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卫•罗斯 | 致辞:从“4C”到“5C”——祝贺“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发布
●本期精彩 ●
● 新刊速递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2期
特稿
● 湛中乐 , 靳澜涛:我国教育行政争议及其解决的回顾与前瞻——以“推动教育法治进程十大行政争议案件”为例
作者简介:大卫·罗斯(David Ross),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Partnership of 21st Century Learning)的前首席执行官;曾任巴克教育研究院(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高级项目总监。
21世纪学习联盟(the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以下简称为“P21”)是由世界领先的企业、大学和非政府组织等联合发起的一个机构,于2001年成立于美国华盛顿。该组织成立的初衷,是对所有学生在学校学习、职业生涯和社区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的能力、技能和知识,进行界定。
21世纪的到来,使教育工作者可以有机会对学习者获得成功所需的素养进行描画。P21研发并推出了“21世纪学习框架”,其所做的工作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正在进行的相关研究具有诸多共性。“21世纪学习框架”侧重于四个领域:生活与职业素养;学习与创新素养;信息、媒体与技术素养以及关键学科与21世纪主题。该框架的核心是学习与创新素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常所说的4C素养模型,即合作、沟通、审辨思维和创新。
在过去的20余年里,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大量研究都表明,这些方面的确很重要。因此,4C素养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最大运动之一—社会情感学习(Social-Emotional Learning)运动的关键组成部分。
当甲骨文、苹果、微软和戴尔等多家公司初建P21组织时,其侧重点是聚焦美国学生成功所需的素养。而在人们逐渐认识到P21框架所描述的素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所有学生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时,我们也不再局限于美国的学生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经济论坛(WEF)以及墨尔本大学等开展的各类研究项目(如ATC21S项目),也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对这一点的认知。
围绕21世纪教与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现象。P21希望通过与国际伙伴间的合作,对这些关键能力加以调整、发展,以深化对其的理解和认识。这一初衷促使我们与中国的思珂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SKT),特别是和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对21世纪核心素养(包括4C素养)的研究,进一步扩展了人们对何为有效的沟通者、合作者、审辨思考者和创新者的理解。而当得知他们将4C素养扩展到涵盖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的5C素养从而弥补我们既有框架中的空白时,我们P21的团队倍感兴奋。5C素养模型是一种创新,应该受到各国教育工作者的欢迎。
多年来,我们已经认识到,对于一个学习者和工作者来说,仅仅成为有效的沟通者、合作者、审辨思考者和创新者是不够的。为了能在21世纪获得成功,我们的学生还需具备文化素养,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能够了解和珍视本民族文化,而且还能够理解并欣赏与我们产生互动的他国或他民族的文化。随着21世纪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高速交通工具的出现,不同文化之间可以跨越障碍,成为合作的伙伴。国此,我们未来的工作将越来越具有跨文化的性质,那么5C素养模型将是培养学习者和工作者迈向成功的重要途径。
我在有幸担任P21组织首席执行官的三年期间,一直在倡导21世纪教与学的愿景。当P21组织于2018年完成相关研究工作后,我们开始转向与诸如北京师范大学等合作伙伴的合作,期望类似的研究还能继续并保持活力。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政府领导者以及企业领袖们,都可以认真审视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融入到各类培养高层次能力以及高效率学习者、工作者和社区成员的项目中。
本文作者大卫•罗斯(David Ross),系21世纪学习联盟(P21)前首席执行官。
●上期精彩回顾●
● 新刊速递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2期
特稿
● 特稿 | 徐国庆:确立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需要
专题:职业教育
● 宾恩林 :加强应用性研究:“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之路
● 冉云芳 , 石伟平 :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实习是否获利?——基于109家企业的实证分析
教育现象学
● [德]马尔特·布因克曼 :论学校的任务——基于现象学的视角
教师队伍建设
● 宁本涛 :高中绩效工资制实施进展分析——基于东中西部13省高中的调查
教育法治
权威发布
●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CDRF) :中国西部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报告
本刊声明
一、本刊对所有来稿不收取任何费用,也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代为组稿。
二、本刊严禁一稿多投,如因作者一稿多投给本刊造成损失的,本刊保留追究作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三、作者投稿请登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官方网站(www.xb.ecnu.edu.cn)。
四、本刊联系电话:021-62233761;021-6223230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官网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