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CPW:社区外延下的机构孵化器

2016-08-17 陈作任、李秋蒙 SYSU城市化研究院
点击上方“SYSU城市化研究院”可以订阅哦!


作者简介原文作者Tris Kee(节选自We own the city

整理:

陈作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秋蒙: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本科生



  香港自1842年受英国殖民统治以来,为了预防和解决政府与居民、不同团体间的社会问题,香港政府开始逐渐关注社区工作的开展。1976年,香港政府正式提出“社区建设”概念,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一套东西方结合较为完善的社区管理模式:良好的社区建设机制、高素质的社工队伍、发达的民间服务组织、全方位的社区服务。期间,大学作为社区规划相关研究的重要机构也积极参与社区实践中。2009年,香港大学全体教员成立了社区项目工作坊(CPW),致力于为学术成员和社区学生提供服务。该工作坊的运作模式同致力于研究和进行知识交流的机构孵化器一样,希望利用建筑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保护、房地产和建设等领域的知识提供跨学科的咨询顾问服务。本文着重介绍CPW是如何进行研究和执行项目,以及如何通过强调自下而上的分享式设计,运用城市规划战略惠及香港城市发展的。


1观塘地区的愿景研究


图1:观塘邻接区位(来源:网络资料)



图2:观塘某一地区航拍(来源:网络资料)


研究背景:前启德机场的重新规划急需愿景研究

  近年来九龙东地区正在被不断重塑,伴随着前启德机场所在的巨大场地被重新规划,它相邻的区域也正经历从轻工业区用地到居住和商业用地的类型转变。这个中心区位的巨大场地开始建设本身就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机遇,政府部门已经开始起草启德机场再发展规划的批文,并建立一个具有各学科激励性的九龙东办公机构,同公众一起合作实现上述目标。因此,CPW被邀请进行一个城市再生区域的愿景研究,调查潜在影响力和九龙存在问题(缺乏开敞空间、交通堵塞、绅士化带来的变化)的解决对策。官方发布的启德再发展规划已经对前机场跑道的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跑道的滨水延伸区将会变成配有旅馆和零售店的邮轮码头。观塘本地居民在面对大量变化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恐惧,但是未来他们将会看到由新邮轮码头的服务、观塘台风避难所上的桥梁与提升的人行道间所产生的联系带来的便利。


  为了评估这些改变对该区域的影响,研究团队探索了四项与城市更新相关的主要战略:再发展、复兴、保存以及新生。CPW所做的研究是为了说明该地区的特点,评估不同社区的资产(包括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以及为有着较高关注度的战略(提升环境和居住品质的战略)提供概念上的框架。


地区现状评估:制造业缩减背景下观塘用地性质的转变

  开始阶段,团队成员首先评估该地区现状,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利益相关者、研究经济和人口统计数据以及土地使用指南、检查建设环境内的构造情况(包括历史建筑、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他们发现观塘正面临着一系列独特的情况。作为第一批卫星城之一,观塘为缓解香港拥挤的居住条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上千亩地的城市扩张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变成一个为工业以及工人公共房产提供场地的场所,但如今,由于当地制造业的缩减,许多观塘的工业建筑或荒置或转化为其他用途。在过去的十年间,城镇规划委员会已开始着手修改城市区域划分,从而能够逐步专注于城市更新活动。观塘城市中心再发展项目是香港历史上此类项目中规模最大的,这个项目将港湾工业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一些旧工厂建筑转变为写字楼、商店和旅馆。

 

问卷调查:收集信息确定居民发展需求和目标

  在掌握了对现状和城市形态变化的认知后,研究团队的下一步工作就是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信息以及同步进行的初级分析确定当地居民的发展需求和目标。最后所有的信息和建议都被整合成一个具有设计建议的发展性概念规划,这些活动在社区分享式设计工作坊的第二阶段揭开帷幕,工作坊中反馈将被反复征求并采纳。


图3:现场调研


图4:现场调研


重塑观塘:预计成为香港发展最迅速的社区 

  带着为社区工作以及同社区一起发展的清晰视角,设计理念是公共活动、现状调查和社区工作坊共同运作的结果。许多本地居民表达了对于社区连通性和可达性的担忧,因此建议连接区域东西方的核心;用小径、广场和沿整个漫步轨迹的滨水通道创作一个纵向的廊道网络以便连接一些地区;重塑之前荒凉的运河,将其作为特定区域并提供水上娱乐的机会;重新构思工业建筑变为居住Loft空间。当地居住者和政府官员对这些建议进行积极回应,改变已经在重塑观塘地区:公共货物的工作区域在2011年底已经彻底关闭,让位于正在进行中的观塘滨水漫步地段以及观塘城镇中心的再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这里将会变成香港发展最迅速的社区。


2湾仔公园的研究


图5:湾仔公园(来源:百度地图)

  香港是一个难以置信的稠密城市,自然环境交织成城市结构。太平山顶树木丛生的斜坡笼罩着中心商业区的高楼,这些绿色空间为居住在狭小杂乱公寓里的同时要和家庭成员分享该空间的居民提供了呼吸空间。


  2010年湾仔区域委员会委任CPW对该地区现有的公园和开敞空间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虽然该区域有74个公园,但从位置、规模、设备以及使用样式的角度上看它们的分布范围是广泛多样的。其中一些公园十分受欢迎,然而也有一些鲜有足迹甚至不被公众知道的公园。正如Jane Jacobs 写道,简单来说,社区公园或者类似于公园的开敞空间被认为是授予城镇贫困人口的福利。我们换种想法,也可以将城市公园看成是剥夺了那些需要生活福利和授予感激的地方。这更加符合事实,因为人们可以授予公园的使用权并使它们成功,也可以抑制公园的使用,使它们失败(Jacobs,1993.116)。


问卷调查:公园使用者和区域委员会沟通交流的双向模式

  学生们和来自CPW的专家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调查公园使用者所代表的地位,为如何进行改善这些空间的决策做准备。这些调查结果来自于各界人士——从街坊的家庭主妇到移民工人和办公室白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对这些地方该如何使用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问卷调查法被选作沟通交流的双向模式: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项目团队搜集信息,同时也提醒了公园使用者——区域委员会重视公民的意见和需求。更深层次的,填写问卷的过程中可以激起灵感的火花,给人一个深入思考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和公共空间的机会。


图6:CPW专家和学生们方案讨论


四类公园:可供老年使用的公园、低碳公园、宠物公园和可感知公园

  在研究完问卷结果和分析现有公园系统的细节之后,CPW项目团队共同提出了一些建议——被用于满足宏观尺度上的需求以及个体访谈中所阐述的需求。必要的改变包括为特殊的群体(如儿童、老人、狗主人)提供更好的设备,同时丰富景观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人。CPW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建议,创造一个满足人口需求的更好平衡,伴随着上述建议这些公园进化成如今的样子:一个可供老年使用的公园,一个低碳的公园,一个宠物公园以及一个可感知的公园(提供多种多样的器材以满足身体上的物理接触)。


图7:四类公园分布图


  这个项目为社区带来的益处是广泛的。调查唤醒了地区意识,数据关联在将来可以为改善措施提供指导。出现在报告里的设计建议对于公众来说是有效的,伴随这些建议和问卷结果而来的是市民对湾仔乃至香港等公共空间潜力进行创造性认知的希望。该项目的后续阶段已经卓有成效,当地的区域委员会已经聘请了一个建筑设计团队,并委托他们逐步在改造地区建设上述四种类型试点公园的建筑。


3CPW与社区多方面交互合作

“教育者”:CPW积极编撰教材、开展以分享式规划作为教学工具的研究

  在更大的全港范围内,CPW同时扮演着一个教育者的角色。在2012到2013年间,该团队与跨地区范围的专家教授合作编纂了一套给中学学生使用的教材。这个由政府赞助的教材是通过在课程内穿插自然科学、艺术、文学研究等多种主体来介绍设计主题。很明显,政府认为培养下一代学生更好的使用建筑和城市空间知识十分值得。CPW也开展了一些研究,这些研究包含建筑学教育方法、用分享式规划作为教学工具和志愿活动在城市社区服务项目中的影响,这个项目类似于人类栖息地—一个非营利组织,它建设经济适用房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居住。工作坊已经作为该区域的年轻代表参加了设计方案的专家研讨会议,和具有同样殊荣的年轻团体提出了持续性的设计建议,并带动各个年龄段的群体参与到这项公共事业中。

 

作为中介的工作坊:CPW与社区间交互合作共促城市进步

  虽然这些举措很少一部分直接来自于社区需求,工作坊本身就是一种中介,介于政府机构、高等教育、居民、学生和本地小商贩之间。湾仔公园概念的成功实现说明了一个专业的组织框架是怎样创造一个经济的、充满生气的、有凝聚力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未来CPW将会继续培养与社区间多方面的交互合作并对城市进步产生影响,近年来该团队正着手一个研究,即关于参与式规划在公共交通系统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然而从探索到实践的道路是漫长曲折的。控制机制下的建设和城市发展作为政府社会性的、政治的、编制的结果,其体系是相当严格并具有等级的,这并不能经常对公众的意见进行反馈。

 

CPW和香港大学合作模式的共赢:参与式规划设计的强大力量

  香港仍然努力去接受一种倾向,即社区参与式设计可以带来实际意义上的改变。不幸的是,很多建议往往停留在概念的阶段而没有被实施,这也变成了CPW进行研究的案例。到现在,像这样的组织作为中介可以通过实际行动实现最好的服务,他们有着展开讨论并使公众习惯于参与这些社区问题的目标。CPW继续从各种案例中汲取灵感,这些案例中,市民在尊重城市规划基本框架的前提下能够通过进行小尺度建筑计划的方式实现社会凝聚并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虽然有繁重的管理职责和复杂的流程手续,对处于协调者这一特殊位置的CPW而言仍然有很多积极因素。CPW比单一志愿团体运行的更加稳定,一是因为有来自港大管理和财政上的支持,与政府部门研究项目有密切联系;二是没有建设日程的压力,团体可以自由地参与到创新的城市研究当中。这是一种共赢的关系,通过CPW的研究成果和出版物,港大加强了在社区中的地位,成为倡导参与式设计的一股强大力量。


“设计者的问题不是创作出建筑外立面或体块而是创作出众多包罗万象的经验,来引导(人们)参与。城市是一种人类的艺术,是分享经验的所在。”      ——Edmund Bacon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新社区规划:调研篇】走访香港老围村:在城市化边缘留存集体记忆

【新社区规划:调研篇】是山,也是生活——香港狮子山公园“丈量”报告

【新社区规划:调研篇】走访香港绿庭院、田妈妈农庄——城市与乡村的链接

【新社区规划:调研篇】社会组织,让综合服务走进千万家庭 ——走访香港深水埗区南昌社区综合家庭服务中心

【新社区规划】文化资产下的租户主体性——一点点参与的可能性

【新社区规划】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曾厝垵共同缔造工作坊

【新社区规划】社区营造讲座简讯:乡村建设之参与式规划,昆山绰墩村案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