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系列】构筑全球生产网络,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
作者简介
研究单位: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
课题组成员:保继刚、李郇、梁育填、李立勋、千庆兰、 李敏胜、黄耀福
整理:麦夏彦
新科技革命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粤港澳大湾区推动自身价值链的跃迁,建立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创造契机。
新科技革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带来机遇。
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正对世界产业技术快速发展和分工格局深刻调整带来革命性影响,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从而实现“制造”向“创造”转变,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实现追赶世界造业领先水平,建设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带来机遇。
图:数字化制造平台示意图(引自“中江联合”企业网站)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球生产网络创造契机。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市场走向区域分割,但是亚洲作为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秩序中的重要性逐步的提高,中国、印度和东盟等新型经济体的崛起带动世界经济重心东移,亚洲将日益成为国际经济贸易的活跃地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人民币纳入 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等重大倡议获得积极响应,构建起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话语权得到显著提升。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粤港澳大湾区全方位打造全球生产网络,推动自身价值链的跃迁,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创造契机。
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示意图
基于以上两点背景,构筑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全球生产网络,优化全球配置创新资源。
具体做法包括以下五点:
1、以“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为抓手,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打造中国制造业率先转型升级版。
立足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雄厚的传统制造业基础,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契机,把握“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时代脉动,以调整优化升级为主线,以重塑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低碳化与实体制造业有机融合,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的研发、生产和全球采购基地。强化原创产品设计能力,改进生产工艺,促进生产专业化,实现标准化、模块化、柔性化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品牌建设,实现产品功能化、时尚化、品牌化、系列化。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变,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图:工业智能化(来源 auto.news18a.com)
2、打造面向全球的制造业创新基地,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重要的生产基地、产业创新基地和技术转化高地。
坚持实体经济不动摇,立足“匠心制造、创新驱动”,放眼全球,抢占世界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采用“世界科技(人才、资本)+粤港澳智造+全球市场”、“粤港澳科技(服务、品牌、设计)+全球制造+全球市场”多种路径,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汽车制造业、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加速发展新产业和高端制造集群,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3D 打印、智能制造装备等新领域,将广东建设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重点集聚区,产业创新创业的重要承载区。通过服务化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高端化,延长产品价值链。
在传统优势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工业设计企业,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中重要的高端制造生产基地、产业创新基地和技术转化高地。发挥具有战略性思维的企业家对全球资源创新优化能力,大力培育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型世界级企业,增强优化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粤港澳成为全球产业资本、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等创新资源“迁徙”的最佳落脚点和目的地,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图:大疆无人机企业(来源 www.itdcw.com)
3、培育本土跨国企业集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
积极培育壮大跨国经营市场主体,健全企业境外投资服务保障体系,完善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支持优势产业中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建设生产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品牌营销网络等,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本土跨国公司,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研判和应对,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有效破解贸易壁垒和化解贸易磨擦,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如华为、美的、格力等本土跨国企业。抓住科技革命发展机遇,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3D 打印、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
图:华为生产服务网络(引自“慧聪网”网站)
4、打造服务匠心智造的职业教育中心,大力引进与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发展相适应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以“立足粤港澳,服务粤港澳,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办学定位,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与食品工程、节能环保、制造服务等六大领域高水平、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同时,实施创新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计划,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大力推动本地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吸引国内和世界高端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等高端人才。以“重大项目”的方式引进培养高层次研发人才和各领域领军人才。
建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引入重点高校优势学科与智力资源,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共性课题和工程实践项目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互惠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围绕重点产业布局专业,引导和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平台和协同育人平台,培养产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支撑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未来发展。
图:佛山市工业机器人现代学徒制公共实训中心.
(来源 epaper.citygf.com)
5、建设国际化的高端营商环境,把粤港澳大湾区构筑成吸引国内外优质生产要素集聚生产交易的综合发展平台。
借助广东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引擎的角色与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澳门“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角色形成协同效应,形成中国面向世界的最大最具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开放引擎。对接国际标准,制定并发展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展、本土企业成长的贸易规则及服务体系、知识产权法律及服务体系,发展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的健康的金融业、信息咨询、风险管理等高标准的生产性服务业。通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提速升级,强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互联互通,同时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体系,为生产要素集聚提供坚实的交通基础设施及物流服务基础。粤港澳携手,加强人居环境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生活服务的优质化提升,构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优质生活圈,在生产及生活性服务业上共同着力构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高端营商环境。
图:珠江新城(gz.house.sina.com.cn)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国外规划4】别人家的湾区:旧金山湾区2040年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