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同缔造】Oursla使用说明书No.5

SYSU城市化研究院 城市化研究 2019-12-27

撰写 肖徐玏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校核 周金苗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李 郇 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导,教授。


版权说明: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如有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原作者。



有了群众参与的基础,

有了相关制度的辅助,

便可以进一步开展相关空间的建设啦,

切实地将想法付诸于实践,

让共同缔造开花结果(❀^ω^)ノ





A

哎,我们家楼下的那片地荒废了好久了,也没人管管……


嘿嘿,给你看看我家前面的变化~

B




A

同是社区,为何我们如此不一样……


其实,你也可以在不伤及他人利益的原则上,主动改造“房前屋后”的微空间呀~共同缔造,靠的是每一家、每一户的共同努力呀~

B



房前屋后

【技能】

  通过房前屋后的改造与建设,激发居民的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同时也可通过每一家、每一户的共同努力,有效地实现社区整体风貌的美化与提升。


  房前屋后指的是村民居民住宅与公共空间交接处的半公共空间,这个工具指的是对这个半公共空间的微改造行动。房前屋后的改造范围涉及庭院、围栏、道路、花坛、绿地等诸多微空间:临街住宅或商铺的立面修饰,社区内部的便民设施建设、闲置用地开发等活动均可划分为房前屋后治理。



【使用说明】

o      自力改造:社区居民可在不违背提升村庄整体风貌,不伤及他人利益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意愿与想法,进行房前屋后微空间的改造。

o      合作改造:社区居民与政府、社会/社区组织、社区规划师或专业设计人员合作,针对房前屋后的特定空间共同商议与设计相关方案,进行施工与改造。在此过程中,当相关改造与建设活动可为社区建设带来良好的带动效应,或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时,居民可向政府申请适当的资金补助与技术援助。



【使用案例】

  自从共同缔造的活动在镇海社区开展以来,共同缔造的星星之火逐渐成燎原之势,并呈现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缔造故事。


  例如,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边角地”,进行绿化建设,为辖内小区新添绿衣的同时,为其赋予了居民参与等更为丰富的意义。


图为房前屋后绿化改造前后


  同时,社区“两委”还建设起“绿色科普实践园”——将园内土地划分给居住在附近的居民进行管理,由居民自己清理杂草、规整土壤、浇水施肥。时至今日,实践园内已被居民种满了绿色植株,成为了一片充满生活气息的绿地。


图为绿色科普实践园建设前后


  除去对房前屋后软质地面的改造,居民对小区内楼梯拐角的硬质地面空间也进行了清扫与利用。九竹巷3户居民将自家种养的花搬到小区楼梯拐角处,组成了一个小小的花园,并取名为“梦想花园”。


图为九竹巷“梦想花园”


  房前屋后的改造,凝聚了居民的智慧与力量,从细节处改变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让居民体会到参与建设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的快乐,有效地改变了老旧社区的风貌。




在打理清房前屋后的景致时,

便会发现公共空间中也有许多地方需要维修和改造。

它们是居民共同利益与共同意志的重要象征,

包括传统公共空间,

如,祠堂、庙宇、牌坊、大榕树……


(图为牌坊,来源于网络)


以及新兴的公共空间,

如,广场、公园、池塘、体育馆……


(图为社区池塘,来源于网络)


而共同缔造提倡让居民共同建设的公共空间,

往往更有代表性和凝聚力,

有助于唤醒或重塑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



因此,

公共空间营造诞生啦↓↓↓


公共空间营造

【技能】

  传统空间的维修与改造,在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之余,往往能更深层地激发居民内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新兴公共空间的建设则最能体现居民的真实需求,容易激发居民共同参与建设的热情。



【使用说明】

o      居民可通过为公共空间改造与建设提出设想与建议,参与方案拟定,并通过提供人力、物力与财力支持方案实施等举措,参与到公共空间的共建过程中。通过为政府建言献策,与政府合作共进达到表达居住者意志的目的。通过居民共同建设的公共空间,往往更有代表性和凝聚力,能将人们对地方的认知范围聚集在一起,有助于唤醒或重塑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



【使用案例】

  共同缔造通过对鹭江老剧场公共空间的更新与改造,为片区居民提供建筑密集的老城区内,难得的休闲与活动空间。其中包括:


  (1)从“停车场”到“文化公园”

  

  鹭江街道在充分征集群众意见,组织召开居民意见征集会3场,征集居民意见200余条之后,将鹭江剧场项目改造定位于建设开放型的文化公园,遵循着“居民可用、文化可传、简洁不简单”的原则进行方案设计。


  将当地居民的需求与鹭江片区的历史文化特征结合后,街道与规划设计团队明确,将该地块打造成为具有剧场文化特色的公园。主要具备以下功能与特质:①增加居民活动空间。②传承老街历史文化。③拓展周边休闲配套。最终于2014年11月底顺利完工。


(2)老剧场文化公园


图为鹭江街道营平片区“老剧场文化公园”设计平面图

(图片来源:厦门都市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公园主入口由于场地高差,设置扶手栏杆,更好地为周边特殊人群(残疾人/老人)提供服务,栏杆细节设计源于电影胶片。入口两边花坛的形状模拟散场的人流。以“灰色”为主色调,对公园两侧建筑的外立面进行统一粉刷。


图为老剧场文化公园建成的老剧场花坛


  此外,公园里内设20多米的展示墙,按照年代分别展示老厦门地图、老厦门风景、风貌建筑和人文图片等。推开这扇剧院大门,里面是老城微展馆,陈列着营平片区手绘地图、风貌建筑、老街巷等照片和旧物,并循环播放营平历史记录片,使居民和游客可以在场内体会到浓厚的老厦门韵味。


图为老剧场文化公园展示各类剧场记忆的橱窗


图为老剧场文化公园缀满记忆的照片墙


  如今,老剧场文化公园成为社区居民与社区组织广泛活动的人气场所。由社区组织牵头,政府部门积极配合与宣传下,公园内定期开展“老剧场旧物早市”活动,吸引了周边居民与商家的广泛参与。“鱼市学堂”、“旧物集市”、“泡面节”等贴近生活又别具老厦门风情的早市活动,让昔日破败的剧场旧址恢复往日的热闹氛围。


图为老剧场文化公园丰富多彩的活动




“面与面”之间,

怎么少的了“线”的连接与改变,

想象一下如果每天走在↓的街道,



与每天走在↓的街道,



心情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呼之欲出的答案,

便是街头巷尾改造的意义之所在呀(^_−)☆


街头巷尾

【技能】

  “街头巷尾”的营造涉及街巷类型的更新、周围环境的美化以及设施维护管理等方面。



【使用说明】

o      更新的具体内容包括道路平整、绿化设计、墙体翻新等,如建设步道时,考虑老年人需求,建设平坦的无障碍路面;考虑居民健康,采用适宜行走或跑步的材质铺设;考虑地方文化,可在步道周边种植本地特有物种的植物或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建筑小品等,进一步深化与丰富设施建设的内涵,切实实现以共建服务于社区居民的目的。


o      这些建设项目通常为道路、步道、给排水、电力等市政设施建设,需要依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介入才可实施,是政府切实服务于居民,满足居民需求的项目载体。


o      除了政府部门的引导和规划设计部门的参与,“街头巷尾”营造过程中还形成了多样的居民参与模式,如建设前期的建言献策、建设过程中的切身参与,建设后“认捐认管”的管理维护等。



【使用案例】

  鹭江街道小学路是小学社区内联系各小区的一条重要道路,其环境对社区整体景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改变老旧石墙墙体装饰早已脱落,墙面裸露,苔藓斑驳的现状,社区两委邀请到华侨大学美术系的学生,与居民共同改造老旧石墙。华侨大学学生根据居民提出的建议,设计了22幅能够表现社区文化特质的绘画作品,并与小学社区辖内大同小学的学生一起,最终绘成长81米的“中国梦美德墙”。


  同时,对小学路沿街外墙空调、沿街弱电等进行规整,统一沿街商铺广告牌,并对商铺沿街堆放的杂物进行清理,铺设人行道彩砖,规范道路停车等。小学路街道景观的改造,在为社区居民营造更为良好的生活环境之余,让居民体会到改造“微”空间可促发的“大”变化。



图为过去小学路斑驳的老旧围墙,在孩子们的一笔一划下“改头换面”




说起“环境美化”,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

在共同缔造工具箱(2)【点击此处查看】中提及的,

通过“空间认管”工具发动群众参与,



其实这也是推进环境美化的措施之一,



除此之外,

在房前屋后改造或者街头巷尾修缮的过程中,

经常出现污水治理的问题,

让村民们饱受困扰,



故而,

在绿化设计与水质改善的需求下,

环境美化工具大显神威(σ゚∀゚)σ☆


环境美化

【技能】

  污水治理是社区水环境最普遍、最重要的内容,包括水质改善和管道设计更新两个方面;除此之外,社区水环境营造过程中还需注意到水池的选址、池畔景观的协调以及水环境的维护。由于不同类型社区中水环境的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城市社区多位人工水池,而乡村社区多位风水塘或自然池塘),营造的具体方式也千差万别。



【使用说明】

o      社区绿化的内容相对单一,主要包括社区内公共绿地的设计与维护以及植被的合理布局两个方面。



【使用案例】

  兴旺广场中心公园水池建设的最初用意,是与小区公共绿地组合形成良好的景观。但由于日常维护成本高,水池因疏于管理而浑浊脏臭,久而久之变为无人过问的死角。



  美好环境共同缔造过程中,社区两委认识到,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居民共识的达成,因而在小区内发动与组织居民召开讨论会,确定水池改造方向。在经过商讨后,得出将水池改造成儿童乐园的初步意向。



  水池改造项目正式施工时,居民在看见自己参与谋划与设计的成果就要实现,纷纷踊跃参与到施工过程中。有的居民在茶余饭后到工地帮忙,或是抬木头,或是清理建筑垃圾,或是为工人送茶送水。20多名居民主动找到社区,为项目建设捐献近万元资金。



  如今,水池改造而成的儿童游乐园成为小区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这块位于小区中心的“问题”空间在居民共谋共建下,成为小区人气最旺的地方,为小区增添了更为浓厚的生活气息。



  更为重要的是,居民在参与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公共空间也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居民作为小区的主人翁,可以依托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这种主人翁意识,成为推动兴旺广场小区美好环境建设的精神动力。



图为在儿童乐园内举办的居民秀场活动,吸引诸多居民的观看与参与




考考你,你觉得什么样的表现可以说明居民想要进行社区营造呀?



emmm,打扫门前雪,算么?

B


A

哈哈哈这也太具象啦,其实,据日本社区营造经验指出,居民有意识地对社区房屋进行改造,并打算长久居住于社区内的举措,是居民自发进行社区营造的表现之一。



改造房屋?怎么改造?搭建阳光房?

B


A

nonono,阳光房搭建不当可是违法的,言语难以描述,我们还是一起去看看曾厝垵社区蔡厝的老房子改造吧~


老房子改造

【使用案例】

  曾厝垵社区蔡厝的改造,是社区居民自发改造居住房屋的典型案例。


  机缘巧合下,一名雕塑家与摄影师承租下蔡厝,并在得到房东的统一后,开始进行对蔡厝的改造,需要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房屋的原有风貌,将后院建成蔡復一纪念堂。


  为展现房屋原貌,店主将被涂成黑色的墙体重新粉刷为白色。在装修过程中,亲力亲为,关注到每一个细节,让荒废了近20年的古厝,重新恢复了昔日的风采,并在店主的经营下,成为了一间现代艺术气息与古典书香气息向融合的特色小店。



图为蔡厝新貌


  以此为例,各地的文艺青年被吸引入驻曾厝垵,在承租店铺、对店铺进行改造时,都下意识地依照建筑的原有特色选择装修材料,力争“修旧如旧”。在居民的努力下,曾厝垵——这座百年渔村,其风貌得到了一定保护,隐隐散发出悠长的历史文化气息。




笔者认为,

用于“空间建设”的工具很有趣也很实用,

毕竟,

谁的心里没有一个花园梦呢?


(图为法国小镇,来源于网络)


所以呀,

在共同缔造中,

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协助进行空间建设呢,



请听下回,

也是最后一回分解啦,



期待与你再遇(。◝ᴗ◜。)



◆ ◆ ◆ ◆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文责自负,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 ◆ ◆ ◆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共同缔造】Oursla这份黑科技,等你查收!

【共同缔造】Oursla使用说明书No.1

【共同缔造】Oursla使用说明书No.2

【共同缔造】Oursla使用说明书No.3

【共同缔造】Oursla使用说明书No.4

【到访恩宁路】西关老屋知多少?

乡村振兴,地理人在行动——康溪村农产品展销空间设计及运营策划比赛

城市化一周热点(3.25~3.31)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