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略原创】苏宁三次股权激励的启示 | 股权激励
苏宁推动了三次股权激励,遗憾的是三度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今日回望仍颇具启发。
说起苏宁,或许您的认识还停留在“买电器,到苏宁”的店面观感上。殊不知,苏宁悄然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向智能时代的升维。
传统零售起家的苏宁,早已从线下向线上进军,尽管起步缓慢,但是店面渠道坚实,加之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多重赋能,可谓厚积薄发。今天的苏宁“深度触网”,转身为O2O智慧零售经济体。
2018年苏宁控股以5579亿元的营收规模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二名。更抢眼的是,承载着集团智慧零售使命的旗舰企业“苏宁易购”2018年营收高达2453亿元,同比增长30.53%。
这预示着苏宁智慧零售全面成熟,线上、线下互为支撑,已经步入稳健加速发展阶段。
苏宁智慧零售的核心平台“苏宁易购”于2010年正式上线。在此前的三年时间里,或许是为了部署推动互联网战略,苏宁推动了三次股权激励,遗憾的是三度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今日回望仍颇具启发。
第一次股权激励计划
2007年,苏宁电器第一次启动股权激励计划。该计划的激励对象清晰,业绩预测非常准确,考核要求明确。
不过,方案仅以岗位来确定激励份额,一定程度上或将降低激励效果。总体而言,这份激励计划应该能够达到不错的预期效果。
然而,苏宁电器当时是中小板成长最快、市值最高的绩优股,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对苏宁的股权激励方案格外重视,对苏宁管理团队的行权条件提出了严格要求。
这直接导致了苏宁第一次股权激励计划的“流产”,最终该股权激励方案没有获得监管层的通过。
第二次股权激励计划
2008年,苏宁第二次制定股权激励计划。相较2007年的激励计划,这次计划设定了更高的行权价,行权条件有所放宽。该计划激励范围内的员工对此满怀期待。
由于2008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状态由“偏快”转为“过热”,这一变化使得国家宏观调控“从紧”,防通缩预期引发A股市场的加速暴跌。下半年,全球性金融海啸,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愿望化为泡影,12月苏宁公告决定中止第二次股权激励计划。
第三次股权激励计划
2010年,苏宁第三次尝试推动股权激励计划。这次股权激励计划覆盖员工广泛,也突出了重点激励对象,能够有效“命中”所激励员工的需求。此外,行权条件较高,行权价格合理,具有较强约束功能。
本次股权激励虽然进入到了行权阶段,但是却没有完成行权。在第一个、第二个行权期内,激励对象达成了行权指标,不过由于股票价格低于行权价,激励对象并未行权。在第三个、第四个行权期内,行权条件没有达成,所以激励对象不能行权。
总结
至此,苏宁拉开“互联网+”大幕前的三次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都没能完成行权,也就没有形成现实的激励效果。
剖析来看,三次股权激励计划“胎死腹中”的原因中,第一次的监管要求、第二次的宏观经济变化、第三次前两个行权期的股票价格皆为外部因素,仅在第三次后两个行权期由于自身原因导致丧失激励的收益。
一言以蔽之,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不仅要在技术上专业到位,还应该在更宏观的层面思虑周全,尽量规避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正略咨询推出全新专栏【股权激励】,基于多年的实操经验,全方位探析最具未来性的股权激励模式;从实际案例出发,探究不同类型企业改革中股权激励的方向与路径。解答股权激励困惑,为企业发展提供智慧驱动。
-END-
查看更多
▲向上滑动
正略咨询
ID: zlzxwx
新浪微博
正略咨询
正略集团官网
http://www.adfaith.com/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
本文系正略咨询原创文章,仅作分享之用。转载请关注公众号“正略咨询”(ID:zlzxwx),并在文后留言,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
编辑:Pimi
责编:Little J Pi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