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不懂拼多多、趣头条的精英们脱离群众了?

王德培 福卡智库 2022-06-10

导读


精英与大众话语、诉求不同,自然“和不到一块”。然而,精英与群众脱节也将酝酿社会风险。

精英与百姓隔绝


拼多多和趣头条作为两个现象级商业现象,尽管影响很大,但却并不被普遍看好,质疑不断。


最近,针对外界对趣头条的质疑,投资方之一的成为资本管理合伙人沙烨作了回应,在他看来,现在外界对趣头条存在一些误解,核心原因是一些“精英”对世界的理解都集中在一线城市,而这样的理解和现实情况存在着脱节。


而在此前,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回应质疑时,也曾有类似的表达,即“我们的核心五环内的人理解不了”。


暂且不论其说法是否正确,但两个人的说法都捅出一个话题,即精英脱离群众。


此前,滴滴事件中也反映了这样的问题。滴滴事件发生后,滴滴程维、柳青道歉,湖畔四期学员群内声援“心疼柳青”、“柳青加油”就遭网友痛批。当时的舆论风向几乎一致将矛头指向了“湖畔第四届”群中企业家的价值观。


“中国好青年”编辑刘明龙在其文章《当代中国最需要反省的群体就是知识分子》就指出,“知识精英的世界已经完全和基层百姓的生活产生了隔绝。一个在云端,一个在地上,老死不相往来。”



美式精英脱离群众

顾名思义,精英代表的是“精选出来的少数”,他们在能力、财产、智力等方面超过大多数,主要包括掌握实际权力的官员、跨企(国企)高管和资产丰厚的私营企业主、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人员。


精英称谓本身就意味着“脱俗”、“出众”,因而环顾全球,“精英脱离群众”是个世界性问题。


而当下最博眼球的美国,其“精英脱离群众”具有以下经典特征:

第一,精英与大众的割裂是伴随自由民主体制自始就有的。

自由主义底蕴天生就孕育了自由市场,而自由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最大魔力就在于推动要素、资源向有购买力的需求者配置,长此以往,强的愈强,弱的愈弱,持续强化的马太效应将精英与大众分为两极。


并且,自由、民主支撑的“美国梦”激励个人成功,造就了只关注自己利益、地位与荣誉的大亨,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银行家摩根,他们在掌声与鲜花中忘情地自我陶醉,眼里没有弱者,与底层的割裂加剧。

第二,“美式精英脱离群众”主要表现为大资本PK弱大众。

自由市场将资源优化配置到极致,加上“美国梦”的引领,必然产生大资本、大财团,民众却一败涂地。


比尔·盖茨、巴菲特、扎克伯格等20名富豪的财富超过了全国一半人口的总财富,顶层1%人群中十分之一资本家掌握的财富相当于底层90%人口总财富,平民被资本远远甩开,前几年曾有硅谷女员工吐槽工资低却被开除、西雅图中心商务区暴增“帐篷城”就反映了“1%大资本”与“99%弱大众”的显赫对立。

第三,折射到政治上就是精英追求“世界领导权”,而民众关注的是生存与生活。

在资本主义美国,资本左右政治。为维护资本利益,华盛顿精英通过一系列国际行动——打击伊斯兰国、重新同古巴建交、借乌克兰问题打压俄罗斯、遏制中国、插手英“脱欧”等来巩固世界领导地位,传播美国价值观。


但老百姓受失业、贫穷威胁,持“三反”心态——反对全球化,反对美国承担过多国际责任,反对快速社会变革,如赦免数百万非法移民、同性恋合法化等。


精英与大众话语、诉求不同,自然“和不到一块”。



中国精英脱离群众的另类特征

而中国,由于受并非从自由市场体制出发、大政府能够牵制资本、政商“结盟”特色、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精英脱离群众”呈现出另类特征:

中国精英脱离群众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加速的。

毛泽东一生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但改革开放开启了资源自由流动和自由创造的空间,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经管人员、“三资企业”中方管理人员等经济精英及知技精英崛起,改变了以往政治精英一枝独秀局面,也逐渐脱离平民。


尤其是1992年自由市场经济在全球(包括中国)取得压倒性优势,市场经济本身就内含着偏态法则,众多依托市场经济崛起的精英与大众的距离越拉越大,直至望不到彼此。


集中体现在各个精英群体“结盟”、大众与精英的裂痕进一步加深。

中国虽没有美国的资本操纵政治。但由于计划经济“全能型政府”的遗留,向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公权仍有强烈的扩张冲动,直接表现为行政权力主导市场经济和社会运作,其他群体若想享用某项制度红利,不得不向官员靠拢,由此经济精英、知技精英与政治精英结成联盟。


而联盟中的“主心骨”——官员由上级任命,加剧整体精英联盟“唯上不唯下”,与大众的脱节愈演愈烈。


反映到政治生态是精英关心国家、国际大事,而群众关心日常生活。

不为物役的“贵族”或“精神贵族”抱有改造民众与中国的情怀,认为百姓粗鄙,远离现代文明,而百姓则感觉精英们不接地气,远离现实生活。群众不懂精英的世界,精英也不理解民间疾苦,双方在各自的轨道里穿梭着,产生不了交集。

反映到群体心理是精英有优越感,而群众的认识观迥异。


改革开放以后的精英是伴随城市化诞生的,城乡二元对立的刻板印象使之具有优越感,善于教化、启蒙愚众,要体面,有格调,平民却保持朴素与普通。


富人佩戴奢侈品显示自我价值,穷人却斥其浪费。喧嚣的声音,却听不懂彼此,尝试去对话,却始终“对不上话”,精英与群众相去甚远!



精英脱离群众潜藏社会风险

事实上,无论美国还是中国,精英都有其特殊贡献,因为社会转型需要精英掌舵,但如果精英与大众撕裂太深、太久,底层的诉求将越发趋向意识形态化,进而向敌对化演变,民粹主义泛起,冲击国家建设,并将引爆社会危机。


民粹主义带有仇官、仇富、仇智情绪,并拥有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广泛的弥散平台,其危害不仅体现为改革、国家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会遭遇“政治异类”的强烈阻挠而流产。


毕竟,群众被边缘化的国家,难以产生稳定的社会,于是,国外“占领华尔街”、“黑夜站立”、“反映伊斯兰底层民众怒吼的ISIS猖狂”等“复仇”运动在中国有了新表达式——盲目爱国者“生日本人的气,却砸中国人的车”;底层群众高擎“不忘初心”旗帜,意欲煽起新一场“打土豪,分田地”运动。社会情绪中一股暗流在涌动。



弥合趋势

鉴此,随着精英与群众的割裂愈演愈烈,迫切需要弥合。


既然精英与群众“两张皮”是个世界性难题,使二者“拧成一股绳”就成为共同性任务。


美国具有民主宪政的政治体制,民众可以利用手中的选票将不代表民众利益的精英拉下马,特朗普上台就意味着对原来的“精英脱离民众”状况的调和与回摆。


而中国现代化转型的起点是农耕文明,至今仍未完全褪去小农经济的底色,市民社会基础还较为薄弱,无法像西方那样走经典路线。因此将演绎另类的弥合趋势,即自上而下的推动群众路线。近年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及高层不断强调“走群众路线,到群众中去”显然也意在于此。


不过,人不是教育出来的,不少地方一阵风的教育被证明是“雨过地皮湿”;运动、活动方式难有实效、长效,制度规制的重要性凸显。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制度也不是万能的,而且主要在官员层面发挥影响,对不在此体系内的精英难以产生更大的导向作用。


鉴此,更根本的还是需要观点的改变。因为观念是灵魂,观念上改变将会产生主动的力量,并将引发全面性改观。而填补精英与群众之间的沟壑,更需要有能够收敛二者的统一的价值观。




精彩推荐

为何中东会成为火药桶?(下)(深刻好文)

股市搞不好竟是股民的错?

加拿大大麻合法化!这是疯了吗? | 一周趋势看点

身陷教育焦虑的梦魇,靠什么终结“越减越负”?

人工智能不仅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更厉害的是还将改变······

为什么税收问题这么“闹心”?

为何中东会成为火药桶?(上)(深刻好文)

为什么要关注美国中期选举?——特朗普决定中美关系?| 美国中期选举系列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