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报告】粤港澳大湾区的再认识:从边界增长角度
黄耀福 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师
李敏胜 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指导老师:李郇 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导,教授。
版权说明: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如有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原作者。
1 引言
边界的厚度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分割与抑制作用,形成商品、资本、人口流动的障碍。边界分割问题是全球性问题,货币、关税和语言差异等对经济互动造成的壁垒限制了市场准入。
在粤港澳大湾区,边界同样存在。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不同地市之间在产业合作、连接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性枢纽设施的共享等方面不断提高共识。我们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去边界化趋势显现,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大湾区内部要素的集聚与流动,扩大了不断增长的经济密度所带来利益的受惠范围。
图1 发展中区域的边界分割问题最为严重
(图片来源: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
2 粤港澳大湾区去边界化趋势显现,
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全球要素集聚与流动
2.1边界发展趋势判断
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呈现去边界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功能平台陆续崛起,将原本破碎空间重组,在产业驱动、重大枢纽产城融合效应带动、跨市地铁联动下,城市之间边界逐步模糊,边界地区成为机会空间得到增长。由于建设用地相对充足、低价便宜,往往衍生成为重要的功能平台,共同为两市提供服务。
图2 大湾区内部边界地区的增长
2.2大湾区边界增长特征
从2013-2017年灯光增长变化看出,部分城市中心城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如广州中心城区、深圳中心城区)。边界地区、湾区东岸得到快速增长,以小型工业园为代表,洼地区域正在成为新的机会空间,呈现出去边界化的趋势。
图3 2017年大湾区灯光图
图4 2013-2017年大湾区灯光增长变化图
3 边界地区兴起
3.1边界地区合作加强,去边界化趋势明显
大湾区的边界地区经济活动往来频繁,以镇街为单位的跨市合作时有发生。根据合作的主要方向与内容可以分为口岸合作区、生态河流保护合作区、产业合作区、职住协作区、自贸区、枢纽设施合作区和跨关界合作区等。
图5 珠三角不同类型的边界合作地区
3.2边界地区增长的驱动力
■ 产业外溢
产业外溢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边界增长最主要的类型。以深圳为例,深圳制造业产业外溢,制造业企业向周边城市转移,带动深莞、深惠边界地区增长。具体到城市边界地区,如深莞边界的相关镇街,包括深圳沙井街、松岗街与东莞长安镇,在产业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集群性,目前主要以电子配件、塑料配件为主。在深惠边界上,主要由深圳石龙镇与惠州淡水街构成边界地区,其产业特征以手机与集装箱等配件为主。
图6 珠三角不同类型的边界合作地区
从2013-2017年的灯光变化图也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深莞、深惠边界快速增长,边界地区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中心地区,经济活动活跃度更高。
图7 深莞惠2013-2017年灯光变化图
除了深圳之外,东莞、惠州也存在明显的边界地区,如东莞石龙镇与惠州石湾镇。惠州博罗县石湾镇距离惠州中心城区约60km,但与东莞石龙镇仅有8km距离;东莞制造业发达,石湾镇享受产业外溢,主导产品与东莞相似,主要为电子制品、电子设备制造等。
图8 莞惠边界
图9 莞惠灯光值
■ 产业协作
产业协作更突出边界两个地区以产业对接为契机形成的增长类型,如顺德与中山北部5镇边界地区通过密切的产业协作,促进了二者的去边界化。
容桂是顺德与中山北部5镇地缘、产业等联系最密切的地区,是顺德与中山对接的前沿阵地。大良商贸与金融服务业发展基础良好,为中山北部5镇企业发展提供支持。未来以容桂与大良为主,顺德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向东凤、南头与黄圃三镇辐射,三镇也将进一步整合与提升配套产业发展。小榄与古镇作为全国五金与灯饰制造的生产中心,与顺德直接产业联系相对较弱,但在技术交流等方面,有较大的合作空间,未来双方产业协作可朝合作研发与技术输出等方向发展。
图10 顺德与中山北部5镇产业联系图
资料来源:《顺德与中山五镇城镇对接研究》
图11 两地空间结构图
资料来源:《顺德与中山五镇城镇对接研究》
■ 港(口)城一体
港(口)城一体主要是通过港口、码头、作业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疏港铁路、货运专线等的连通下,围绕港口供应链,形成加工-运输-出口-维修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穗莞边界便是通过港城一体带动的边界增长,在产业特征上,以航运代理、批发为主,制造业主要包括船舶维修、零配件加工等。
图12 港城一体带动的穗莞边界增长
■ 高铁带动
高铁对边界地区最大的影响来自于高铁的建设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通过地铁、高快速等设施建设,有力支撑了人员、货物等跨边界的流动,同时也会吸引其他地区与高铁再进一步的积极对接。
广州南站位于番禺区,西侧即为南海区;而顺德北部片区抓住机遇,积极与广州南站片区展开对接,通过广州7号线延伸线、佛山2号线、佛山11号线等与广州南站片区充分衔接;并且在近期开展裕和东路、佛陈路东沿线、文革路,增强跨江联系,促进客货运流通。
图13 顺德北部与广州南站片区轨道对接示意图
图14 顺德北部与广州南站片区道路对接示意图
■ 跨关界合作
跨关界合作主要是与港澳的跨界特殊制度空间,是开展粤港澳三地制度创新的核心区域,通过这些空间探索土地资源利用与开发模式。这些跨关届发展平台包括以河套地区、深圳前后海地区、珠澳跨境合作区、广州南沙等为代表的联合创新区,以深圳前海宝安区、珠海横琴新区等为代表的物流试验区,以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珠海横琴地区等为代表的教育合作区,以深圳湾地区、新界东北部地区、大鹏湾沿线区域、香港迪斯尼乐园、万山群岛、澳门、珠海拱北及横琴地区等为代表的旅游合作区,以莲塘/园围口岸区、文锦渡口岸区、沙头角口岸区、皇岗/落马洲口岸区、深圳湾口岸、拱北/关甲口岸、横琴/莲花口岸区等为代表的口岸合作区。
图15 跨关界发展平台
参考来源: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
4 跨界协同发展建议
4.1完善跨界交通对接,促进边界地区增长
未来大湾区通过综合轨道的一体化将进一步促进湾区内部资源流动与共享。相邻城市轨道交通受制行政区划壁垒,衔接不足或错位,目前广州与东莞轨道衔接线路只有五号线。未来建议协调城市轨道跨境对接,做好换乘或贯通运行设施的规划预留。广佛同城成为区域一体化的典范,未来需要进一步重视轨道交通的建设,让两地共享重大枢纽与基础设施,以广佛的城市体量与规模承载全球资源。
图16 跨界交通对接示意图
4.2重视广深科技走廊的带动效应,连接南北两翼形成两大都市区协同发展格局
广佛同城、深港两地快速发展促进了边界地区要素的流动,有力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进展与区域发展。未来穗莞深一体是推动湾区一体化的重要动力,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促进了深圳与中山、珠海等地联系;南沙在大湾区地位显著,南沙枢纽成为环湾区门户枢纽体系的中心,南沙也成为两大都市区腹地重叠区域。最终将形成以广州大都市区、深圳大都市区两大都市区引领的区域协同发展空间结构。
图17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示意图
4.3突破行政区划分割,促进区域设施共建共享
完善机场群枢纽体系,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广州机场拓展洲际航线,提高国际中转旅客比例。深圳机场强化国际航空货运功能。香港机场强化国际航空客运门户地位。构建适度竞争、分工协作的机场群,避免行政或市场垄断而降低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图18 大湾区航空共享示意图
对大湾区港口群进行整合,通过港口群资源配置和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串联全球供应链。充分发挥腹地优势,以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以深圳港、广州港为集装箱枢纽港,牵头整合东西岸港口资源,串联全球供应链。重视南沙地区集疏运系统的超前建设:未来南沙是供应链核心,需要便捷高效的疏散系统。
图19 大湾区港口群整合示意图
4.4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进一步提高大湾区发展共识,在港口管理、航空运输、铁路建设、公交服务等方面建立跨市/地区的协同发展机制。
图20 大湾区协同发展机制
作者简介
黄耀福
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研究方向为区域规划、城市更新、社区共同缔造等。参与完成广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规划、厦门与沈阳等市共同缔造工作坊、昆明市存量空间更新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佛山南海全球创客新都市发展战略等重大项目,目前在城市规划学刊等发表多篇核心期刊,合作出版书籍一部。
李敏胜
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研究方向为产业发展规划、参与式社区规划、区域发展战略、城市更新和大数据研究等。参与完成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规划、佛山南海全球创客新都市发展战略、珠港澳深度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厦门共同缔造工作坊等重大项目。
◆ ◆ ◆ ◆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文责自负,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 ◆ ◆ ◆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咨询报告】构建珠江三角洲全球供应链优势——面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系列】构筑全球生产网络,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系列】传统的胜利:创新贸易机制,建设国际运营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系列】金融是区域控制力的重要来源,打造全球领先的产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引领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