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闪耀!请铭记这所中国最牛的大学
第一次听闻《九零后》这个片名时,难免会有种被“误导”的感觉——尤其是在知道与剧集版《西南联大》有联动之后。
而看完本片,才明白何谓“九零后”——这是一群年过九旬的当年联大学子们的采访记录。以他们的回忆作为主线,串联起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的历史场景。
回忆彼时群星闪耀、大师云集,一个在战乱与贫穷中仍然盛放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荣光年代,崇尚科学民主的气氛兴盛,人文艺术百舸争流,堪称建构起近现代中国各行各业中流砥柱的脊梁,真乃“旷百世而难遇者哉”!
本片整体来看是《西南联大》的微缩和延展,从三校合并渊源开始,及至抗战白日化、分头抵达昆明,重点回溯联大在战争日子中的学习生活。剧集中最终返平津的一段并未提及,而是新增了建国后研发“两弹一星”及当年诸多莘莘学子怀揣初心在各行各地发光发热的情状。
两者皆重点阐述联大之自由独立的精神、勤勉刻苦的学风、热血爱国情怀如何在近百年时间凝练下依旧保持本色,以一腔孤勇达至近现代学术巅峰、筑成中华脊梁;都调用多方影像和实地采访(部分无法重现的场景以动画形式还原),资料支撑殊为详实,尤其是本片让亲历过这一切的当事人出镜口述,更增感慨之意和感人之情。
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联大学子在镜头前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杨振宁、许渊冲、潘际銮、杨苡、王希季、马识途......他们都是终生铭记联大学号的人。
当年有人加入过湘黔滇旅行团,有人不远万里飞奔故国,都曾在硝烟中抱紧书籍跑警报,曾在铁皮屋顶下听着昆明的雨痴醉听课,也曾在臭虫叮咬的睡眠中做着千秋万代理想的大梦。这些“九零后”在走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依然都保持着明亮赤子心和不息热血梦。
细节部分与剧集有着些许重合——如巫宁坤含泪唱起《松花江上》,想起他在最深重黑暗的岁月与沈从文作品的重逢并收到恩师的勉励长信,感悟到了沈师之“柔弱中有强韧”的精神上的感召。而本片尚未制作完毕,巫老已离人世,想及他的那些经历,真是令人泪目不已。
巫宁坤
穆旦虽然只能作为动画部分出现,但其诗歌引用的象征精神始终长存,无论是本片还是剧集都阐述了其个人经历对诗风变化的影响,而他自身的命运终究是与时代的命脉共通的(1940年他在西南联大外文系毕业留校任教;1942年参加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抗日战场,从野人山战役的死亡中幸存)。
穆旦夫妇
关于这两位文人,张新颖的《九个人》一书中有相关内容,可以作为本片的补充阅读。而剧集的重点部分如闻一多上课时的风采、陈寅恪诸师其人其事等(费孝通扶着怀孕的妻子、傅斯年扶着眼睛不好的陈寅恪),也皆有提及。包括动画中静止的陈梦家和赵萝蕤身影,让人无限怀缅昔日文人的铮铮风骨的同时,也生出丝丝怅然。
我们今日提起“西南联大”,首先涌上心头的可能更多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高洁与自持、严谨与浪漫并存的学术氛围,一个再难遇见的巅峰。我们也许会怀着憧憬去想象那一代人未绝的《未央歌》,因为这个时代需要这般清洁的精神和纯粹的治学心态。
片中提到“pure”——正是彼时无数联大学子们的共同特征,他们高唱“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校歌,在国家危难之时毅然决然投笔从戎(片中有列出参军名单)。
他们在艰苦环境里攻克学术难点,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基础科学都可以用硕果累累来形容,不仅在乱世之中开创出一片求学的“桃花源”,更是泽被后世殊为深远——涌现出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0余位两院院士,堪称人类群星闪耀时。
影片以杨苡先生的访谈开场,回忆起与巴金之间的友谊和对其二哥的少女暗恋心思,真的太可爱了!
穆旦曾就萧珊的逝世写信给杨苡:“蕴珍(萧珊)是我们的朋友,她是一个心地很好的人,她的去世给我留下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我想这种损失,对你来说,你也是可以理解的。究竟每个人的终生好友都是不多的,死一个,便少一个,终于使自己变成一个谜,没有人能了解你。我感到少了这样一个友人,便是死了自己一部分。”
杨苡先生
穆旦和巴金的交情也是极好的,毕生翻译黄金期曾经得到过他们二人的全力支持。而本片开场时,镜头扫过杨苡书桌上的那些老照片,听她提起的那些旧名字,只能感叹100岁又有何妨呢,昔年峥嵘岁月,亦有少年的烂漫情思,回想起来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他们拥有彼此青春的见证,可真好啊。
最为可爱的当属许渊冲老爷子的各种吐槽,他和杨振宁对于彼时大一文学课几位老师分期执教的看法完全相反——前者觉得很有用,后者认为太乱了。文理科思维的差异呈现着实太过有趣,也侧证离乱弦歌中百花齐放的治学态度,这么开放包容的授课方式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和前瞻意义。
许渊冲
而不惟是上课方式的自由,治学之道也力求做到真正“以人为本”。如果拿学历和职称去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如果拿合格分数去考量所有学生,那么很可能某些大师会夭折在起跑线上。
杨振宁
重温这些“九零后”的青春作伴是多么可贵,往事不可追,那些逝去的些微时光在影像纪录中终究得以存一缕气,也再次证明影像作为文献资料的同步性——如若再不记录,那些鲜活的记忆真的要化为怀旧的尘土了。
20世纪的离乱与迁徙,卑微与骄傲,悲壮与辉煌,散落到他们每个人的身上,也会刻下时代的印记。他们以热血青春,以孤绝之勇,以心怀天下之大志,成就“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多年以后,我们都会怀念这批“九零后”,怀念那灿若星辰的未央世代。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