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DC能借《小丑》干翻漫威?拭目以待!

猪事丁 看电影看到死 2021-08-11


虽然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总体上而言也算是星光熠熠,波兰斯基、索德伯格、罗伊·安德森等不多见的名宿都纷纷交出新作。



但说到真正引爆全场进入过节气氛的,当属两天前在丽都岛首映的DC电影《小丑》,不仅打破超英电影历史首次竞逐三大电影节,更是当场博得满堂彩,甚至不少人认为终于有一部超英电影,能跟诺兰当年的《黑暗骑士》放在同一层面比较。



就笔者个人的观影体验来看,将《小丑》放在大众向的超英电影维度来对比,的确更具有电影感,无论剧本解构、场景调度抑或镜头语言上,都看得出经过了细致打磨,绝对不是普通的用来打发时间的爆米花超英电影。



但如果放在影展层面来看,导演的执导功力还是离拿大奖有距离,而且有《黑暗骑士》这样的珠玉在前。只能说,大家的期望值还是放在超英电影的坐标系上。



而为什么能够被全网吹爆?必定绕不开的便是他。作为用角色推动主题的电影,杰昆·菲尼克斯不但完美地顶住了《小丑》的大梁,而且可以说是继希斯·莱杰之后,将小丑这一角色再次发挥到新高度的演员。



杰昆·菲尼克斯的演绎并非简单地复刻或模仿,而是在小丑起源的过程上极尽全力地注入灵魂。我相信每一位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一定会记着他那一脸的“笑”。



对我而言,《小丑》这部另类超英电影的出现,还有另一层重要意义,就是未来超英电影的方向与DC/漫威之争。鉴于剧情及角色建构在观影体验上的重要性,笔者不会在文章中过多谈论剧情,而是从众多侧面来凝视这样一部作品。



1. 外媒评分并非一面倒的盛赞

 

进入2019年的下半年,能让各大媒体、评论界、产业分析师都翘首以盼的电影,我相信《小丑》肯定是其中之一。一方面,漫威在年初推出了《复联4》后,又在年中以《蜘蛛侠:英雄远征》为第三阶段收官。几乎所有人都在猜想,漫威宇宙进行到现在,下一篇章到底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



另一方面,DC在经历了《正义联盟》的失败后,华纳兄弟与DC死忠粉之间的大战依然余波未消。与漫威相反的是,DC在构建DCEU的过程中完全看不到全局观,零散的角色和故事,相互打架的时间线,连价值观和逻辑有时都未必做到统一,更没有任何产品品牌粘合度可言,也难怪斯坦·李在世时曾忍不住吐槽DC的产业战略。

 


吐槽归吐槽,尽管DCEU至今都还是一盘散沙,但也不乏很多成功的个案。近的有去年的《海王》、前年的《神奇女侠》,还有《雷霆沙赞》之流,票房口碑都挺不错。在经历过《正义联盟》的惨败之后,这几位DC新角色的崛起,在漫威的吊打下倒也显得不那么寒碜。


《海王》


《神奇女侠》


《雷霆沙赞》


远了说,最经典的当然是诺兰执导的“蝙蝠侠”系列。而自从希斯·莱杰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扮演了“小丑”以来,这个角色就受到无数影迷和粉丝们的追捧。



但没想到的是,在超英电影日趋疲软的走势下,还能迎来《小丑》在威尼斯大爆的盛况,简直是凭一己之力为超英电影正名。不仅在各大票房预测评分机构中连跳几级(鉴于IMDB和国内豆瓣的粉丝刷分行为,各位大可忽略),连一向挑剔的各大主流媒体也给出诸多好评。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诟病之声,毕竟再完美的电影也难免遭人责难。借此,笔者挑选了几家有代表性的主流媒体的评论,不妨供大家做一个观影参考:


这部《小丑》绝对是超英电影中的翘楚,足以跟希斯·莱杰在诺兰《黑暗骑士》中的表演相提并论。这个版本的小丑精彩得难以想象,甚至让人前所未有地期盼DC重启蝙蝠侠系列的新篇章。超级开心能看到华金·菲尼克斯出演这个角色,而且未来的蝙蝠侠系列,甚至小丑系列中的“小丑”都应该由他亲自来演。——Mark Hughes,《福布斯》



小丑这个角色,让我回想起马丁·斯科塞斯早期的作品,尤其是《喜剧之王》和《出租车司机》,不仅仅是罗伯特·德尼罗那副经历过战争创伤和社会边缘化的形象的传神再现。华金·菲尼克斯的小丑一角,让人感受到的是当前社会高压下的精神病症,孤独如每个人,这是自《逃出绝命镇》以来看到的最好的社会精神惊悚片。——Phil deSemlyen,《Time Out》


马丁·斯科塞斯《喜剧之王》


我相信这是华纳兄弟迄今为止最具竞争力的项目之一。这么说吧,我相信《小丑》这部电影完全可以逆向改变漫画主导的规则。其实之前也不缺这方面的例子,像《死侍》《金刚狼》这些,涉及到更沉重、更暗黑的题材时,以真正审视人物内心的态度创作,在承担风险的同时却远远超越了漫画本身。我相信DC已经找到他们的方向,这部R级的《小丑》便是一次值得冒险的试水。——Dorian Parks,《the Geeks of Color》



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媒体从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方面,对这部电影表示深度担忧:


对主要男性角色形象不负责任的宣传,使其步入极端的病态中,这样的《小丑》是应该被庆贺,还是让人不安?或者根本就没有区别,跟那些关于“天生杀手”堕落的电影中所运用的方式其实没有区别。——Richard Lawson,《名利场》



这部电影实际上充斥着虚伪的哲学。小丑这种人物的黑暗,只会出现在中二的青春期,但是却故作高深地想让所有人认为它是在传授什么微妙的政治智慧。在“小丑”变身之前,亚瑟若有所思地说:“每个人都只顾着对其他人嘶吼,再也没有谁是真正的文明人了。”在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谁不会有这种感觉呢?这种近于浅薄的直接的思考,不就是现在极左、极右们最为惯用的伎俩吗,在我看来根本没有任何讨论的意义。——Stephanie Zacharek,《时代周刊》



在《小丑》让人毛骨悚然的笑声中,总有一种怪诞的、被释放的快感。不管它是否造成了严重破坏,这种对黑暗的嗜血感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样,打开了就无法收回。在威尼斯映后发布会上,菲利普斯断言,电影反映了社会,但电影并没有塑造社会的功能。那我希望他是对的,因为我想这个地球上不会有人希望在《小丑》的这个黑暗世界里哪怕多呆一秒。——Jessica Kiang,《Playlist》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所引发的讨论其实是超越影片叙事本身的。无论好坏,能够引起价值观争议并导向良性讨论的,其实都是一部有价值的电影的标准。从各家评论综合看来,大家对于影片中的价值取向尚有争议,以及导演托德·菲利普斯的能力似乎还能再好一些,而最没有争议的一点,当然就是杰昆·菲尼克斯的惊人演技。



杰昆·菲尼克斯演得有多好?届时电影上映的时候,大家自然能够得见真章。但在此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形象上的对比,来感受一下“小丑”这一角色在银幕上的演变。

 

1966年,凯撒·罗梅罗在《蝙蝠侠》电视剧中的造型,参考了意大利歌剧《丑角》(Pagliacci)中的小丑角色。



1989年,杰克·尼科尔森在蒂姆·波顿执导的《蝙蝠侠》电影中的形象,其精致的外表一改以往脏兮兮的小丑形象。



影迷们最为熟悉的“小丑”则来自于希斯·莱杰的演绎,这也是他在表演史上树立起的一个标杆。

 


莱托少爷在《自杀小队》中的扮相,同样有点走火入魔。

 


卡梅隆·莫纳汉在福克斯版本《哥谭》中的装扮,某次采访中声称是从汉尼拔形象获得的灵感。

 


扎克·加利费安纳基斯在《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中的特效形象。

 


而如今的杰昆·菲尼克斯这一版,已经成了万众期待的,堪称媲美希斯·莱杰的一版了!



2. 电影《小丑》不借鉴漫画

 

DC原著漫画中的小丑,是个单纯而简单的天生犯罪分子,其实一直以来在影视领域的形象塑造都是相对单一的,毕竟主角不是他。所以在创作《小丑》这部电影时,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用漫画中的任何内容。而正因为如此,也引得更多人对电影的创作充满好奇。

 


在七月份面对《帝国》杂志的采访时,托德·菲利普斯甚至无从谈起,一方面是他向来都不善于语言表达,虽然曾创作出《宿醉》这样的B级爆笑喜剧,但是他似乎更喜欢借角色说话;而另一方面,对于这部即将面世的新作,他实在不想过多地解释,还是希望将解读的权利留给观众。


导演托德·菲利普斯 


在六月底洛杉矶的剪辑间里,托德·菲利普斯监督着《小丑》的后期制作,此时电影的拍摄部分早已全部完成,屏幕定格在小丑抽烟的特写镜头上。这部电影,可以说占据了菲利普斯足足三年的时间。回望2016年夏天,菲利普斯曾一边宣传新片《军火贩》,一边构思着《小丑》。



数周的谈论让他意识到,从影迷到导演这个过程中,最喜欢的电影都是属于角色探究类型的影片。时至今日,能够将人物写好的电影真的不多,“而且让观众耐下性子在电影院里花上两个小时去观察人物的转变,真的很难很难。现在很多电影都是漫画改编的情节剧,没什么意思。”然后他想,如果能对一个漫画人物进行角色研究的话,那应该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一直很喜欢小丑这个角色,因为特别喜欢那种歇斯底里的失控感,所以最后选了他。

 


如果大家看过托德·菲利普斯的电影,应该很清楚其职业生涯中的大部分角色塑造都是由失控感定调的,尤其是当年备受追捧的《宿醉》系列。在他看来,《宿醉》里的主角就是一个“小丑”,GG Allin也是一名异色“小丑”。“我喜欢破坏者带来的力量,而且去探究这股力量的来源应该是一件很酷的事。小时候看的《黑暗骑士》系列很多,但是好像没有人真正探究过小丑这一人物暗黑的来源,由此萌生了这个念头。”

 

《宿醉》


2016年8月《军火贩》洛杉矶首映式后,菲利普斯向华纳兄弟公司做了游说,建议他们开启一个名为DC Black的部门,将DC宇宙中的暗黑元素从目前的电影中分离出来。“我说,可以用小丑来做第一个尝试,成功了的话,再让那些大制片人进来。其实迪士尼他们做漫威大电影的成本很贵,回报率可能还没有一部成功的小成本电影高。”

 


这也是一种区别于漫威的方式。“与其试图生活在那头巨兽的阴影下,不如尝试一些他们不敢做的事情。届时观众完全可以感受得出来,我们从实景、从演员、从剧本上获得的巨大的力量,是那些绿幕电影根本不可比的,顺便说一嘴,我连怎么拍绿幕片都不知道。”

 


预算可以控制在3000万美元左右,没有所有CGI哄闹嘈杂的场面。“让我们把这些东西都去掉,当做是一种解放。”当时华纳的高层告诉菲利普斯去写剧本,给予他们充分的创作权。菲利普斯说:“我们没有遵循漫画书中的任何内容,DC粉可能对此感到愤怒。不过我们有我们的坚持,我们不是在死板地将漫画形象影视化,而是真正探讨人物的形成。”

 


DC《蝙蝠侠》系列的背景是1981年的哥谭市,有强大的托马斯·韦恩和他儿子布鲁斯。但菲利普斯不希望这部电影是发生在诺兰电影的语境中。菲利普斯说,“我们只想让它成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阿瑟·弗莱克(小丑),一个失衡的人,在社会系统中长期被边缘化的人。

 


在写剧本的时候,菲利普斯的电脑上就放着杰昆·菲尼克斯的照片,弗兰克这个角色就是为他量身订造的。读过剧本后,杰昆·菲尼克斯坦言非常喜欢这个剧本,“这个想法激起了我的灵感,希望和主创团队一起塑造这个人物,事实上,我们知道最后一刻都还在构建‘小丑’这一角色。”

 


在导演的要求下,“小丑”的形象看起来应该是非常孱弱、疲惫,菲尼克斯最终减重将近50磅,在银幕上呈现出颓废、瘦骨嶙峋的形象。而在拍摄前的八个星期里,两人还在菲尼克斯的公寓里闲逛,就着剧本讨论,探索角色说话的语气。



最后,经过长时间重新阅读剧本,做笔记,做到对角色了然于胸。“某种程度上,它必须成为演员生活的一部分,当演员以角色的方式生存时,这就是最好的状态。从心所欲而不逾界,无论怎么表现都是出于角色的本能。”


 

影片中,菲尼克斯真正想要呈现的是“凌辱感”。这就是他想要做到的感觉。“以这种方式暴露自己会带来一种勇气。”菲利普斯说,“我认为作为一名导演最伟大的技能之一,就是让演员能够随性发挥,让自己变得脆弱并自我摧毁。勇敢这个词听起来挺陈词滥调的,但杰昆是真的非常勇敢。”

 


两人不断讨论建立角色的起源、故事的构筑,电影中缓慢燃烧的暴力感,以及它是否带有政治信息,甚至研究小丑的笑。菲利普斯把它分解为三种类型:“痛苦的笑、男人的笑和真正快乐的笑”,导演对菲尼克斯说,这是“激发内心痛苦的根源,也是不断浮现的部分”。用笑表达痛苦,刺激出更扭曲的兴奋。



当被问及角色,菲尼克斯显然有另一套看法, “亚瑟(小丑)这个人物身上有非常吸引人的光芒,这不只是痛苦,而是卑微的快乐。他努力寻找幸福,想要拥有温暖和爱。我不认为这个角色是单纯的痛苦。”对菲尼克斯而言,“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小丑对我来说是不同的形态,我参考了各种类型的犯罪心理,然后将它们彼此融合,越是不可预测,就越能引发观众兴趣。



而在导演心目中,“影片这么出色首先得感谢制片人艾玛·科斯科夫,她自2006年以来一直担任马丁·斯科塞斯的制片。另外,能与杰昆工作的确也是一份荣幸。”两人一同去看布景,菲利普斯说光是看着菲尼克斯这儿站站那儿走走,都已经让人非常激动。在片场工作15个小时后,回家依然停歇不下来,不停地发短信打电话讨论工作,完全沉浸在创作的热情中。

 


与杰昆·菲尼克斯有大量对手戏的罗伯特·德尼罗,同样也是如此。菲利普斯在与其会面时就直说,“‘如果我说没有受过你的电影的影响,那完全是不可能的。’我们一直在谈到《出租车司机》和《喜剧之王》,这都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在《喜剧之王》中,默里和弗莱克以扭曲的方式捆绑在一起。“德尼罗在表演上的一些小细节,譬如一些根本不会注意到的小手势,这些正是他的角色如此令人惊叹和生动的关键。”

 


在他看来,“可以说,我们对待一个最终成超级反派的角色,就像对待真爱一样。我们都希望大家可以站在他的角度去产生共情。当电影开始的时候,希望观众能对这朵在裂开的人行道上逆向生长的花产生共鸣。是应该给它浇水,给它阳光,还是干脆忽略它?践踏它?”

 


3. 小丑真能成为DC翻身的契机吗?

 

在DC和漫威的电影化世界里,二者都因共同的漫画属性打造出各自的电影序列。虽然各自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无疑在主流电影市场内,还是拉开了一个漫长的漫画电影时间线,并且渐渐成为电影市场主要的票房贡献力量。

 


从漫威第一部超英电影——2008年上映的《钢铁侠》开始,不仅延展出美国队长、雷神、黑豹等诸多个人英雄系列,更重要的是,由漫威宇宙中的超级英雄群像组成的《复仇者联盟》系列,更是雄霸历年的票房榜单,受到全球影迷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形成了漫威世界亚文化。

 


与此同时,DC电影宇宙则要显得寒碜得多。从这个系列中诞生的第一部官方电影,是2013年的《超人:钢铁之躯》。虽然在《钢铁之躯》之前早已有一些蝙蝠侠电影,但都不算是DCEU正式挂牌的序列。

 


以至于有人在听到《小丑》导演托德·菲利普斯扬言,新作可以帮华纳兄弟成功打赢一场翻身仗时,都在嘲笑其天方夜谭。


客观而言,相较于漫威成体系的多元宇宙,DC目前发行的电影确实没有系统性可言。但是回到文初提出的问题,直至目前为止《小丑》所获得的好口碑,是否能为DC指一条明路呢?笔者认为,《小丑》的成功绝对有参考意义。

 


要解答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漫威电影成功的因素。流行文化之所以成为流行文化,最重要的不是华丽炫技式的视觉,也不仅仅是全明星阵容,更不是单纯好的电影创作引领的风潮。上述几点虽然是一部电影成功的要素,但不是一部电影或系列电影成为流行文化的必要条件。

 


在过去的十年里,超级英雄从小部分漫画迷的热情,延展成世界范围内一个极其成功的文化案例,其受欢迎程度是前所未见的。在超英漫画出现并成为亚文化一部分的70余年里,在不同时期,都折射出对彼时社会环境的基本回应。

 


早期起源于对世界大战的恐惧,而创造出来的超人,包括二战至冷战时期的美国队长等等,在学者马克·迪保罗(Marc Di Paolo)的论述中,这些超级英雄的创造皆反映出他们那个时代的社会和政治环境,迎合社会主流思潮。换句话说,超级英雄形象及行为动机,皆以社会主流文化的改变而改变。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国队长的塑造和演变,不同时期都是一个演变阶段,随着政治问题不断出现新的特性,重新塑造语境来回应时代性政治,早期对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性。及至2014年上映的《美国队长:冬兵》,又将美国队长这位爱国主义者与自己的政府对立起来,在自由和安全之间建立平衡。

 


可以看出自9·11事件以来,随着爱国者法案和其他隐私信息获取条例的通过,这种担忧在美国社会变得越来越浓厚。再有就是,在近年来漫威宇宙中的黑人超级英雄、女性超级英雄,又或者是超英中加入同性元素,其实都从侧面反映出,对主流文化的迎合才是超英亚文化的生存之道。

 

《黑豹》


《惊奇队长》


另一方面,学者劳伦斯·马斯隆(Laurence Maslon)从电影技术的发展层面,同样衍生出超英电影崛起的理论。由于2000年以来,CGI等电影技术的出现,超级英雄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人气飙升,这使得虚拟英雄对新世代具有新的吸引力。在以往漫画中如雷神、银河护卫队这些难以在大银幕呈现的画面,利用CGI技术可以创造出更奇幻的世界。

 


事实上,超级英雄衍生出的电影、周边商品之所以获得如此多的成功,其政治相关性、市场营销和电影制作进步等各种因素缺一不可。近年超级英雄的流行是政治氛围的交叉点,这种政治氛围一直使超级英雄与当代观众相关,与21世纪的新电影和系列电影的模式同样相互交集。

 


宏大而虚幻的超英电影是否也快到了审美疲劳的一天,越来越天神化的超级英雄们是否已经离现实太远。当现代社会在虚拟化的过程中越走越远时,个体孤独感的讨论似乎又回到了社会研究的中心。假设在漫威与DC都能获得同样的技术支持,谁能在站在文化潮流的制高点,谁就是引领下一波潮流的人。也许探讨个体孤独的《小丑》真的能成为DC的转折点。

 


威尼斯电影节扩展阅读:
1.惊喜!五位华语导演入围威尼斯电影节
2.实验中的是枝裕和,谁敢说他水土不服
3.争议!风口浪尖中的他,唯以电影控诉

作者| 猪事丁;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近 期 热 文 】


雨过未必天晴,所幸终于等到了它

风口浪尖中,他唯有以电影来控诉
小小的期待!这个九月,佛系观影
是枝裕和新作,谁敢说他水土不服
这不是下半身电影,是赤裸的寓言
致命神剧! 同妻、出轨、开放婚姻
叫座不叫好?缺席的是速激的灵魂
在乱世浪潮中,他刺下奇情与异色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