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大满贯,她是第一个传奇
今天是朱丽叶·比诺什的54岁生日。这位被称为法国“国宝级”影后的女演员,是影史上第一位拿到欧洲三大电影节影后大满贯的传奇,现今为止,该纪录只有两人拿下,一个是她,另一个是朱丽安·摩尔。(文末福利)
自1983年出道以来,比诺什与诸如戈达尔、杜瓦隆、基耶斯洛夫斯基,以及哈内克等众多导演合作,演绎了近80多部影视剧作,凭借自己独特的气质俘获了众多观众的心。
法 国 之 花
法国影史上出现过众多“重量级”美女演员,如果从法国电影新浪潮说起,那个年代走出来的“女神”就非常之多,戈达尔的缪斯安娜·卡里娜,作为超级名模出道,其形象与气质上的甜美动人、古灵精怪,成为了戈达尔前期电影的代表、新浪潮的重要名片。
依次是安娜·卡里娜、让娜·莫罗、碧姬·芭铎、凯瑟琳·德纳芙
凯瑟琳·德纳芙是法国公认的“冰美人”、是德米电影中的“芭比公主”、是布努艾尔电影中的“冷艳美人”;碧姬·芭铎通过瓦迪姆《上帝创造女人》(1956)更成了法国的“玛丽莲·梦露”;而唯一一位获得“三大电影节终生成就奖”大满贯的女演员让娜·莫罗,亦是法国影史上不朽的传奇,影迷们心目中永远的“梦中情人”。
依次是伊莎贝尔·阿佳妮、艾曼纽·贝阿、苏菲·玛索、朱莉·德尔佩
再到拥有“天使面孔”的伊莎贝尔·阿佳妮、“性感甜美”的艾曼纽·贝阿、拥有“法国男人挚爱”称号的苏菲·玛索、以及“灵感动人”的朱莉·德尔佩等,都是著名的法国美女演员,被大多数观众认定的“银幕女神”。
相比众女演员来说,朱丽叶·比诺什的容貌并非最出众的,她也不是最美最性感的一位,甚至在她的某些影片中,比诺什还需要“丑化”其外貌来达到理想效果。
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她的动人之处与她塑造的每个角色所展现出来的自然、神秘气质分不开。
从自我身体语言发挥的自如、到对充满力量的眼神把控,她对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都通过自我与角色本身的融合,细腻地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处境的独特女性,她们或柔情、或坚韧、或惶恐的一面,共同性便是比诺什的成功诠释,不得不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被打动。
这位法国之花,出生于艺术家庭,青年时期就开始从事戏剧表演,所以她是从舞台剧女演员开始走向演绎道路的。
年轻的时候,她通过与已成为新浪潮大师的戈达尔合作《致敬玛丽》(1985)在电影世界崭露头角,同年的《情陷夜巴黎》让她第一次拿到了女演员奖(法国凯撒将最佳女主角奖),有人曾通过此片指出,这一部便已经奠定了比诺什的“悲情小姐”之路。
《情陷夜巴黎》
的确,此后无论是演绎情人的角色、还是诠释人妻,比诺什所带来的复杂感包含她具有的悲情一面,仿若她自身既还是少女,又已是个在生命过往中领略到人世悲情的女人。
情 人
比诺什塑造了太多的经典形象,早年从演绎爱情故事起,她以自己青春的脸庞书写出那些动人、悲情、疯狂的各种情人形象。值得注意的是,让人触动的并不单单是她呈现出来的爱情状态,而是在这个状态下她自身的情绪转变。各种处境下,她的独特魅力由此逐渐升华。
谁能忘记当初年仅24岁的比诺什饰演的特蕾莎一角?由菲利普·考夫曼导演的《布拉格之恋》(1988),改编自米兰·昆德拉著名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电影以特蕾莎与布拉格外科手术医生托马斯相遇开始。特蕾莎从泳池出场,无疑惊艳了在泳池一旁的托马斯。从她走出泳池那一刻,到托马斯跟踪她来到酒馆的整个过程,比诺什的身影不断显露出少女的神秘,让人过目难忘。
《布拉格之恋》
当她见到托马斯本人的时候,属于少女的害羞从她红润的脸颊上自然流露出来,行为动作显得既天真又笨拙,人物朦胧的情感被瞬间捕捉到。
这种天真亦是托马斯在“引诱”她时,面对所爱之人的俏皮与敏感。而笨拙是比诺什饰演的这个角色身上独有的执着与勇气,纵使她不断担忧失去爱人,她的主动与倔强却让她的爱情没有因生活经历的重负所消解。
《布拉格之恋》
当镜头对准她拍摄运动中的人和现象时,特蕾莎的凝视与行动成为历史事件的着眼点,同时她自身也流露出了一种自主的、争取自由的青春之美。
1991年,后新浪潮导演莱奥·卡拉克斯执导的《新桥恋人》上映,比诺什饰演了片中患上眼疾、流落街头的女主角米歇尔,德尼·拉旺饰演了断腿的流浪者艾利克斯。作为后新浪潮的代表作,导演卡拉克斯再次通过新浪潮式的处理手段,讲述出都市中的孤独。
《新桥恋人》
其实早在1986年,比诺什、德尼·拉旺和卡拉克斯就一起合作过,曾完成了卡拉克丝的第二部长片作品《坏血》,影片中透露出来的荒诞色彩使人物最终的孤独更进一步放大。而这部《新桥恋人》亦是如此,荒谬感随剧情逐渐增强,都市中流浪者的孤独与个人哀伤造就了爱情的疯狂。
患上眼疾的米歇尔成为了被观看的对象,很多时候镜头以艾利克斯的主观视角对准米歇尔画画的模样,伴随艾利克斯旁白式的低语,街头的群像与对米歇尔细腻的特写形成了对比,宁静中慢慢流露出爱意,随着他不断的阐释,爱意生成欲望从而走向狂热。
《新桥恋人》
比诺什在破败场景之下的形象亦显得灰暗难堪,但情人的注视让她拥有特殊的美,当她默默地注视着情人时,情感的流露让人为之动容。
也许正是因为比诺什有这样一种气质,她所演绎的情人在她的自我转变中愈加变得神秘化,不禁让我想到当年的让娜·莫罗,同样如此。在路易·马勒的电影中,无论是《通往绞刑架的电梯》(1958)还是《情人们》(1958),让娜·莫罗所代表的情人,便始终游离于生活与欲望之间,同样是神秘的情人格调。
让娜·莫罗《通往绞刑架的电梯》
1992年,比诺什作为路易·马勒电影《烈火情人》中的情人角色,她同样呈现了这样的神秘形象,区别于让娜·莫罗优雅的个人化,朱丽叶赋予欲望的另一面是种“童贞”的个人化。影片中,她是儿子的恋人,同时又是父亲的情人。
《烈火情人》
造成这种超越道德伦理关系的源头,与比诺什饰演的安娜在幼时与自己哥哥有过畸形情感有关,而哥哥的死一直是安娜心头的阴影。她的放荡与沉默完美阐释了“情人”的神秘与伤痛,最终如电影结尾一般,在浓烈情感与疯狂欲望的双重交织下,老男人对她画像的注视与内心深处存有的幻念,促使安娜走向了神圣化。
母 亲
比诺什的情人形象是无畏、独立、充满个性的,如果说她曾以激情展现个人的悲悯形象,那么随着她演员生涯中“母亲”形象的出现,人物的悲情不再以强烈的情绪诉说那份沉重,反而在克制与压抑中展现出生活的更多面向,涌现出人物更深层次的内心空间。
1993年,比诺什凭借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合作的《蓝白红三部曲之蓝》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后桂冠,这是她首次饰演一位失去丈夫与女儿的妻子。
比诺什曾这样自述:“影片与丧亲之痛有关,但确切来说其实是一部讲述重生和转变的故事。我不怕悲剧,我需要它。悲剧因素助于我触及深处的自己。我们需要悲剧来帮助我们感受生活的意义。”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因而从影片伊始,蓝色的忧郁气息便悄然进入悲剧情境。但忧郁与悲伤只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比诺什饰演的朱莉在痛苦中亦是多面的。面临自杀的抉择,她在静默中沉思过往,以那句“我不能”与极为冷静理智的面貌去接受痛苦。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当她以冷漠的面孔面对周围时,她卖掉原来的房子、扔掉丈夫未完成的谱曲,并与助理发生关系,然而谁能忘记她握拳划过墙边时感受疼痛的那一幕?冷漠是克制的,内心的疼痛却是无法释放的。
蓝色是悲情的代表,也传达着一种自由的向往。朱莉试图埋藏沉重,沉浸在各种形式下的疼痛中,她不断放逐自我,寻找宁静,于是当她在阳光下露出笑容时,我们能感受到那既是艰难的,又是轻盈的。
《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随后比诺什凭借《英国病人》(1996)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后;2000年的《浓情巧克力》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等各类女主角的提名,使他更进一步成为家喻户晓的国际女演员。
《英国病人》
2010年,她与阿巴斯导演合作的《原样复制》最终让她成为了戛纳影后,实现了影后大满贯传奇。影片《原样复制》是从“原作品与艺术复制品的关系”切入,颇有深意。
《原样复制》
影片中,不再年轻的比诺什,饰演了一位独自抚养儿子、经营陶瓷工艺品店的职业中年妇女艾拉。但在艾拉身上,我们仍能被她的魅力吸引,她没有因繁忙的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琐碎而失去自我平衡,相,地、她追求艺术,不断培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层面貌通过作家与艾拉的对话展现,两人的对话也由此成为了导演对“原样复制”的探讨。两人行走在小镇中,以上演“夫妻”式的对话,将叙事碎片化,一件件偶然的事情亦成为日常生活中必然的存在。
《原样复制》
两人的投入使他们的关系模糊化,既是一位中年女人与作家对生命经历、人生观念的探讨,又像是一对夫妻站在各自观点上的争论。
在此过程中,两位主角的精湛演技结合导演对整个场面的把控,让人感受到的是自然与平淡之间的诗意性。结尾艾拉在平静中的黯然神伤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复制故事,而留下来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原样复制》
我们无法忘记比诺什那热情的微笑,寂静中克制的眼神,平淡间深情的注视;她在银幕上的面貌,早已经成为影迷们心中又一个恒久的神话。
而如今,朱丽叶·比诺什依然在不断演绎各式各样的女性角色,我们同样期待着她能够创造更多的银幕经典。
作者| 西西缪;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
看 电 影 看 到 死
影 迷 福 利
请大家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并在文末留言,我们将根据留言质量和点赞数,送出五张1905电影网VIP会员卡。
迷 影 手 帐
“看电影看到死”微店有售
这是一位资深电影记者设计的电影节神物
如果电影不是记录,那么就是梦
购 买 请 戳 “ 阅 读 原 文 ”
手帐详情参考:今年最火爆迷影手帐,你的逼格利器
【 近 期 热 文 】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