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斌:人的一生该如何实现自我领导? | 国庆特辑

李斌 新校长传媒 2018-12-05

rewdfs


领导力就是把一个人的能力,通过学习组织建设变成一群人的能力;是把一群人的能力通过学校结构性机制性重组与变革,流程的优化等等,汇聚成一个团队更高维度的总体的能力。





1中国缺乏领导力?


中国大大小小重要的领域,今天都面临领导力匮乏的窘境。


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我们吐槽现实的时候总是火眼金睛,解决问题的时候很多都是束手无策;描绘蓝图的时候我们总是一步就到达彼岸,起身上路的时候总是陷入事倍功半的困境。


为什么中国人整体性缺乏领导力?我自己观察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这些年我们太习惯向外部寻求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创业的会全力寻求政府的支持,看外部环境和条件,寄希望于获得风险投资;办学的也会习惯性抱怨资金、资源的缺乏,老师的素质、家长的不理解不配合学校;新入职场的人,也习惯性要公司先安排技能培训,“你不给我办培训,我怎么开展工作?”


当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在面对问题时都习惯性先向外部找原因,向外面求发展的力量,这就是领导力缺乏的第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都被过度的标准化,格式化。在学校里我们知道标准答案,进入社会我们迷信标准权威,工业化生产也是标准流程,这些都深深影响到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生,让我们很多人缺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作为领导者,往往缺乏的就是推动一支团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路。




2什么是真正的领导力?


领导力从来都不是一门学科,它其实也很难学科化。我没有看到哪一个大学有“校长”这个专业——商学院虽然有EMBA科目,但它常常最终成为了资源与功能的连接器。


领导力到底是什么?更大意义上,它是实践上中生长的领导者素养。它所要求的学习力、决策力、感召力、组织力、领导力、执行力……所有素养的提升,以及领导必备的人格养成,最根本需要的都不是知识,而是个人的实践经历和手把手教练式传承。


领导力的养成很贵,比其他素养的成本都要高。它需要三个维度的前提:平台,空间,时间。给你独立的平台,给你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且有足够的时间慢慢在试错中成长。所以从根本意义上来说,领导力是一门“内求”的艺术。


对包括校长在内的教育管理者而言,领导力是更具象也更磅礴的力量。它让能力拥有者在终身学习的前提下,向内挖掘并释放自己团队所有人的潜力;在社会晦暗不足的情况下,有能量推动学校去发现和宣告教育的美好价值。诗意一点,就是一种在通往美好价值的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当下困境中寻找道路、解决问题的积极能力。




3领导力源于自我成长修炼


作为教育管理者尤其是校长,思考最多的事也许就是如何让学校来一场“变革”。支撑“变革”的就是学校领导力的五个必要支撑点:


第一,领导者必须拥有大方向正确的教育理念,也就是你的内心装备了始终指向最好教育的罗盘。


第二,领导者必须是深懂事业的专业人士,从而面对学校完整教育生态系统。

第三,领导者必须有开阔的知识结构。

第四,领导者必须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专注。

第五,领导者必须有卓越的沟通技巧,让变革成为上级领导、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看得见、听得懂并支持能响应的共识。


这五个“必须”,最终都走向“自我的成长修炼”。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这种困境不仅仅是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可能持续几十年。只要你成为一个领导者,面对一支团队的成长,就得随时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但无论是向上领导、向下领导,还是平行领导、团队领导……所有这些维度都有方法和规律可学习,唯有自我领导,既无方法,也无规律,完全依靠自我的成长修炼。


一个在不断修炼中驾驭“自我”的人,才有指挥千军万马的能力。




4自我修炼必须先越过三场战役


所有的自我修炼,都会指向“胜过我”这个目标。如果把领导者的人生比喻成一个“战场”,那么要“胜过我”,至少要打完“三场战役”。


第一仗,战胜未来的恐惧。


我们为什么经常会有一种急功近利、贪名贪利或者自私自利的状态,做很多自己都觉得不应该做的事呢?原因是对未来没有安全感,总想迅速抓住一点“能带来保障”的东西——这是人性深处的本能行动。所以,战胜未来的恐惧,应该是我们必须打的自我领导第一战。这件事情同样没有方法,它需要我们每一天不停地跟自己对话,不停地在人生经历做出选择,在心灵层面自我提升,才可能获得一份胜利。


第一仗是最关键也最漫长的一仗,它兴许将持续我们一生。


第二仗,战胜世界的喧嚣。


这个世界每天有太多的声音,有太多的立场、观点、情绪、争吵、逻辑、哲学……灌进我们的耳朵。一旦我们没有建立自己的能力、思维与价值体系,它们就会牵着我们的鼻子这边走、那边走。这就是世界的喧嚣。而如果我们建立了自己的“知识能力树”、高阶思维力,所有这些声音就会化为有序的“营养配方”,填充你的生命,滋养你的成长。


第三仗,战胜肉体的本能。


所谓“肉体本能”,是指每个人喜欢沉迷舒适区的身心特点。它像“毒品”或者“烟酒”一样,不断让我们在不同时段、不同领域对不同事物上瘾。而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总是需要不断跳出舒适区,从“温水青蛙”状态走向心灵觉察,自我反思状态,从而不停地解除本能里升起的那份“毒瘾”。




5环环相扣的6层成长



第一层叫自我学习。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我认为就是建立了自己“不可逆转的学习型人生”。所谓不可逆,应该是本能的、习惯性的、融入生活的;而最重要的一个维度,在于它在结构上是稳定的。


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描述了我一天的生活:早上7点自然醒来,阅读公号,转发文章;烹饪,享受三餐;与女儿讨论他们这个年代的“爱情观”;工作审稿,发现有趣的软件于是试了一下,继续审稿;去书店买书,听“得到App”音频;锻炼身体……


这一天,我的学习是本能的、习惯性的,也是融入生活,很容易实施所以结构稳定的。我做了很多事,奇妙之处在于没有耽误“中年人生”必须要干的任何事情,因为我“把全世界和全部生活都当作自己的学习资源”。


一个成年人的学习绝大部分没有办法放在一个特定的情景里,95%都是靠“自我拼贴”。所以我们必须思考的是:如何来解构自己的学习状态,让自己的终生学习人生是顺畅、纠结的?在学习过程当中究竟该学什么?怎么学?


我个人的体会就是:要建立你自己的“T形学习结构”。英文字母T的一横,代表你的知识宽度;一竖,代表你的专业深度。因为未来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这种T型知识结构,而形成T型结构最好的路径是先架一横,再谋一竖——前期这一横的宽度,将决定未来纵深的可能。


第二层,叫自我愿景。


我自己的人生愿景是不停变化的。初中毕业,我想要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高中毕业,憧憬的是去远方,最好还能够衣锦还乡;大学毕业的时候,人生愿景就渐渐成形了。


毕业之后,我参与创办了一份叫《商界》的杂志。一群人在不停追问中清晰了自己的愿景:用商业文明推动企业家精神、契约精神的复兴,让一个媒体人的生命融入这个国家的文明进程中。这算是我建立的第一个非常清晰的人生愿景。


干了十几年后,时代在变化,我的愿景也随之改变,于是改投身教育。记得跟第一拨同事描述组织愿景的时候,我说,特别渴望我们能够实现一种人生转型——理想主义的知识精英,是不是能够找到一条既保持情怀、理想与价值观,同时又真正在现实落地的道路?在共读一本书——《第五项修炼》后,我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很久的自我愿景。


为什么要建立自我愿景?因为寻找人生意义,获得有意义的目标,是每一个人的最大需求。人生愿景的价值就是动力,它甚至远比很多方法、策略要管用得多。



第三层,是自我行动。


我有一个很固执的观念:一切现实改善的起点,都应该从你自己的行动开始。作为领导者,在组织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事必须亲力亲为赤膊上阵,事情才不会发生根本改善:一,动员、示范、教练;二、抓大、放小、管细;第三,沉浸、超脱、远离。


说说沉浸。我的同事说,李总实在是思维太缜密了,什么事情在他眼里一过,就能够抓出它的要点,甚至问的我们张口结舌。你怎么能什么都懂呢?真实的原因却是,我总是沉浸在整个架构当中,可以非常清晰地把握系统脉络,所以对很多事情有细微的看见,而并非什么都懂。


然后是超脱。沉浸需要耗费我们很大精力,又极易被细节所扰,一旦领导者不够超脱、不够悠闲、站得不够高……就容易失去战略判断力。所以,领导者需要又沉静又超脱,有时候沉静,有时候超脱。


最后是远离。一个好的领导者,可以像马云、像王石,能够远远地离开企业的日常管理,全世界去学习,去旅游去登山,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但对于整个系统,他有一种精神的影响力,还有一种更超前的战略预判力。这也是开拓型领导者需要做的事情。


那么,这些跟自我行动有什么关系?我的体会是,在一个团队里,领导者在怎么做,这个团队就在怎么长;你在怎么行动,整个团队就最终会怎么行动。所以才是“一切现实改善的起点,都应该从自己的行动开始”。


第四层,是自我约束。


一个人能不能自我约束,在于一个“不相信”,一个“相信”。


一个人能“胜过自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不相信我自己能够胜过自己,我对自己是不信任的。当无力自控时怎么办?我的做法一是给自己定一个特别不愿意违背的原则,二是主动把自己置于各种监督之下。


然后是相信。“为什么一个人最终能够去坚持一些好的原则,而不放纵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位校长的提问。我的答案是:相信大规律,相信大人生。从最终意义上,你做什么,就将获得什么。当短期来看“好人会吃亏”的时候,你只有保持“积极平常心”,以平常心面对成败,但是又很积极持续做好人,你就越过了规律的门槛,获得了大规律和大人生的终极加持。


第五层,是自我重建。


被动自我重建,就是我没有办法把这个事情玩下去了,那么干脆下个决心重建一下。主动自我重建,来源于我“福兮祸所伏”的心态。当一件事情好像要成功的时候,如果自己主动去砸碎然后重新走一条路,去干自己不熟悉的事情或者去一个自己不懂的领域,最后是什么结果?在今天看来,这些选择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


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经常性的自我重建让我拥有了非常多的、可以切入各个领域的一种生命结构、思维结构和能力结构,让我有一个相对从容的理解、驾驭甚至创造的状态去面对这个世界。


最后一层,叫自我坚守。


它包括人生方式的坚守和事业方向的坚守。


一个人其实很难坚持做自己。也许我们一直有一个很美的人生梦想,特别希望有价值,有贡献,能良善、真诚地对待这个世界,能美美、积极的活在这个世界,等等。但事实上这样的人生方式是很难的。所以人生方的坚守就是在善与恶、美与丑、真诚与虚慌……在各种切换中进行自我选择,并承受这样的选择。


事业方向的坚守特别难。有时候你真的是看不清楚前方,只能凭着一口气说,按自己的人生愿景去做选择吧。我想教育领域需要太多这样的坚守。为什么?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班级,一个孩子,多数时候成长是很模糊的。这一份职业,或者这所学校,有时候你真的不知道走对了没有。但是,我们换一个方向是对的吗?事实证明未必,因为换一个方向,又得开始把所有的这些道路,重新走一遍。



THE END


当我们完成了“内”的自我修炼,水到渠成的,便是从自我到向外的领导力成长。因为,领导力就是把一个人的能力,通过学习组织建设变成一群人的能力;是把一群人的能力通过学校结构性机制性重组与变革,流程的优化等等,汇聚成一个团队更高维度的总体的能力。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xinxiaozhang@dett.cn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更多“国庆特辑”文章 

研究了100个假期建议后,我们向孩子推荐这份攻略

教师的任务是吸引学生,让他们忘记做别的事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什么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能?


作者 | 李斌(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

整理 | 邹蜜

责编 | 邹蜜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