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建立统一的“粤港澳空间信息大数据服务平台”
泰伯网 神璐璐 | 报道
Tryul | 责编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新兴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以及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等目标,纲要提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搭建的发展框架,并给出了建成智慧城市群、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海洋经济等信号。
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基本确立;
——协同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新兴技术原创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和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数字经济迅速增长,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及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初步确立,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更加幸福;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粤港澳市场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各类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文化交流活动更加活跃。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纲要指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和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探索建立统一标准,开放数据端口,建设互通的公共应用平台,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以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推进电子签名证书互认工作,推广电子签名互认证书在公共服务、金融、商贸等领域应用。
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纲要还提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围绕信息消费、新型健康技术、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服务业、高性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及其关键环节,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
此外,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强化海洋观测、监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与海洋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科学统筹海岸带(含海岛地区)、近海海域、深海海域利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化提升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集中集约发展临海石化、能源等产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服务业,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支持香港发挥海洋经济基础领域创新研究优势。
同时,在科创方面,将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支持粤港澳有关机构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以及允许香港、澳门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申请内地科技项目,并按规定在内地及港澳使用相关资金。
事实上,从1983年港珠澳大桥动议,到如今大湾区规划出笼,整整耗时35年。
粤港澳大湾区(9+2: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也从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首提,到2014年被写入深圳市政府报告,再到2017年十九大后,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直筹谋和争议了三十余年的纸上宏图,终于变为现实。
两种制度,两个特区,三种关税,横琴、前海、南沙三个自贸区。作为全球最独特、最复杂的湾区,同时肩负着融合的重任。
可以说,大湾区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经济、产业概念,而是同时涵盖基础设施、体制机制、文化观念、生态环境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战略规划。
此规划出台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葛长伟透露,广东编制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近期会很快发布,主要对应国家的规划纲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广东省如何实施和落实好国家的规划纲要。
一是搭建好粤港澳大湾区四梁八柱,主要是要在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基础上,编制推出相应专项规划,包括创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专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规划等。
按照大湾区建设的时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2020年,打基础;第二阶段是到2022年,基本形成三地规则对接;第三阶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
二是积极探索三地规则对接,这是大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是携手港澳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广东正积极推进河套地区港深科技创新园区、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建设。
同时,围绕推进广深港澳科技走廊建设,广东正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重大科学装置,以这些重大平台为依托来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四是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是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现在,广东正在按照国家的要求在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的规划,今年上半年可以出台。
此外,围绕三地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包括今年和香港的香园围口岸可以建成,珠澳新通道也可以建成,虎门二桥也可以全线建成通车。
五是继续研究稳步推进提高三地居民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一些民生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合作,三地居民特别是港澳青年有很强诉求,广东将回应这些诉求,正积极推进。
六是三地携手打造“一带一路”支撑平台,今年上半年粤港澳三地政府还会组织联手到海外推介的活动,一方面扩大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按中央要求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平台。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