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吧,妈妈!这次你又看哭了吗
看死君:继《摔跤吧!爸爸》之后,又一部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亮相,以《神秘巨星》之名,为有唱歌梦想的印度女性发声,因此片名也被影迷们戏称为《唱歌吧!妈妈》。那么,这一次米叔还能再续票房神话吗?
作者| 斌斌有礼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引言:电影作为大众娱乐与艺术的载体,通过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准确“还原”现实世界之中的形形色色。其素材来源于生活,在形式上兼备艺术表现力,所以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在1911年的时候称电影为“第七艺术”。
作为有着“东方好莱坞”之称的印度,自1913年第一部影片摄制完成起,至今已有105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早期的反映民族独立的政治诉求,到早先贫富差距分化、城乡二元结构对立突显的重重矛盾,印度电影无不在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下的社会矛盾,填充着现实社会和理想国之间的区隔,使现实生活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在电影中得以重现、解决、升华和美化。
尽管我们当前正处在所谓的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但是,印度,这个可以与中国同日而语的古老国家,在文明发展的进程上,似乎依然处在“封建时期”,宗教信仰、教育制度、性别平权等社会问题,依然是印度社会当前无法忽视的疼痛。而这些问题,也更为突出地呈现在了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的诸多电影作品中。
众所周知,在阿米尔·汗的诸多作品中,无不在反映着印度社会当下较为深刻的现实问题:《三傻大闹宝莱坞》看到了他对教育制度的针砭;《我的个神啊》感受到了他对信仰泛滥的质疑;而去年的现象级影片《摔跤吧!爸爸》,更是对印度长期以来男女地位不平等、性别歧视的发声与疾呼。
此次在他的新作《神秘巨星》当中,阿米尔汗不仅为提升女性地位的社会诉求再次发声,更是对存在于诸多男权家庭中的家庭暴力行为做了一次深刻的批判。
影片《神秘巨星》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想唱歌、渴望成为明星的女孩,因为家暴成性的父亲的阻挠,而差一点牺牲掉自己的梦想,好在最后的紧急时刻,母亲为了成全女儿的梦想,勇敢地反抗丈夫并与之决裂,最终实现了女儿成为“明星”的夙愿。
在当下人们对电影的普遍认知里,高超的剪辑技巧、引人入胜的故事文本是电影的标配,但大家似乎都忘了,电影的艺术之美,并不仅仅在于精美的故事和“讲故事”的技巧,在其背后所传达的精神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才是电影最具艺术魅力的所在。
在阿米尔·汗的电影里,没有童话般美好的故事,没有很复杂的叙事技巧,没有所谓“大片式剪辑”,他总是在用最简单的故事,用最朴实的技巧,去叩问最尖锐的社会现实。
许多人说,《神秘巨星》是对《摔跤吧!爸爸》在主题表达和社会问题批判上的继续,延续了女性社会地位平等、权利平等的议题。在性别平权、消除歧视这一点上,显然影片表达的已经十分明确,无可厚非。
只是,与其说是对前作的主题性延续,不如说,阿米尔汗将镜头转换了角度,将性别平权的这一社会议题,从一味地单纯呼吁女性自身的成长,转到了印度长期以来在男权意识的压制下,女性社会地位真实现状的描绘上来。
在《摔跤吧!爸爸》中,女性平权意识的觉醒是通过女儿学习摔跤的过程来表现的。尽管最初女儿并不十分理解父亲为何一定要逼迫自己学习摔跤,甚至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认真的状况。但在眼见自己的女性好友在未成年的时候就要被迫嫁给自己不喜欢甚至都不曾见过的陌生人时,女儿对于掌握自己命运的渴望开始逐渐壮大。
而《神秘巨星》则不同,它从开片就给我们构建了一个自立向上果敢的小姑娘伊西亚,因而我们并不难发现女孩儿身上对于自身命运的抗争之态,甚至女孩儿常常鼓励母亲勇敢地对抗命运的不公。相比姑娘自身意识的迸发,长期存在的男权主导的社会环境才是让人深感无力的根本。
在女主角伊西亚生活着的这个不算大的小家庭里,住了一家五口:暴戾的父亲,无论对错习惯妥协的母亲,希望获得平等对待的伊西亚,备受宠爱的弟弟以及对一切视而不见的奶奶。在这一方不大的天地里,印度性别差距较大的社会现状完整地呈现在了眼前:男权至高无上;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家庭的牺牲品;周遭的人们对当下的这种“病态地位”选择漠视,或者称之为习惯。
电影之所以被称之为艺术,是因为它能找到这个社会问题的共性,并将其浓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让我们通过这一方天地去感知整个社会。《神秘巨星》便是通过一个家庭当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整个印度社会家庭中女性地位的现状,这在《摔跤吧!爸爸》中是不曾有过如此清晰描绘的。
而就在前不久,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印度位列所有144个国家中的第108位。或许在阿米尔·汗看来,与其一味地从主观角度去呼吁女性树立平权意识,不如客观地去描摹当下印度社会中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差距,从客观的现实环境出发,引导人们关注真实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能够自发自觉地去思考当下的社会问题,或许这样会比单纯地呼吁更加直接有效。
另外,《神秘巨星》做到的不仅仅是从主体呼吁到客观现实描绘的视角转变,作为影片的主演兼监制,阿米尔·汗对这部影片的用心在细节处是可以感受到的。
虽然影片中依然是秉承了印度电影的歌舞习惯,但在选曲的把握上显然是经过考究的,没有人们惯性认为的“一言不合就开唱”,每首歌出现的时机都是恰到好处,就连歌词也直戳人心,引人深思:忠于真相,还是保持沉默?敞开心扉,抑或选择心碎?冲破界限,还是止步不前?
不光是歌曲考究,场景对话都放佛精心设计过,隐喻的内在意指也是清晰可见。记得有一个场景是这样的:
伊西亚不远万里找到了阿米尔汗饰演的“三俗音乐人”。
夏克提:你叫什么?
伊西亚:我叫伊西亚。
夏克提:你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伊西亚:女孩儿。
夏克提带有一丝玩味的笑了笑。
看似轻描淡写的一段对话,若有若无,却是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力度感。我们每一个人降临在这人世之初,父母为我们取名多饱含爱意、祝福与祈愿,希望我们都能平安喜乐地度过这一生。而“伊西亚”这个名字,女孩儿,充满着随意、不被重视的惊心之感。
在我看来,这段对话在影片结构的处理上其实不是必须保留的段落,但是在这段对话的前后有着几秒钟的停顿,这种节奏的控制显然是要把这段对话做一个强调,而这名字背后对女性的轻视态度,或许是阿米尔汗希望借此引起人们去反思的问题所在。
当许多的电影从业者都在盲目跟风学习好莱坞制作营销模式的时候,阿米尔·汗却在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提问社会,引导人们进行自我反思,更好的推动社会的进步。诚如前文所讲,电影的艺术魅力不仅仅在于极致的视听体验,在作品的背后,它所带来的思考、共鸣乃至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才是更值得我们去推崇和学习的。
作者| 斌斌有礼;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廖 一 梅 经 典 套 装
廖一梅“悲观主义三部曲”典藏版套装
——
《恋爱的犀牛》《琥 珀》《柔 软》
廖一梅 著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特别纪念,全新上市!
大家请猛戳“阅读原文”购买!
完整收录三部经典剧作的“剧本+创作手记+主创访谈+幕后故事”!廖一梅、孟京辉、吴越、郭涛、郝蕾、段奕宏、刘烨、袁泉、王珞丹……各版本主创袒露与三部曲的不解情缘。
多年创作谈收录,展现廖一梅对于“爱”和“生命”的思考与问答。台前幕后、更多内幕,纪录片式呈现三部剧的每个珍贵节点。更有廖一梅多年创作谈,展现“爱”和“生命”的思考与问答。精装封面,全彩内文,海量罕见剧照,独家公布!
【 近 期 热 文 】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活色生香|花园 | 吉光片羽
看死观影团|鲸鱼放映室|看图猜电影
影史札记|台词时刻|影人访谈|资源共享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
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