕士178人。
在打造创新平台的持续进程中,安庆高新区还坚持走好“科创+产业”之路。
“聚焦以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首位产业的主导产业,突出做好‘招引、培育、升级’文章,让企业在创新创造中‘站C位’唱主角。”安庆高新区产业与科技促进局局长姚红志说。
3年来,安庆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速保持在30%以上。目前,园区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89.92%、研发经费投入占营收比重达2.71%,位列安庆市第一。
聚石化学研发中心,就是一个生动缩影。
在聚信聚苯乙烯项目开工的同一天,占地53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聚石科技也在安庆高新区揭牌,随之而来的将是一支高层次博士人才团队。
为激发企业等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安庆高新区还加强政策支持,强化金融保障,释放出叠加效应。
安庆高新区先后出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定“免申即享”政策清单;定制化推广“科技贷”“园区贷”等信贷产品,探索多样化的“科技+金融”举措,为企业融资1.4亿元,以“真金白银”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
多种合力作用下,安庆高新区营造出良好创新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力充分迸发,感召力越来越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在这里创新创业,是一件幸福的事!”多位安庆高新区的科创者说。
而这种良好创新生态环境的营造,背后是一支实干型干部队伍。
04“比公司更像公司”
月均总出差时间12天以上,对接企业超过200家,这是2023年以来,安庆高新区3支招商队伍的“日程表”。
“不是在招引项目路上,就是在谈判桌上!”安庆市高新区招商局局长刘洁说:“高新区在拼,我们在跑,虽然很忙碌,但很充实,大家都充满干劲,”
实际上,不仅是招商队伍,安庆高新区其他部门的干部同样充满活力和干劲。
这主要得益于安庆高新区2019年以来全力推行的一项改革——“管委会+公司”模式创新。
什么是“管委会+公司”模式?
就是管委会建立专业运营公司,负责融资开发,深耕市场与运营,管委会专耕服务与管理,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有效激发了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特别是在干部状态上,营造出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表面上看,“管委会+公司”是一场职能之变,但深层次却是一场涉及到人的改革,这也是难点所在。
怎么改?
安庆高新区首先改革用人机制,因事设岗,以岗选人,打破身份界限,推行全员聘任(用)制,建立分级雇员体系,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并采取公开招聘等方式相结合,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建立起更加年轻化、专业化、市场化的人才梯队。
同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环境,匹配市场化雇员薪酬机制,强化考核激励,充分调动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安庆高新区管委会现有雇员年龄35岁及以下占比60%,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7%;公司在职职工平均年龄低于35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75%,人才队伍展现出新活力。
“我是从公司过来的,来了以后,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安庆高新区‘比公司更像公司’,更高效、更年轻、更活力。”刘洁说。
更重要的是,安庆高新区的干部队伍还很专业,既懂产业、懂建设、懂审批,又懂科技、懂市场、懂未来,能读懂企业家。
“化工园区本身专业性要求就高,不仅要知道产业过去,还要知道现在情况,更要知道未来趋势,只有在产业定位、企业发展等问题上能‘对上话’,谈出行内、业内的‘门道’,客商才会另眼相看,双方才会更容易达成共识,项目落户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杨旭东说。
“交流起来,很专业,能在一个频道上对话。”这是多位企业家对安庆高新区干部队伍的一致评价。
多年来,安庆高新区干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常态化开展“大讲堂活动”的同时,主动对标长三角,跳出“自家池塘游泳”,先后选派多批人员赴长三角珠三角园区、企业开展跟班学习,不仅学到了“功夫”,更点燃了“斗志”。
在安庆高新区,一面写有“团结拼搏 严谨务实 担当奉献 创新高效”鲜红旗帜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安庆高新区精神,是刻在安庆高新区干部职工骨子里的基因,也是安庆高新区凭什么跻身“国家队”的密码,更是未来建成长江中下游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化工新材料千亿产业集群,“十四五”末建成“千亿产业”园区的最大底气。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