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利益才是各国最大公约数

2017-05-15 王德培 福卡智库


◆ ◆ ◆ ◆

5月14日至15日,中国发起并主办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来自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92个国家的9名副总理、7名外长、190名部级官员,61个国际组织的89名代表参加了此次高峰论坛。

◆ ◆ ◆ ◆


中国表示,一带一路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也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及发展模式,并宣布与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50多项基础建设的合作文件,以推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务实合作。


在“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的背景下,一带一路高层论坛显然更具有特殊意义——中国高举起世界贸易大旗,实现从接轨WTO到引领全球化的切换。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肩负着中国推进世界贸易的纽带重任。

 

美国为何撤出全球贸易领导地位

真正的全球化,从大英国帝国开始,大英帝国的全球化是贸易的全球化;美国秉承了大英帝国的衣钵之后延续了一段贸易全球化,并发展了具有美国特色的全球化,即美元的全球化。


而如今美国要撤出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是,就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世界贸易走到了极端,也走向了反面。

基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而全球化就实现了各种资源要素的跨国自由流动,实现全球范围内分工,以最小的成本达到利润最大化。

当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疯狂逐利,全球化也意味着产业遵循雁行理论在世界范围内迁徙转移,各国资源禀赋在世界范围比拼竞争,经济要素的全球流动,致使资源和财富再分配,进而将马太效应发挥到极致。

即一方面造成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

另一方面,也带来西方国家内部收入分配的“极值化”:高收入者收入更高,低收入者收入持续降低,中产阶级规模越来越小。


具体而言,由于资源偏态型国家,仅在某一方面占据优势,又往往位于产业链低端,某一资源优势容易被综合型国家虹吸,因此沦为“被边缘化”国家。


而美国作为金融资本第一大国,金融资本在全球扩张带动产业资本的全球化,加速产业转移,最终遭遇产业“空心化”,并导致不堪承受的社会经济问题——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加剧,阶层分裂严重。

过去的30年间,占人口比重90%的美国底层家庭获得的财富比例下降了13个百分点,相反,占人口比重仅0.1%的最富有家庭的财富占比却在不断攀升,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在美国社会占总人口0.1%的最富有家庭,拥有占人口90%的家庭的财富总量。

贫富差距成为美国经济的难题,同时也成为影响美国政治的力量,或可称之为全球化“负面溢出效应”。


当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疾呼“全球化使得向政客捐款的金融精英暴富,但留给大批美国工人的却只有贫困和烦恼”时,“失败的大多数”疯狂地为他鼓掌,把他视为劫富济贫的罗宾逊,推选他登上总统宝座,体现反全球化诉求。


随着民族主义情绪泛滥,民粹主义思想激荡,顺应这种倾向的政党自然得到支持和拥护,去全球化的主张和行动也就从民间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呈现出国家孤立主义倾向。


当全世界全球化的利益损失者们联合起来,反全球化浪潮就席卷了美国、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形成当下的去全球化趋势。


但就中国而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

工业化带动人口转移和城市化,城市化使得要素集聚,在新产业中进行更具规模效应与效率的生产;

市场化的价格机制使得要素配置效率提升;

全球化拓展了中国经济的供需边界,在打通技术、资源与资本的获取途径的同时,也对接了外部的巨大市场,使中国得以全面参与并受益于全球分工的价值链,进而从一个封闭、贫穷的短缺经济体站立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

 

一带一路是世界贸易的升级版

全球化伊始阶段,更多的是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相对较少,只是接受者与适应者。


国际制度规则主要由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现有的WTO、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全球治理体系更多地反映了发达国家的意图,其主要目的是把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纳入到发达国家的国际规则内。


事实上,围绕贸易规则的谈判已经走进死胡同。如“多哈回合”已死,世界贸易组织(WTO)面临十多年来最大的挑战。

于2001年展开的多哈回合谈判为国际贸易改革订下了颇为进取的改革计划,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一个统一的贸易协定,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农业政策问题上陷入僵局,多哈回合在其后历经多次谈判后均未有更多进展。

因此,在这个全球大洗牌、利益重新调整时代,多哈回合所追求的那种面面俱到的大规模全球协定很难实现。


如今,一带一路是一种新型合作机制,是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也是连接亚欧非地区的广阔“朋友圈”,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


这意味着,“一带一路”是一种更具灵活性的合作机制,首先凝聚共识,寻求发展理念和合作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然后再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推进合作进程,先易后难,稳步推进。


一带一路不以规则束缚其他国家,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尚不具备超级老大地位,尚不具备挑头谈规则的实力;另一方面,在谁也不服气谁的情况下,只有达成共识,才有坐下来继续谈的可能,因此,一带一路只能从倡导利益合作着手,达到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全球化的进展。


从一定意义而言,利益或者说好处,才是各个国家的最大公约数。轿子共同抬,共同创造好处,才能从中获得好处。


对中国而言,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不能倒,过剩产能需要输出,用经济共建黏合与周边区域关系,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需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远远不止人民币走出去,而是将与美元、欧元三分天下)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将从中将达到的目标。


对于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而言,经济要发展,基建要建设,就业要保障,社会要稳定等等,搭上世界老二这趟“顺风车”何乐而不为。

 

一带一路对象策略是抓中间带两头

相比抛弃多哈回合说明世贸组织背叛了最贫穷的成员国,一带一路则兼顾了“南北合作”与“南南合作”。


所谓南南合作

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


“一带一路”一方面促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既有国际合作以发达国家之间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为主,而“一带一路”也非常注重“南南合作”,旨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共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挖掘自身潜力,实现抱团发展。


只不过,“欲得之,必先舍之”,作为发起人的中国,总要先付出些真金白银,因此,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是投入,亦是诚意。



精彩推荐

小镇金融

无现金社会到来

中国功夫的真相

人生不是琼瑶剧

C919“造壳子”?

“一带一路”的内在逻辑

区域新格局

海外并购如何“惊险一跃”


(本文为福卡智库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标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