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假日”盘点——消费成为中国“王牌”
为期8天的“超级假日”圆满结束。
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10月8日综合测算,本次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按可比口径前7天与2017年同比计算,分别增长11.9%和13.9%。
另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5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0.3%。
《消费社会》一书中观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从以生产为主导,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整个阶段,而经过了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中国也走到了作者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所言的消费社会。
中国消费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21.4万亿元增长至33.2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1.8%提高到64.6%,连续三年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
2016年度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1.2个百分点。相反,美国只贡献了0.3个百分点,且有高额外债,欧洲的贡献更只有0.2个百分点。
为此,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指出,没有中国的世界经济将“黯淡无光”。
除了拉动本国经济,中国消费已成为提振相关国家或地区经济的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作为自2012年以来全球最大的游客来源,2016年中国大陆游客赴境外旅游的数量增加6%,至1.35亿人次;中国大陆游客的境外消费总额达到2610亿美元(1美元约合6.8元人民币),较2015年增加110亿美元。
而美国游客境外消费为1220亿美元,还不及中国总额一半。
未来中国的消费能量更是惊人。
根据经济学人的数据,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到了2030年将等同于今天的韩国和2000年的美国。
低收入人群的占比会从2015年的37%大幅下降到2030年的11%。
年收入在2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产阶级比重将从2015年的4.5%大幅提高到2030年的14.5%。
也就是说,约有2亿人口将迈入年薪20万以上的高收入人群。
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更是预测,在下一波新增的10亿中产阶级人口中,中国新增中产阶级可能达到3.5亿人,这已超过目前美国人口以及一半的欧盟人口,如此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的消费能力将远超想象。
麦肯锡研究所报告预计,中国城市消费者数量和收入将持续增长,从现在起到2030年,700座中国城市将产生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消费增量30%的巨大需求。
同时,到2030年中国人均消费支出将从目前的4800美元升至10700美元。
届时,在全世界每1美元城市消费支出中,中国消费将贡献12美分。
显然,中国消费已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趋势,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被视为未来中国20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乃至全球增长新引擎。
当然,除了中国,印度消费市场也开始受到重视。
波斯顿咨询集团(BCG)的报告预计,到2025年印度国内的消费可以增加3倍,达到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内需消费经济体。
这意味着,未来世界消费的主战场将转移到以中国为主的东方。
当中国消费在量上经历爆发式增长之后,如今又迎来新一轮升级红利。
消费升级的本质意味着消费的种类从基础型消费向更高阶层的消费转变。
在完成了生理性的需求之后,在购买力允许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层级将会自发上移。
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于消费者愿意为一些边际改善支付更高溢价,这些溢价具体地体现在满足高层次的需求。
从经济发展、人群结构、技术进步、金融支持等四个方面来看,消费升级具备了方方面面的社会基础。
其一,中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加构成消费升级基础。
中国人均GDP于2015年正式突破8000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个人财富也在飞速积累。
据瑞信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6年,每个中国成年人的财富从5670美元上升到22864美元,17年翻了4倍多。
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化也逐年提升,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7.4%,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的收入差距缩小,且生活成本较低,三四线城市消费开始迅速崛起。
其二,人口结构变化成为消费升级主要动力。
一方面是中高收入人群成为消费中坚,未来会占消费更大的比例,预计未来中产阶级给消费增长所带来的贡献到2020年将占到整个消费的55%。
据瑞士投行瑞信《全球财富报告》,2015年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已达1.09亿名,超过美国9200万名,居全球第一位;
欧睿信息咨询的研究则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层将达到7亿人。
另一方面是90、00后新生代已经成为消费主力,对消费“好玩”与“有趣”的需求超过物美价廉,越来越关注消费体验和互动感。
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兴起,重视教育、健康,新世代生活方式则注重自我感受,“悦己消费”,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将改变消费面貌。
其三,互联网技术发展是驱动消费升级的“硬件”。
移动端的普及导致流量的碎片化,需求的小众化和个性化,渠道的去中心化,这些变化使整个的产品需求逻辑发生变化。
目前中国有9.27亿的活跃移动互联网用户、7.07亿的活跃微信用户、2.72亿的活跃支付宝支付用户、2.31亿的活跃酷狗音乐用户,以及5900万的活跃滴滴打车用户。
这种全天候在线的状态,从社交、搜索到消费支付数字化全覆盖的趋势,使得虚拟和现实场景的边界模糊。
其四,消费金融发展为消费升级提供助力。
消费金融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持牌消金公司、互联网消费平台、小贷公司及其它机构,它们将产品和服务向三、四线城市下沉,逐步构筑线下网点和线上渠道互为补充的业务网格体系。
随着社会上层中产、富裕阶层的增势,年轻消费者的崛起,线上和线下业务的融合,中国的消费市场正迎来一场洗牌升级的大变革。
精彩推荐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