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鼓浪屿申遗成功!两次共同缔造工作坊助力申遗
7月8日,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波兰克拉科夫举办,在当地时间7月8日下午17点多(北京时间23点多),经过审议与发言,“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正式通过了世界遗产大会的终审,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
恭喜鼓浪屿申遗成功!八年“申遗”之路,这背后有着许许多多人共同的努力,其中就有两次共同缔造工作坊活跃的身影。
共同缔造工作坊分别于2015年7月和2016年9月开展,这两次工作坊不是传统的规划设计活动,而是借助申遗的起点,高校师生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媒介,动员多主体共同参与到身边环境的改善中;并通过空间营造、活动培育、组织建设、章约拟定等方式,将鼓浪屿社区建设、社会发展与遗产保护利用相结合。
两次共同缔造工作坊介绍如下:
★
2015.07 第一次工作坊
来自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80多名师生,齐聚厦门市鼓浪屿,利用暑期12天时间开展“鼓浪屿共同缔造工作坊”活动,探索鼓浪屿的发展愿景与社区内涵,并且试图通过龙头路商业街的整治示范,寻求岛上多元主体(居民、业主、商家、游客、社会组织、街道)共同参与申遗活动。
图:工作坊一期成员
调研
初来乍到,参观鼓浪屿后,对地段进行调研,把握公共空间现状。针对龙头路商业街进行深度调研,掌握每一建筑立面风貌。
访谈
与管委会、文化局等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座谈,举行商业街立面整治改造的协商会,访谈相关商户、居民等,了解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的现状及需求。
工作
规划组总结整理相关规划、文献与案例,梳理鼓浪屿空间结构、交通骨架,确定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服务人群和地点。建筑组调研龙头路商业街,测量速写建筑单体,平衡多方利益后对沿线建筑进行设计。
整体方案设计,绘图!
汇报
向当地领导、居民、商户和游客汇报展示方案,进行公共空间群众投票。
图:居民留下建议
小编
第一次工作坊成效可佳!部分建筑改造前后对比如下:
①龙头路八号
改造前:
改造方案:
改造后:
②龙头路100-106号
改造前:
改造方案:
改造后:
③龙头路21-47号
改造前:
改造方案:
改造后:
更多改造成效对比请戳→【鼓浪屿工作坊】再访龙头路:自由发展的空间无序to共同协商的规划提升
2016.09 第二次工作坊
来自中山大学、华侨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20多名师生,齐聚鼓浪屿黄赐敏别墅历史古宅,开展持续的公众参与活动,增强公众对历史风貌建筑的认知,并展示典型历史风貌建筑活化方案。
历史风貌建筑主题展
通过展板让公众重新认识鼓浪屿的历史风貌建筑、建筑所面临的保育问题,了解当前鼓浪屿风貌建筑保护与活化的主要方式;并且针对工作坊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夫第与延平戏院两栋风貌建筑进行方案交流。
口述鼓浪屿
走访鼓浪屿的老居民,让他们讲述一个个在鼓浪屿成长的生动场景,从老鼓浪屿人的角度了解他与鼓浪屿建筑的故事。
公众趣味互动
开展“风貌建筑我知道”和“我与风貌建筑的邂逅”两个趣味活动,让公众通过信息匹配、与建筑合影等方式,促进公众对风貌建筑的了解和记忆。
图:居民游客在匹配风貌建筑信息
图:公众与历史风貌建筑免费合影留念
更多活动简讯请戳→【鼓浪屿工作坊】黄赐敏别墅:历史古宅里发生的“鼓浪屿风貌建筑活化”故事
重磅!迎接UNSCO专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SCO)派出申遗专家苅谷勇(YugaKariya)来鼓浪屿考察,工作坊出动日英双语成员,为专家介绍工作坊活化成果。
图: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陈婷婷介绍鼓浪屿共同缔造工作坊(一期)
图: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张丞国在介绍《口述鼓浪屿》专题视频
图:中山大学12级本科生罗羽丝介绍风貌建筑认知活动
图:华侨大学费迎庆教授介绍大夫第等典型风貌建筑活化方案
图:中山大学王劲老师介绍工作坊讨论方案过程
最后,专家苅谷勇表示:活动很有趣,展览做得很充分,同学的手绘的功底也令人印象深刻。 这样的工作坊形式是值得鼓励的。
至此,鼓浪屿两次共同缔造工作坊工作简介告一段落,再次祝贺鼓浪屿申遗成功,也期待工作坊继续助力鼓浪屿未来更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鼓浪屿工作坊】再访龙头路:自由发展的空间无序to共同协商的规划提升
【鼓浪屿工作坊】当时的“快闪”,历史的“定格”——工作坊手绘明信片带你重游鼓浪屿
【鼓浪屿工作坊】黄赐敏别墅:历史古宅里发生的“鼓浪屿风貌建筑活化”故事
鼓浪屿认知:“快闪”的申遗建筑手绘和“心灵对对碰”的旅游从业人员座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