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飞:作为物质型人格权之“基因权”的理论证立与法律保护 | 求是学刊202005
【作者】郭少飞(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来源】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求是学刊》2020年第5期(文末附本期期刊法学要目)。因篇幅较长,已略去原文注释。
内容提要:基因技术令人体研究利用进阶至分子层面,基因作为物质自人体析出。基因是人生命的自然基础,道德意义显著;在社会系统中深具独特的文化意涵,关乎人的尊严自由;基因人身利害关系重大,之上存在独立的人格利益,应以单独的“基因权”进行保护。“基因权”客体乃物态基因,系物质性人格要素,且与人体直接密切相关,侵权后果亦具客观性,契合物质型人格权特性,应定性为新型物质型人格权。《民法典》基因法律制度间接原则,亟待完善。在后民法典时代,应秉持自由与管制并重、伦理与法律共治、审慎必要的理念,首先开展法典解释,构造“基因权”;同时,实施框架式实验性特别立法,以特别法建构“基因权”要素、运行、救济等制度体系。关键词:基因;基因权;物质型人格权;民法典;解释论
生物科技突飞猛进,推动基因分子水平的人体研究利用快速发展,人体生理结构及运行机理逐步得以揭示。基因技术对人类生命的操控愈加深入纯熟,如2000年美国诞生全球首个“救命宝宝”,2016年4月世界首例“三亲婴儿”出生,2018年11月我国诞生世界首位“基因编辑婴儿”,引发巨大的伦理争议。在基因映射下,作为生命高阶形式的人类与其他生命形态同质化,人类生命的神秘性、崇高性及魅人光辉正在消解,“人的自然体在迄今无法想象的程度上变成了可以通过技术加以支配的东西”。我们需要构造基因权利制度,重塑其伦理性,发现并强化其人格价值。学界主张的人类基因权利保护进路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传统身体权、健康权保护基因,由于局限明显,仅为少数学者主张;二是,新设权利,单独保护基因,为众多学者所采,亦为本文赞同。后者存在“基因人格权”“基因财产权”及混合权利说,而人格权又分出“基因隐私权”“基因信息权”等。现有基因权利说概念用语芜杂,理论体系不一,尤其对作为物质的基因保护不周。对此,本文主张创设以物态基因为客体的新型物质型人格权“基因权”,详论权利确立的正当性基础,并结合我国《民法典》基因法律制度,阐述后民法典时代“基因权”法律保护的理念及进路。
一“基因权”的提出及理据
《求是学刊》2020年第5期法学要目
【本期关注:国家治理现代化】
1.乡村振兴用地难的理论表达与法治破解之道
作者:耿卓;孙聪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和法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
内容提要:乡村发展用地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突出问题。用地难题在供应链视角下表现为用地供给难,在权利变动视角下表现为用地流转难,在行动理论视角下表现为用地实施难,在立法论视角下表现为用地保障制度制定难。为系统解决乡村发展用地难题,我们既需要更新理念,也需要革新制度。在理念更新方面,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思想。在制度革新方面,我们应以土地制度运行为主线,注重动态性和全过程。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用地难;土地权利
【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2.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立法反思与实践走向
作者:卞建林;吴思远(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内容提要:刑事缺席审判程序是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亮点。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可划分为明确刑事责任型缺席审判、解决诉讼障碍型缺席审判、为被告人正名型缺席审判三种基本形态。其中,明确刑事责任型缺席审判是本次缺席审判立法的重点,其入法是为了解决被告人潜逃境外、逃避审判的司法实践难题,具有较为成熟的立法基础。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具有例外性,基于公正与效率的平衡、程序安定性的考量、权义复合性的逻辑,在合理范围内对被告人在场权进行限制并不违背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与规律。从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入法后的实践情况来看,鲜有明确刑事责任型缺席审判的实例,似乎与本次缺席审判立法的初衷有所背离。为了充分发挥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价值功能,尤其是在国家反腐败领域的法治作用,应当准确把握有关适用要件、程序流转、权利保障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并厘清其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缺席审判;特别程序;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刑事诉讼法修改
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程序属性解读
——从两个试点办法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的文本分析
作者:徐阳;王崇(辽宁大学法学院;辽宁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为保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效运行,有必要正确认识其程序属性。第一,程序嵌入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嵌入的方式与既有的刑事诉讼程序衔接,形成了多元程序建构。第二,程序合意性。以政策引导、制度形塑替代利益驱使下的自然博弈,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合意机制的基本属性。第三,程序正当性。作为制度正当性基础的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从宽“自愿性”标准,具有认识要素和意志要素双重规范结构。认罚从宽以功利主义的逻辑去让渡刑罚权,对此更应该警惕无原则宽恕对实体正义产生的破坏性,应考虑以细致的实体规则及裁量标准,明确“从宽”的边界,促进刑罚适用的均衡。
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程序;程序嵌入性;程序合意性;程序正当性
【新兴权利法律问题研究】
4.行政许可创制了名为信赖利益的新型权利吗?
作者:陈国栋(大连理工大学法律系)
内容提要:一般认为,行政许可创制了一种被称为信赖利益的新型权利。基于信赖利益与行政许可的规范分析可以发现,这种主张并不成立。实际上,《行政许可法》第8条所保护的利益,其正当性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民对公共资源的分享权;而第69条所保护的权利,其正当性源于公民私有财产权。前者包括被许可人为获得许可支付的对价、许可实施成本与预期利润,后者包括无过错的被许可人为许可支付的对价与许可实施成本。《行政许可法》应当根据合法许可与违法许可中公民权利的不同,完善相应的类型化权利保护方式。将二者皆视为信赖利益,不仅不利于充分保护公民权利,也不利于建构更为多维的行政权规范机制。
关键词:信赖利益;行政许可;权利正当性基础;保护方式;行政权规范机制
5.作为物质型人格权之“基因权”的理论证立与法律保护
作者:郭少飞(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基因技术令人体研究利用进阶至分子层面,基因作为物质自人体析出。基因是人生命的自然基础,道德意义显著;在社会系统中深具独特的文化意涵,关乎人的尊严自由;基因人身利害关系重大,之上存在独立的人格利益,应以单独的“基因权”进行保护。“基因权”客体乃物态基因,系物质性人格要素,且与人体直接密切相关,侵权后果亦具客观性,契合物质型人格权特性,应定性为新型物质型人格权。《民法典》基因法律制度间接原则,亟待完善。在后民法典时代,应秉持自由与管制并重、伦理与法律共治、审慎必要的理念,首先开展法典解释,构造“基因权”;同时,实施框架式实验性特别立法,以特别法建构“基因权”要素、运行、救济等制度体系。
关键词:基因;基因权;物质型人格权;民法典;解释论
《求是学刊》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74年,前身为《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改名为《求是学刊》(双月刊),并公开发行。《求是学刊》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系第三届全国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三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学报;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第三届北方十佳期刊;荣获黑龙江省精品期刊奖,第二届黑龙江省出版奖,首届黑龙江省出版奖优秀期刊奖;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教育部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二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建设”工程。
点击相应图片识别二维码
获取更多信息
北大法宝
北大法律信息网
法宝学堂
法宝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