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1997年逝世的戴安娜王妃,跟20世纪以来其他英年早逝的传奇人物有着某些共通点,比如詹姆斯·迪恩、玛丽莲·梦露、瑞凡·菲尼克斯、张国荣、李小龙,等等。詹姆斯·迪恩、玛丽莲·梦露、瑞凡·菲尼克斯、张国荣、李小龙
他/她们都在风华正茂的年岁骤然陨落。极端的性格亦或悲剧性的人生浮沉,都在这些时代icon身上折射出斑斓的色泽。拥有英国王室贵族身份的戴安娜,在世人面前极尽谦和、满怀善意,但与之伴随的却是那早已被盖棺定论的悲剧婚姻。这种冰火两重天的人生际遇,自然是影视作品的绝佳题材。2006年的电影《女王》、2016年的剧集《王冠》、2013年的传记片《戴安娜》,以及2017年的纪录片《戴安娜:她的自述》,无不是围绕着这个悲情的女性,从各个视角进行解读。因而,智利导演帕布罗·拉雷恩执导的新片《斯宾塞》,能够再度引起影迷的热议,也就不难理解了。该片早在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便首映亮相,并提名了主竞赛。饰演戴安娜王妃的女演员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甚至被很多观众看好,剑指明年的奥斯卡影后桂冠。然而,跟备受热议的舆论现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该片在大众影迷心目中并非一部佳作。豆瓣评分6.7、IMDb评分7.1,这让饱受专业影迷赞誉的《斯宾塞》略显尴尬。这部由拉雷恩和斯图尔特合作的新片,其看点和缺点到底在哪里呢?最显而易见的一个优点在于,影片《斯宾塞》区别于绝大多数的人物传记片,它并没有采用以角色的生平史事、逸闻趣事为主线这样的常规套路。某种程度上,《斯宾塞》更像是丹尼·博伊尔的《史蒂夫·乔布斯》,提炼出人物的某个关键时刻或者不为人知的阶段,进行细致地挖掘。
影片《史蒂夫·乔布斯》所展现的是乔布斯的三场会议,而影片《斯宾塞》讲述的是戴安娜在90年代初,于圣诞节前后这三天内的遭际与心理变化。因此,在观看这部电影时,你并不会觉得它是一部可有可无的流水账式电影,也没有任何狗血的桥段或者坊间的怪谈。导演帕布罗·拉雷恩想要呈现的,是戴安娜王妃在随同英国王室成员门到乡下欢度圣诞节日时,所产生的情绪起伏。
影片中,你会发现戴安娜始终与英国王室格格不入。在每件事情上,他们的想法都是南辕北辙,根本无法调和。王室成员都是让佣人们带着豪华的行李,乘坐专车来到乡间别墅;而戴安娜则独自一人驾驶着保时捷跑车迷了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要求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提前称好体重,但戴安娜王妃却对此深恶痛绝;就餐时得在女王到来之前入席,可戴安娜总是无法做到。
此外,皇室还要求戴安娜在更衣时必须把窗帘拉上,每一场典礼仪式必须穿对应的服装,这一切都让她感到分外别扭。
整部《斯宾塞》并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桥段,所有影像都服务于戴安娜内心的情绪波动。包括查尔斯王子对她的训斥,以及戴安娜透过人群看到查尔斯与情妇之间的秋波往来。
帕布罗·拉雷恩这种极度聚焦人物内心的手法,早在他2016年的那部《第一夫人》中就曾采用过。由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杰奎琳·肯尼迪,同样是在几天之内展现出外表平静、内心翻涌的状态。特写的大量运用以及情绪浓郁的配乐,让观众无时无刻不置身于杰奎琳的内心之中。
2016《第一夫人》
因此《斯宾塞》某种程度上便是《第一夫人》的延续,同样的内心纠葛,同样的情绪波动,同样的大女主设定。而不同之处在于,《斯宾塞》抛却了更多的外部事件,几乎将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戴安娜王妃身上。帕布罗·拉雷恩的这种惯用手法,固然显得富有高级感,甚至恍而有种把拉斯洛·奈迈施的《索尔之子》的艺术化表达进行商业化运用的错觉。但实际上,拉雷恩导演并没有让我们清楚感受到《斯宾塞》的情感落点。而就影片整体的架构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戴安娜和其他的王室成员两条线。在戴安娜的身上,我们感受到她对于自由的渴望,对于真实情感的苦求。她想要让身边的人都跟自己说真话,不管是自己的丈夫、婆婆,还是服侍于她的佣人、管家。但就像查尔斯王子所说的那样,在这个偌大的王室中,你得同时具备两张面孔,一张应付场面上的躬身逢迎,一张则留给私底下的自己。但显然戴安娜并不愿意,她更想要身处于一个完全真实的世界,这也是她对王室各种礼仪发起对抗的根本原因。从这一层面来看,《斯宾塞》似乎是在借戴安娜这个可怜的女孩,来批判英国封建王室的虚伪和做作。但细究之下,我们便会发现,这种批判手法显得轻浮失重,毫无说服力。一方面在于戴安娜并没有反感英国王室为她带来的奢靡生活,不管是保时捷跑车,还是满身的名贵衣着,都表明着戴安娜的阶级站位。而另一方面在于,王室的这种两面性乃是现实使然。当王室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面子,势必成员们得在面子之下保留一份属于自己的里子。这并不是王室成员的过错,而是英国政体所造成的历史悲剧。对于这一点,网飞的剧集《王冠》明显叙述得更为透彻而明晰。若抛开这一层,将《斯宾塞》看做是一个本性崇真的女孩,追求本我的挣扎过程——毕竟电影片名“斯宾塞”就是戴安娜王妃原本的姓氏,意味着她在进入王室之前的属性——那么本片明显在主题表达上又过于一厢情愿。影片中设置了数个意象,用来代表戴安娜向往的纯真过往。比如那件搭在稻草人身上的父亲的旧衣服,和坐落在王室别墅附近的老家,都是能够唤醒戴安娜昔日美好记忆的象征物。
而在影片高潮部分的蒙太奇画面中,戴安娜的少女时代、穿着黄色制服的形象,以及跳舞时的奔放场景,都随着提琴的悠扬声逐一浮现。拉雷恩导演甚至在全片中采用了极富少女感的马卡龙配色,让画面呈现出温暖和怀旧的味道。
这些影像呈现手法,都表明《斯宾塞》企图表达女性挣脱桎梏的艰难过程,以及在获得“真爱”后——由莎莉·霍金斯饰演的侍女所给予——内心枯木逢春的乍变。
案现实情况却是,戴安娜在这次王室圣诞度假之后,依然与查尔斯王子保持了三年多苦闷的婚姻关系。即使离婚之后,也被狗仔队整日跟拍,生活在被大众围观的器皿里,喘息不得。因此,戴安娜·斯宾塞在影片最后的“重获生机”,一旦被拉到现实中便显得难以自圆其说。这让影片的情感表达,只能局限于这个“虚构”的故事里而已。唯有我们完全不把戴安娜的生前故事带入其中,或许才能感受到拉雷恩所道出的觉醒之痛。而颇为悖论的是,假如把现实情况统统抽离开,那么在《斯宾塞》里所建构的王室苦闷、压抑氛围,又变成了无源之水、空中楼阁,终究难以落地。整体而言,《斯宾塞》并非一部让人讨厌的电影,它在影像和节奏的把控上,都显示出拉雷恩导演极富特色的调度能力。但你又无法对其评价太高,因为当一部影片的情感失去应有的真实力度,主题表达变得紊乱且欠缺说服力时,你便只能将它当作一尊精致的花瓶来看待。
作者| 花无宴;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陆上观影团,一个无风不起浪的电影俱乐部
在 陆 上 ,我 们 一 起 看 电 影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