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权:防止罚款异化为“创收”

来源 | 《民主与法制时报》2021年4月20日第2版

作者 | 刘权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佛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发布的最新情况通报称,近日,网民反映驶经佛山市辖区广台高速公路43公里200米处被“电子警察”抓拍,认为该路段设计不合理、标志标线设置不完善。对此,佛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会同高速公路业主单位开展核查,研究落实优化改进措施。该处“电子警察”抓拍设备于2020年3月18日启用,启用前已按规定备案并向社会公告。经核查,截至今年4月1日,累计抓拍交通违法行为184373宗。(4月13日新华网)



在这起事件中,公众一个很大的质疑就是罚款的合理性。在实践中,个别部门为了罚款而罚款,不是将罚款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方式。罚款被异化成为“创收”的手段。事实上,单次罚款数额可能并不大,但长年累月的罚款合计就是一笔巨大的资金。


据媒体报道,过去一些地方交管部门采取建设—经营—转让(BOT)模式,让“电子警察”设备供应企业出资建设,再于协定的期限内通过抓拍交通违法的罚款抵消建设成本并获利。还有一些地方为执法人员设定罚款数量与金额指标,完不成任务工资福利就会受到影响。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进一步明确,“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行政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行政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的规定,而且还增加“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不得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考核、考评直接或者变相挂钩”的新规定。这也说明公众所质疑的“罚款创收”“执法逐利”等问题,并不是空穴来风,必须引起重视。


罚款不应成为目的,而只应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手段。对于道路交通罚款而言,当某一路段大量出现违法情形时,交管部门首先应及时反思相关通行规则是否合理,定期进行“回头看”,如信号灯、标识线的设置是否合理。


以“创收”为目的的罚款虽然看似纠正了“违法”行为,但实际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少数部门的“罚款创收”“执法逐利”等行为,大大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防止罚款异化为“创收”,应当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一是从源头上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使处罚种类与幅度的设定符合比例原则,做到过罚相当。二是严格落实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罚款金额应全部上缴国库,防止私建部门“小金库”。三是完善财政预算制度,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严格实施“收支两条线”,防止“坐收”“坐支”,杜绝预算同罚款总额挂钩,消除直接或变相返还罚款收入现象。四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罚款数额、预算金额、业务支出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加强监察监督,对涉嫌违规违法的执法人员及部门及时追责问责,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END-

责任编辑 | 刘子怡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往期精彩回顾
张泽涛:初查的行政执法化改革及其配套机制 | 法学研究202102
胡云腾:执法办案如何做到法理情兼顾
陈柏峰:乡村基层执法的空间制约与机制再造 | 法学研究202002
缪因知:信息型操纵市场行为执法标准研究 | 清华法学201906


点击相应图片识别二维码

获取更多信息

北大法宝

北大法律信息网

法宝学堂

法宝智能


点击「在看」,就是鼓励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