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收敛、整肃——金融大变局开始?
【编者按】
7月中旬“顶格”召开的全国金融会议,让很多人看不懂,更让人惊呼风向突变,各种解读数不胜数。
本次会议上明确“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提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透露出金融频道“由经济切换到政治”信号。
昨天(7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再次强调“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可以预见这场金融整肃还将长期、全面地进行下去。
风起于青萍之末。早在2016年5月,福卡智库原创产品《福卡分析特别报告》第21期、22期发表《从闯关到收敛》系列文章,指出金融政策将发生方向性的调整,全面进入收敛阶段。
因为政治的本质是左平右衡,当金融创新走过头了,政治必然将来到“前台”对金融失衡进行回调,这也是“有形之手”对自由市场经济以及金融创新“原始冲动”的调整与约束。
这一年多来,各种“去杠杆”、金融反腐、银监会等部委刮起的监管风暴,某种意义上,都在印证我们的判断。以下原文刊登(文中所述时间节点皆以发表时间为基准),以飨读者。
如果仅把本次金融收敛当作政策翻烧饼,或者只是单纯的修正,就过于轻视了金融大整肃的历史意义与作用了。
一日三秋。2015年的“最炫中国风”还是“金融闯关”,鼓励金融创新;2016年金融政策则风云突变,转向了“金融整肃”、“脱虚向实”,强调金融安全。
金融市场的监管者“一行三会”正以规模空前的联动模式,对金融体系展开一场“全覆盖”的风险排查与整顿,涵盖传统商业银行、证券以及互联网金融等诸多领域。
一,在股市方面
注册制早已销声匿迹,非但在“两会”政府报告中只字未提,刘士余更明确表态“注册制是不可以单兵突进的”,需要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而“配套的改革需要相当的过程、相当长的时间”,其言下之意就是注册制将遥遥无期。
不仅如此,战略新兴板同样被搁置起来,“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删除了“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内容,惟留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条目。
至于新三板则被强化监管,今年以来国泰君安在此业务上就分别被上海证监局以及北京股转系统处罚,如今新三板《分层管理办法》落地,新三板挂牌公司被分为创新层与基础层,其实质就是选优与淘汰。
二,“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P2P网贷平台不仅被正式定名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还被划下12条不得触碰的“红线”,主要包括不得自融、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提供担保、不得期限错配、不得混业经营、不得从事销售银行理财、券商资管等产品、不得造假欺诈等;还要到地方公安局全面登记备案,明确“谁引进,谁负责”,落实源头防控。
除此之外,互联网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不能银行化与银联化,暂不受理新机构设立申请。
三,在传统银行业领域
不仅祭出“82号文”,规范银行业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直捅银行业务最隐秘的软肋——理财资金购买信贷资产收益权,金融资产由表内转表外;“126号文”要求银行加强票据业务监管,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
四,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
银监会下发“58号文”,非标资金池信托排查清理力度,严禁新设新资金池;明确杠杆配资红线为2:1;对复杂产品要按“穿透”原则检测底层资产流动性状况。
五,中国证券基金协会要求证券类私募机构“必须全员都有基金从业资格”
出现明星、大佬齐聚考场的“史上最热闹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奇观,一些公司甚至规定入职一年后还没通过考试,就扣掉20%的工资。
此外,监管排雷风暴还刮到了广告业,国家工商局等17个部委联合下发整治方案,严查新兴媒体金融类广告,“保本保息”、“低风险,高收益”一概不能用,2016年央视标王——翼龙贷不得不终止与央视的广告合作。
由上述金融大整肃可见,2016年金融政策进入全面收敛阶段,相比2015年的金融政策可谓是方向性的调整。
倘若世事皆有因果,那么今天的金融大整肃其实是对2015年金融闯关结出的苦果的调整与修正。回顾2015年的金融闯关,依然让人不寒而栗。
1
2015年率先在股市上进行闯关,其目的是希望一轮高昂的牛市对下沉的GDP进行对冲。从通过融资融券,甚至场外融资加杠杆,到同一人可开设20个账户,再到推出股指期货,让万千股民第一次见识到杠杆的威力。
然而,事与愿违,2015年下半年“股灾”爆发,中产阶级瞬间天崩地陷,国家也成了“接盘侠”,损失2万亿真金白银,证明了人造牛市不是吹出来的。
2
8·11汇改的基调是让人民币汇率走市场化的道路——第二日开盘价完全跟踪上一日收盘价,一日波动幅度调整为2%,把汇率波动交给市场,结果导致汇率预期失稳,引发异常波动。
实践证明汇率市场化改革是方向,但人民币汇率依然没到自由浮动之时;也验证了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即利率放开,汇率资本项下也放开,不可能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同时也证伪了经典市场经济。
3
互联网金融被作为新生产力呵护有加,被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从而进入野蛮疯长期。
而缺乏监管与规则的互联网金融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盛极一时的网贷平台异化成为网络传销,并陷入跑路潮,昨日熙熙攘攘的CBD办公室一夜之间就搬空,充满着“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的荒诞感。
截止2015年12月,3000多家P2P中竟有1302家P2P平台死亡,668家跑路,涉及金额巨大,其中一家跑路公司金额高达46亿元,投资者的血泪实证了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同时配置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4
影子银行的混业等同于混乱,那些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与传统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系统,包括民间借贷、第三方理财、信托、P2P、无备案私募股权基金、融资性担保、代客资产管理、基金保险等子公司融资业务、资产证券化等,再加上商业银行用复杂的会计方法把表内转表外,与金融精算师设计的金融衍生品相似,成为系统流动性和信贷增长主要推手。
穆迪的数据显示,中国影子银行系统规模2015年猛增30%,达到53万亿元人民币(8.1万亿美元),合中国经济规模的4/5。
正是由于上述领域由闯关变成了“闯祸”,必然要引发2016年金融政策的回摆,迅即进入全面收敛阶段。
虽然金融大爆炸是宏观的、本质的、长期的(参见福卡智库专著《第四次金融大爆炸》),金融闯关只是金融大爆炸的具体表现形式,金融收敛则是中观的、短期的、局部的,但仅仅把本次金融收敛当作政策翻烧饼,或者只是单纯的修正,就过于轻视了金融大整肃的历史意义与作用了。
其实质是对此前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和行政计划原教旨主义两种指导思想纷争的一种回应,对引发出来的各种金融问题的反思。
当下的中国金融变革正处在一个超复杂的时空背景中,呈现金融非市场化、金融大爆炸、金融劫持、互联网浪潮并存的格局,既无法照搬价格闯关的路径,也无法复制西方金融路线的老路,只能靠金融版本的自我升级。
虽然当下拿不出一揽子政策、方案,甚至顶层设计“妙手回春”,“力挽狂澜”,但至少是确定底线,在正确的方向上试错前进,在各种矛盾中和调控过程中推进改革。
具体而言,本轮金融大整肃将沿着四个层次推进:
首先是市场治乱。
比如对E租宝这样的平台进行清理。
其次是“一行三会”自我协调,遵循“统筹、协调、监管”原则。
目前“一行三会”还属于分业监管,对金融信息的收集呈碎片化,对层出不穷的新金融形态,监管手段有限,因此监管注定有缺陷,“一行三会”架不住,只会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进入治乱循环。
再则,混业与分业的均衡与规范。
混业与分业是面临的改革难题,金融的必然趋势是走向混业,而混业又必然带来各种混乱,1999年美国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加速金融混业发展,最终在次贷上引爆全球金融危机即是明证。
最后,脱虚入实涉及到金融的再定义。
金融曾被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一切活动都围绕这个核心进行,并被这个核心虹吸。
因为,金融业的内在逻辑注定其“钱生钱”要高于实体经济,即金融成本之上(基本理财、保本保息之上;至少存款利息之上)。
当实体经济利润比不上金融业,在金融过剩背景下,会出现虹吸现象,由实体制造转向虚拟金融,其终极后果是“失衡与崩盘”,所以从某种意义而言,金融不是社会经济的全部。
请输入标题 bcdef
【 本文观点详见第863、864期福卡分析】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精彩推荐
(本文为福卡智库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后台并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