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报告】解读荒野2.0:虚拟自然中的娱乐与工作

2017-05-10 管若尘,何周倩等 SYSU城市化研究院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作者简介

作者:管若尘,何周倩,刘幂轩,2014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乡规划本科生

指导老师:朱战强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 综合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博士,讲师/硕导

注:该成果来源于本科生课程《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的学生作业

文献来源:James Stinson, Re-Creating Wilderness 2.0: Or Getting Back to Work in a Virtual Nature[J],Geoforum,2017,Volume 79,174–187.



引言

  荒野是欧美社会发展史上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对于美国而言意义重大,美国对于荒野地的保护和开发为全世界各国争相效仿。为此,James(2017)基于对新的社会背景的认识,提出了“荒野2.0”的概念,分析了多个相关案例,并试图重构新的理论研究框架,具有学术和应用实践的双重价值。James指出,“荒野2.0”是指基于现实的户外荒野娱乐,利用新媒体技虚拟自然的一种方式。目前关于荒野2.0的大量公开的学术争论多将焦点集中在新媒体技术是否将人们与自然联系在一起上。自然不是一个静态的现实,可以简单地与人产生连接或断开连接。其进一步提出,荒野2.0是一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断重新创造的社会结构,它模糊了“实际”和“虚拟”之间的界线,将户外娱乐结合到网络2.0的政治经济学中。基于该视角,户外娱乐被利用作为一种虚拟劳动,而荒野2.0则代表着资本可看到的自然。本文基于James对荒野2.0的论述展开思考,分析该概念在政治经济、日常生活和城乡规划中的作用及影响,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

图1 自然/荒野/荒野2.0关系图  作者自绘


一.荒野2.0产生的社会背景

  James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创作该文章的缘由有以下两点:(1)认为目前集中在虚拟网络与自然的联系上的讨论并无意义,因此想通过探究荒野2.0在社会中所起的政治经济作用,提出新的研究思路;(2)通过阐述荒野2.0的含义与性质,增强公众对荒野2.0的理解。


  荒野2.0提出的社会背景基于以下三点:网络虚拟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新自由主义兴起。首先,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类日常生活中交际、娱乐、学习、和获取信息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人类对虚拟技术的接受度普遍提高。

 

图2 网上支付/手机网上支付用户使用图  来自CNNIC(2016)发布

图3 网上购物示意图  来自花瓣网


  其次,全球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一是移动数字设备能够连接到互联网和万维网的设备,如手机等促进了了移动数据激增和WIFI的普及;二是web2.0(即万维网)一个将互联网用户从在线内容的被动消费者转变为积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如对网络资源进行编辑整合,三是地理空间网——可将用户与实时坐标相连,比如具有GPS功能的智能手机,无人机等。

图4 手机GPS定位示意图  来自花瓣网


  最后,新自由主义已逐渐成为全球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极端的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李其庆,2003),James认为新媒体技术与网络虚拟也可以被利用成为使资本私有化的一种媒介。为此,James认为荒野2.0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二.解读荒野2.0

1.荒野2.0定义

  到现今为止,学术界关于“荒野”这个话题所讨论的焦点都集中于数字化技术是将人们与自然联系起来还是割裂开。如文中所举的两个焦点性案例。


  举例1:加拿大公园的产品开发顾问Cal Martin认为,智能手机等技术只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与大自然联系”的新方法。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学生们利用手机拍摄照片与视频发送给他们的朋友,这些学生通过他们的手机体验联系自然。


  举例2:Jason Marks谴责了Wilderness 2.0的破坏性和破坏性影响,他认为在荒野中设置wifi将大多数物理世界编织到互联网中,人们失去最后一块纯净的自然和可以放松隐匿的地方,数字化技术对荒野产生了破坏和威胁,进一步使人们脱离自然。


  但学术界的这些讨论在作者看来是比较无意义的,因为这更多的涉及主观层面上的问题。


  James提出的观点是,荒野不是静态和固定的现实,而是动态的,且不断重构的。因此,他提出,荒野2.0表示一种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现实荒野的基础上,将自然荒野虚拟化的方式,是人类利用非人类环境的元素和新媒体及通信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结构的重构。

 

图5 荒野2.0定义示意图  作者自绘


2.荒野2.0的理论框架

  James借鉴福柯的政府论作为荒野2.0理论框架的铺垫。James指出,福柯提出“政府”不是简单地指国家机构,是指因某种企图,以一种逻辑管理人类群体的组织,这符合对荒野展开的分析。然而,福柯政府论的缺点在于他所针对的对象只能是预先设定好的、固定的事物,如货币,这与荒野在历史实践中不断重构改变的情况并不符合,所以也不能完全套用福柯政府论。基于此,James融合福柯政府论和现实中的案例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由一个政府或组织,利用一种手段,创造一个机制,将自然塑造成一种形式,同时其构成的新领域可被政治经济所利用。


  举例:十九世纪后期加拿大为将农业景观转变更具深度的领域,通过在期刊,报纸,博物馆,学校和图书馆传播地质知识,希望将其地质化。这不仅体现了地质学的存在,更产生了一种知识和实践的机制,塑造了自然的可见性允许空间被纳入新的政治和经济理性中。

图6 荒野2.0的研究框架 根据James (2017)整理


  James进一步提出,荒野2.0具体的内涵如表所示.

表1 地质学与荒野2.0理论框架对比表  根据James (2017)整理


3.在欧美“荒野”的历史发展的情景下看待荒野2.0

  经过如图7-9所示关于发展过程的介绍,James认为荒野2.0以使用的技术和人类看待与接触荒野的方式为主要因素,是一个远离视觉消费、离开无痕,朝向数字共享和宣传的伦理。与此同时,自然成为一种“可分享”内容的资源,可上传到社交媒体中共享。


时间:原始社会—20世纪70-90年代

认知:未知荒凉之地---娱乐活动之地

态度:恐惧---亲近

图7  “荒野”概念演变1号图  根据James (2017)整理


时间:20世纪70-90年代---现今

认知:现实荒野---荒野2.0

态度:疏远现实---依赖虚拟

 

图8  “荒野”概念演变2号图  根据James (2017)整理

图9  “荒野”概念演变1号图  根据James (2017)整理


4.荒野2.0的新自由主义性质

  James提出,新自由主义总是试图将市场理性扩展到社会的所有领域——包括政府。它认为人类是理性的经济行为者,自然地会由自发竞争发展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使用稀缺的资源。基于此,作者认为与荒野2.0相关的企业即利用了人们的理性作为操纵点,将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归入资本,使娱乐与工作的界限模糊,产生“虚拟劳动” 模式——一种新的经济剥削形式。政府部门或企业组织,利用荒野2.0模式,通过政策鼓励,进行基础信息的积累。


  为介绍荒野2.0的新自由主义性质和其虚拟劳动的形式,提取文章中提供的三个例子:

  举例1:加拿大自然保护协会运动,为了鼓励人们增加与自然的联系,一方面,它鼓励人们将自拍上传到社交网站,并附加其组织的活动标签;另一方面,它向参与者提供了价值15000美元的冒险装备。通过参与活动者的自拍等积累原始数据,其利用用户的个人数据和使用行为,进行数据经济监视。


  举例2:加拿大户外装备商Woods的企业宣传形式。为了鼓励加拿大人进行户外活动,它以面向大众的视频筛选为形式聘请形象代言人,公司无需雇佣专业广告商,因为申请人在社交媒体软件大量展示了户外活动,其对宣传Woods产品已产生了巨大作用。它创新了企业营销手段,通过荒野2.0模式有效利用虚拟劳动力。


  举例3:谷歌公司向群众借出街景背包,记录街景,并将街景数据开放给用户。它通过从其免费服务中提取用户行为和兴趣的数据,然后将数据处理分类,个性化来定位用户。谷歌的策略是收集并处理原始数据,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渠道和应用程序。 

图10 网络旅游互动示意图  来自花瓣网


5.结语

  基于对福柯政府论、欧美对“荒野”概念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新自由主义的分析, James提出如下三个方面的结论:(1)荒野2.0是基于现实的户外荒野娱乐,利用新媒体技虚拟自然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利用非人类环境的元素和新媒体及通信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结构的重构。(2)学术界关于荒野2.0时期“新媒体技术是否将人们与自然联系在一起”的讨论是无意义的。(3)荒野2.0是资本可以看到的自然,它以虚拟劳动的形式对社会产生作用,积累处理网络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可利用资本,体现了“荒野2.0”的政治经济性。


三.心得体会

  基于James关于荒野2.0的系统论述,本文从政治经济、生活方式和规划思路三个方面阐述观点,分述如下:


1.政治经济方面

  互联网和地理信息将人们的休闲活动转化为一种虚拟劳动,开创了新的营销手段和经济业态,产业结构上出现了变化。荒野2.0代表的大数据资源利于政府与企业收集处理信息数据,并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网络,带来一定得经济效益。


2.生活方式方面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对自然进行虚拟游览,或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编辑整合和共享,在有限条件下将生活和娱乐的范围扩大化。新媒体技术与网络虚拟技术的发展,将一系列日常的生活方式虚拟化,电子化,通过比如说网络订餐、在网络店铺中进行购物、理财和VR娱乐等方式形成了一个网络社会。 


3.规划思路方面

  本文认为,人们不能以掠夺损害自然来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要维护生态功能的完整性,维护资源的再生能力。因此,现代VR技术也可看作是荒野2.0存在的一种实体模式。VR技术有很强的体验感、真切感,它的直观性有助于公众发现规划中出现的问题,使VR技术在城乡规划过程中普遍应用,让人们能以全新的形式体验诸如荒野体验及规划的优缺点,将有助于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环节的发展,有利于实现自下而上的规划。虽然现在由于高昂的价格,VR难以普及,但相信随着VR成本的降低,它将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其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05.

[2]何秉孟.新自由主义:通向灾难之路——兼论新自由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渊源和区别.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1.

[3]吴启焰.新自由主义城市空间重构的批判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07.

[4]张艳军.网络虚拟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以公共艺术教育为例.软件导刊.2012,05.

[5]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

[6] James Stinson, Re-Creating Wilderness 2.0: Or Getting Back to Work in a Virtual Nature[J],Geoforum,2017,Volume 79,174–187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学生作品】艺兴古巷 文毓新坊——广州洛场村中国民间工艺博览园

【报名日期不变,提交日期顺延两周】深井村历史古建筑活化利用策划及创投竞赛通知

【国外规划4】别人家的湾区:旧金山湾区2040年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深井村工作坊】百年公祠,新旧村民,共畅深井未来

【国外规划3】悉尼2030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国际视野】城市节能的奥秘

【规划构想】规划or治理——规划师札记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