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梯的恐怖时代才刚刚开始……

2017-07-12 王德培 福卡智库


2014年,全国共发生电梯事故49起,死亡37人;

2015年,发生电梯事故58起,死亡人数达46人;

2016年,发生48起电梯事故,41人因此殒命;

……


2014年,广州、南京、杭州市电梯应急平台分别解救困梯人员14606人、10180人、6816人,平均每天分别解救40人、28人、19人;


2015年,南通应急处置电梯困人故障1739起,西安平均每天发生20起电梯困人事件,温州平均每天发生近4起电梯困人事件,平均每天解救8.3人。

……

在这个电梯已普及的时代,“追魂电梯”事故频发,使公众谈“梯”色变、乘“梯”不安。

之所以“电梯惊魂”事件屡屡发生,主要原因是从电梯生产制造到安装、维护各环节上都存在隐患。

调查显示,在诸多导致电梯事故的隐患中,制造质量、安装隐患以及维保问题引发事故的占比分别达到16%、24%以及60%。

中国电梯在质量上就存在“先心病”。

根据《南方周末》获取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27个省份共计130个电梯样本,其中无年检标识、年检过期和标识不明等情况,占比达到90%。


并且利用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早已沦为常态,例如不安装感应装置,没有防护罩,抑或是在零部件上做手脚,把钢板厚度从2CM减到1.5CM。一些国际品牌电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生产制造按照国内标准,远弱于国际标准。


也正因电梯质量不过硬,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相较于国外“百年电梯”,国内多数服役10年的“高龄”电梯已“伤痕累累”,面临退役。


电梯在安装过程中埋下“祸根”。

为了降低施工成本,部分单位或个人推行所谓的电梯“自导式”安装方法,而这种施工不仅违章(如用原装新电梯临时组装成工作平台,会损害原装电梯),还颠倒了电梯安装施工程序。


与此同时,在电梯设备数量激增的背面,是“高质量”安装人才的短缺。不仅低效益的电梯安装无法吸引高素质蓝领,企业也无责任意识,更倾向于以底薪聘用无经验无技术的工作人员。


电梯维保严重不达标。

电梯行业内有“三分靠产品,七分靠维护”的说法,维保不仅可以防范于未然,还与电梯“寿命”有直接关系。


在我国电梯高负荷、大运量、长周期使用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电梯维保更为重要。然而,电梯维保行业存在维保公司恶性竞价、维保工人超负荷运转、违法资质挂靠等乱象,导致维保质量难以保障。

由于不做复杂的维保项目短时间内也看不出来问题,一些取得维保资质的单位就可以招募价钱较低的学徒工挂靠,而不是持有正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专门技术人员。


这些电梯维保“江湖游医”按15天一次的频率对电梯做不专业的维保,不仅不能保证安全,反而会损害设备,导致越修越坏,继而增大电梯安全风险。而制造电梯的国内品牌企业,又因维保行业利微不愿涉足。

电梯制造行业自保率不足20%,多数企业选择低廉的第三方维保,如广州市平均每月的电梯维保额仅为300元,而香港则高达5000-6000港元,相比国外差距更大。

此外,很大一部分电梯投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按照国家规定15到20年的电梯寿命来计算,我国已然进入电梯老化期,而大量的“超龄”电梯仍在超期服役。


在电梯一连串的问题背后,是中国社会进化与工业文明尚不完全匹配。

中国农耕时期形成的善巧方便、投机取巧,早已侵蚀到中国制造业,同时也演变成了今日中国制造的问题,粗糙低劣的质量、“凑合用”的设计等。


显然,这与工业文明所要求的“精于勤、细于心、制于衡、造于道”,还无法完全对接。


就机械工序而言,固定的尺寸、特定的调试接口以及统一的数据代码等都是“必备品”,这期间,任意环节的“失之毫厘”都会造成“谬以千里”,从而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事故,比如一个汽车零部件松动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生死离别。


中国已开启工业化进程半个多世纪,但远没有被彻底洗礼,仍混杂着农耕时代的气息。


就安全生产指标而言,我国生产亿元GDP所造成的死亡率是先进国家的十倍。“在农业化向工业化转型中,中国人走得太匆忙,对工业化中至关重要的工业精神没能足够重视”。


在此意义上,农耕文明向工业化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农民”旧俗的“洗礼”,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逃避的阶段。

然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还未能充分赋予“农民”呼应工业化的能力,换言之,踏入工业化时代的他们,脚上还带着农耕文化的泥土,不论是做事风格的不匹配、还是思想观念抑或文化的不协调,都佐证了部分人还不能充分契合工业文明的浪潮。

正是由于上述“际差”,中国制造与服务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在电梯行业,如此下去,中国必然进入电梯的恐怖时代。

截至2016年底,全国电梯总量493.69万台,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


以浙江省为例,每年电梯乘坐人次达到970亿,相当于每天2.66亿人次。电梯使用规模与频次如此庞大,其隐患问题却日益尖锐。

根据“海因法则”——300/29/1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故障和300个隐患,“墨菲定律”——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屡见不鲜的电梯“惊悚片”,看似瞬间的意外事故,背后却存在着因果连锁反应的逻辑链条。

在安全生产中,“墨菲定律”和“海因法则”揭示,一次“大祸”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之前的小事故和潜在隐患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能认真汲取教训。


显然,这些一次或是数十次小的隐患和违章也许不能导致事故,可恰恰是造成世人思想“麻痹”的诱因,而这种侥幸和麻痹维持下去,终究会是血的代价。


鉴于中国电梯行业各环节都漏洞百出,所以,类似于电梯业的“破窗”事故才刚刚开始,更加惨痛的教训还在后面。


血的惨痛代价势必会格式化中国。

首先表现在电梯行业,产业各环节面临脱胎换骨式的变革。


一方面,生命的代价将倒逼制度完善。

国外的电梯服务也不是传说中的“王道”,从无纰漏,国外的电梯一样会“吞人”,欧洲工业化早期也出现过大规模破坏机械的工潮。


只是经过多年的锤炼,事发高峰期已过,而生命“试错”的代价就是拥有了一套近似完美的电梯标准和法律法规体系。

例如,《美国电梯安全法》总计已被修改超过二十多次;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强调业主对设备的安全运行负有极大责任。

相比之下,我国法律体系极少从“物”的角度去优化服务,优化机械维护亦是提高国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从“物”的角度去完善法律法规或是趋势。


另一方面,无论是国内厂商还是国际厂商,生产制造、安装维护都需要标准化。

我国电梯行业虽已步入成熟期,但零部件标准化进程缓慢,各品牌调试接口、数据代码均不统一,也因此,电梯服务业的能力不足问题并未有所缓解。


所以,标准化的推进也是在加快中国电梯行业由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这种格式化并不会仅仅停留在电梯行业,血的教训会外溢,并加快推动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彻底切换。

一面将作用于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行业,如电缆行业、化工行业等。

“安全经济”专家罗云指出,从2003年开始,我国每年的事故损失相当于一个三峡工程。在工业文化的一步步浸礼下,“防祸于未然”需要取代“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另一面是行为、观念、技术上的升级,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双重格式化。

在工业生产中,德国人严谨、美国人创新、英国人规范、日本人敬业等,这些都是工业文化的“灵魂”,也是数代人的积累、上百年的沉淀才形成的。


而中国工业起源于洋务运动,区区几十年的进程,难以充分吸收工业文化的“精髓”,发展的背面必会是层出不穷的问题。


鉴于此,这些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都需要转变成倒逼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时代切换的“动力”。



精彩推荐

互联网造车是庞氏骗局?

G20:前所未有的“分裂”

信息安全之路

从企业债、地方债到国家债

高净值群体买保险?

高铁与汽车命不同?

中国外贸何以“变天”

未来在“港陆一体化”


(本文为福卡智库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标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