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想上的课》|“破落户”学校逆袭为日本第一,只因一堂语文课?!
第 20 期
所谓教育,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一场人与人的格斗。就像有了强大的对手才会有精彩的比赛一样,有了大写的教师,才会有大写的学生。以特立独行的教学一举颠覆了升学率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固有联系,创造出奇迹般教育成果的日本语文教师——桥本武,是如何“制造”教学奇迹的呢?
本期荐书:教育科学出版社编辑部主任 刘灿
在今天的教育一线,失去自信的老师与日俱增,“教师缺口”“优秀教师老龄化”,也成了街谈巷议的不小话题。
比如,在日本关于东京都教育的一项意识调查中,问及“您对教师有何期待?”时,不分成人、孩子,高居第一位的回答是“能通过授课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发(对事物的)关注”,居于第二位的是“适当评价孩子,推动其成长”。显然,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值越来越高。
然而,培养出日本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被众多学生称之为“恩师”的桥本武,却凭借一本小说教了三年语文,成为全世界都想上的课。
1934年春, 21岁的桥本武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失魂落魄地走进了一家“破落户”私立中学——兵库县神户市的滩校。“教师这一行,不干十年,顶不起大梁。”对着初次见面、满脑子想着“干两三年就走人”的桥本武,滩校第一任校长真田范卫不紧不慢地说。
“很多有趣的事情,你都可以自由地尝试。”什么都给不了的真田校长,给予了这位新教师完全的信任和授课的绝对自由。谁都不曾想到,就是这所接收公立中学落榜生的“破落户”学校,在桥本武进校后的第16年,成为东京大学录取率全日本第一!
自从教以来,桥本武经常痛苦地扪心自问:自己中学所学的课文,为什么早已全无印象、片字不留?更可怕的是,每每翻起手边的教材,他感觉自己现在做的,也只是让自己身上的悲剧在一届届学生的身上不断重演!面对着仅有的、大半被涂黑的教材,桥本武下定决心“自己动手做一本国语教材!”。
为把《银汤匙》这本薄薄的小说变身为可以连讲三年的中学国语教材,桥本武必须亲手制作一本“一个人”的教学指导纲要——各章的授课时间应如何分配?每一章应拟什么样的标题?哪些地方是教学的重点,为什么是重点,又该如何讲解?……经过缜密的准备, 1950年,一本沉甸甸的《<银汤匙>研究笔记》诞生了。这一年,桥本武37岁,是他进入滩校、也是执教国语的第16个年头。
《银汤匙》是日本作家中勘助根据自己少年时代的记忆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自1921年出版后,这部短篇小说被夏目漱石称作“最美语文”,“最好的文章范例”,并在日本经典文学畅销榜上紧随夏目漱石《猫》《心》之后,位居第三名。
成年的作者,少儿的视角,这是一本描写儿童而写给成年人的书。书中从较高的境界俯视社会人生,又以澄澈明净的语言来细述孩提时的往事,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含笑带泪,从中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桥本武老师虽然自己三年之中只教一本小小说,而且国语课上得轻松愉悦,但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可称“多如牛毛”。作者黑岩祐治回忆说:每个月学生们都要根据桥本武老师开出阅读清单,进行大量阅读,每一本书阅读之后都必须写读后感。桥本武老师的作文指导口号是“百论不如一写”——多说无用,每天动笔才是王道。黑岩祐治说他当年对每个月绵绵无穷的“读后感作文”都有了恐惧心,直到走上社会之后才终于深怀感恩,是国语老师桥本武教会他的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令他终生受益。
为了在中学三年,带领学生把这本小说读精、读透,桥本武决定,要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花三年时间,各自完成一部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银汤匙>研究笔记》!他要求学生把自己感觉到语言之美的句子抄写下来,并阐明原因。
“我不要标准答案,只要你们当时最真实的感受和真正的想法,并把它们留在自己的笔记里。”桥本武对学生们说。而这一点,也直接体现在了他的评分标准之中,不论赞成还是反对,有无文采,只要是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就是满分。所以,学生们在《银汤匙》笔记里留下的,实际上是与主人公一起成长的最为真实的情感和思考记录,但又远不止这些。
根据桥本老师教授的制书方法,学生自己打孔穿线,最终装订成那本属于自己的《<银汤匙>研究笔记》,让每一个人深入到了《银汤匙》世界的内部,为探明究竟而四处查找的大量资料也永远保存了下来……
“这个过程,将赋予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灌输只能应付一时,而不可能成为他们受用生的真正的学习能力。在好奇和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自发的调查、自己的思考和真实的感受,才能成为真正属于他们的一生的财富。”
“跑题?这正是我想要的!”在面对日本著名的国文学者山岸德平教授的质疑,桥本武“依然故我,不为所动,一笑了之”。但实际上,超级“跑题”的授课方式,既包含了桥本武对国语课的独特理解,也有着不得不为之的另一层考虑——“只用一本小说授课终有不足,如果不‘跑题’,就很容易走偏。”
在《银汤匙》课堂上,桥本武随时会把小说中的一个字、一个词,变成一个个深入到历史、文化、社会与生活内部的入口。忽而由日本各地的神话传说跑到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不经意间又由日本的武勇传奇牵引出了中国的孙子兵法,由司空见惯的“寿司”讲到了“侍女用语”,从一间小小的“神社”讲到了“母子卧雪”的故事……直讲了个古今“日”外,天马行空!
而最终呈现的,却是一个突破学科限制,强烈刺激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博大精深又互有牵连的浩瀚世界……能勾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让学生们生出深入了解的冲动和欲望,自发采取行动,才是真正的教学。
桥本武认为:学生们真正用于备战高考的时间,只有高三一年——一旦“无法止于观望”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采取行动”,四处搜集资料,经由一个个入口,深入到自己国家的语言,探入到本国文化浩瀚汪洋的内部……如此,学生会具备多么强大的学习能力,构筑起多么丰厚的素养累积!又有多少人,能在“高考”中成为他们真正的对手?!
在桥本武眼里,他一直想给,也一定要给学生的“真正的学习能力”,就是一个人“真正的、生存的、活着的能力”,是支撑一个人站立于人生这个大舞台之上屹立不倒、阔步前行的真正的“脊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环境怎样变化,有了真正的学习能力——这根坚挺的脊梁,我们,总能走下去……”桥本武这样说道。我想,桥本武的学生们,在人生这场“没有标准答案”的真正大考中,交出来的一份份答卷,应该就是桥本武这一见地最好的注脚……
▲点击图片,即可订阅
《全世界都想上的课》
作者:黑岩祐治 著;王军 译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往期回顾
“避暑书单” | 这个暑假,唯旅行和读书不可辜负
《有效学习》丨低效学习,真的是假学习!不想耽误孩子,就要关注这些细节
责编丨赵方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