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 3.0 学校?——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丨头条

梁国立 新校长传媒 2019-04-22

“自从蔡伦发明了纸张,人类的思维习惯就被禁锢在二维平面上了。”

世界各国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教法和评价,也因此,被禁锢在二维的世界了。





这张封面的照片,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北校区的一张照片。


这张,及后面的几张照片,是我们为杭州 12 年一贯制的湘湖公学进行的建筑概念设计。希望各位首先通过这些建筑设计图片,大家可以先直观地先了解一下 3.0 学校。



思考什么是 3.0 学校,首先要思考全球教育究竟面临怎样的挑战。


 一 

关于当下世界各国工业社会 2.0 学校的课程问题


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是好的呢?传统的观念是,首先它能够培养很多成绩全 A 的学生,这就是工业社会 2.0 学校的指标。


那么如果我们再追问另一个问题:这样全 A 的学生是成功的吗?如果我们不知道学习为他以后的家庭、人生和工作准备了什么,只有考试成绩全A,实际上我们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这里有一个特别有趣的视角:2018 年学者初壮先生说过一句话:“自从蔡伦发明了纸张,人类的思维习惯就被禁锢在二维平面上了。”我认为他讲得非常好,正好可以用于我们对学校的观察。下面我从教法学的视角,给大家一个实例。


以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业为例。为了能够到清华学习建筑设计这个专业,换句话说能够画建筑二维 CAD 的图,这个学生小学阶段学习语言、数学、科学,中学开始学物理、绘画等,大学阶段学工程知识等。


这样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累加下来,16 年时间才具体可以画 CAD 图、读 CAD 图,才可以做最基本的二维设计工作。



更高一层次的工作是建筑设计 BIM 三维建模,就是这个图所呈现的。奇妙的是,它是郑州市金水区小纬三路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做的设计。为了做这个设计,学生们要阅读、计算,要通过一些物理与工程常识的学习,了解建筑的基本功能……


刚才我们需要读 16 年才知道怎么做 CAD;但是小学四年级孩子就可以用 BIM 三维建筑设计建模,而且竟然很科学——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玩儿。所以我想说,“三维学习”是天然伴随着我们人类拥有的学习能力,“二维学习”是从文字和符号出发,并不是我们天生的。


下面,我再分享一个语言学习的例子。福建连江县,有一个 800 多年历史的培田古村,村里有一个小规模乡村学校,60 多个孩子,11 个老师。村子的村主任告诉我:这些孩子对于村子并不了解。这个有八百年历史的古村,村子里头各种各样文字记载的古迹非常多,这些孩子们不了解。


为什么呢?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的是教材,内容跟村子隔的太远了,但是孩子们最后只考这些东西。


大家知道小学六年,按照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孩子需要认识 3000 多汉字就达标了。而这个村子里墙上各种各样的牌匾,完全超过三千字;而且这个村子及周围的山地田野,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各种各样的昆虫和动物。只要孩子能够说出来,写下来,用起来,认识三千多字就不是问题。


这就是我们说的真实的语言学习,是要把国家课程与孩子们生长的环境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在哪里的孩子,周围都有非常丰富的天然语言学习的资源,但世界各地的学校都局限于二维的课本上的文字了。


所以,我认为这个案例可以对中小学乃至大学课程(P-20),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从这个视角来说,世界性的各国 P-20(学前-大学研究生阶段)课程的第一个问题:这样的课程体系,对于人类社会,是可以持续的吗?



第二个问题:这些课程学习的价值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这些课程学习的价值何时被认识到?我们怎么评价呢?


 二 

关于教育评价


考试、测验必须有效、可靠,前者涉及测验的效度,后者涉及测验的信度。我们目前国内高考改革,仅是在几加几的考试科目之间让各个省市去试错,去选择,在实践中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后果。


如果换个思路,比如提供可以多次参加的考试,每次考试的成绩之间具有可比的同价性,数年内一直有效,是否可能?但是,很遗憾的是,应该目前还没有看到高考或中考可以做到。


这是一个教育测量评价领域的专业技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是更好解决的。如果这样的技术要求实现不了,再怎样的几加几的高考科目的尝试或改革,都会是缺乏科学性的。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国家高中课程和高考科目是一样的。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高中有多少学生修完国家规定的高中课程就不重要了,也就如过去和现在一样,高中毕业率也就一直没用了,因为高考一个成绩就把前面全都代替了。


高中毕业率本不应该等同于高考升学率,这本应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目的的评价。国家让孩子们能够读到高中是培养公民,提高整个社会的公民素养;能够上大学则是另外的目的。现在两个变成一个,这应该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直接干扰国家课程的目标实现,影响到国家教育的良性发展。


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如果我们的高考科目专注于大学学习所需要的核心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评价,不与国家高中课程直接相关,因为高中课程和高考不一样,那样我们的中小学课程改革,会是怎样的?


中小学就可以在国家课程基础上,专心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课程,如北京十一学校那样该开什么课程,就可以开那么多,就可以非常好的帮助自己的孩子成长。


但如果高中课程和高考科目二者一样,无论一所学校开了多少课程,最终都要被栓回到高考指挥棒上。


我再要提的就是:美国的高考ACT和SAT都正在分别发生变革,开始更加重视表现评价,即通过测验孩子具体做事的能力来评价。有人或许会说我们高考的试题也开始在往这方面靠,但这却是远远不够的,两者不是一回事。


所以,我们需要对我国的教育评价做重新的审视,要做有价值的评价,而不是有评价了,就好了。


 三 

什么是 3.0 学校?


3.0 学校有三个重要概念,真实的学习,邻家孩子,学校教育共同体。


我们重新定义了学校,学校是什么呢?学校应该是乡村和社区的庙堂,有三个功能:教育孩子、团结人们、引领社会。无论哪个国家或哪个社会,都有宗教、商务和政府的机构,但是它们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主张,但社会缺乏的是可以公众性的,能够把大家团结到一块儿,然后形成社会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共识的地方。


学校,也是一个乡村或社区学习生态的营造者。那如何定义学习呢?我们认为是学习者的足迹所至和人际关系所在。这样的定义,就不会把学习局限于仅在教室里发生,也不会局限于学校里,而是会伴随着这个孩子成长。而且,这样的定义,也就可以把学校、家庭和乡村或社区关联起来了。


我们重新定义了教师,教师是学习关系的构建者。如果教师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或者说传授知识技能,教师被计算机、人工智能替代的几率要大很多。但是教师开始建构学习关系的时候,应该可以说,我们的社会永远会需求这样的社会角色,这样的学校定位。


教师不是家庭和社会的保姆,而是家庭和社会最重要的“未来资产的专业经营者”。


同时,我们通过这样四个问题指导我们的课程、教法、学习和评价,通过专业信息化平台四位一体,而不是各不相干:


  • 第一个问题,我们让学生知道并学习什么?并能够做什么?简单来说,学生学到了什么?

  • 第二个问题,怎么知道学生学到了?

  • 第三个问题,学生学到了怎么办?

  • 第四个问题,学生没学到怎么办?


这就是我们做的 3.0 学校顶层架构设计。2012 年中关村三小北校区立项的时候,在立项报告里就提出来要建 3.0 学校,刚才提到的学校定位:教育孩子,团队人们,引领社会,就是那时候定下来的。在 2012 年学校拟定的“发展纲要”,明确这样定位的。


▲ 2012 年经蒲公英教育智库咨询团队深度调研协助,中关村第三小学学校发展纲要 ( 2013-2018 ) 正式颁行



学校该是怎样的?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做?


如果不重新定义学习,不重新定义学校,不重新定义教师,并且有科学和专业的知识系统支持,就会出现美国苹果 1991 年纽约和比尔 · 盖茨 2006 年费城的“未来学校”不“未来”的情况。国内的情景更加挑战,因为中文的教育科学中,缺乏“人的终身发展”、“沟通学”和系统“教法学”的学科知识。


3.0 学校的核心关键就是人与人相处之道,目前学校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学校,学习是个体的,基本上没有给孩子们提供空间和课程让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常常仅限于自己的一个班,图书馆等,十分有限。我们就做了一个架构叫班组群,还有校中校。


然后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校方、关联方这五方。在这个学校,专门架构了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家长参与学校的事情。这个共同发展委员会是由家长和老师共同组成,采用轮值主席制,没有一个专门的家委会。专门的一个家委会,很容易就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去看学校的事情;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是大家在一块儿讨论和做这些事情。


 四 

3.0 学校如何推动真实的学习?


先说什么是真实的学习。因为三维建模,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不用让孩子大学建筑设计专业毕业才开始接触怎么做 BIM ,小学生就可以进行三维建筑设计了。所以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每个人最能够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的学习是深度学习:非常复杂的交流沟通、像专家一样的思考、通过解决真实问题来学习相关联的一切知识等。


这样的学习有一个基本框架,由三个维度构成:第一个是学习事实,第二个是明辩思维,第三个是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


在 2014 年,我们整理了一份:学校教育共同体发展事项优先级,或 3.0 学校的框架。我们认为:


  • 首先最重要的是有品质的老师;

  • 第二个有好的家庭、学生和社区环境;

  • 第三个是物理空间,物理环境;

  • 第四是课程、教法和评价。


这里以中关村三小为例,介绍一下其中核心的东西:学校多样性的学习组织形态。我们说学校是乡村和社区学习生态的营造者,老师是学习关系的构建者。


我们看中关村三小的学校平面图,发现这是福建土楼的架构。土楼是全封闭的,主要起防护作用,但学校不应该是封闭的。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校中校的概念。我们目前特别是国内的学校都很大,四五千人非常普遍。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有意义的就是班级,其他的实际跟学生关系不大,我们认为这是不合适的。


我们需要把学校变得对个体学生更有意义,所以就出现校中校概念。一层楼是一个小学校,一个小学校四个班组群,每个班组群三个班,共三个年级十二个班组成,一个班40人左右,所以这个小学校四五百人。


这是什么概念?是美国或者欧洲一个普遍小学的规模,所以这是校中校。这个校中校在一块儿做活动,老师是一个集体。我们把对学生来说上千或数千人的学校,具体到四五百人的有意义的社群。



下面讲班组群,这是一个班组群的空间布局,其中有三个教室,三个教室外面有一厅,和一个卫生间,所以这叫三室一厅一卫。


这三个教室,是为三个不同年级的孩子准备的。三个不同年级相当于一个家庭里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老三,在这样架构下,孩子小学六年会与五个年级的孩子一块儿成长,一直会有两个比他高,一直有两个比他低,还有同年级的孩子。


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学会了怎么样尊重比他大一岁两岁孩子的“权威”,怎么样跟他们相处;还学会怎样关照和相处比自己小的“弱者”。孩子的这个角色,一直在相对稳定的动态变化。


大家看到教室与教室之间,这些墙是可以移动的。这个班组群的老师可以决定什么时候把墙打开,这两个班或者三个班合成一个。这样的学校空间和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关系的安排,放眼全球应该是目前的第一个。


从学业上来说,如果一个孩子语文学的好,这个孩子是不是可以跟上一个年级来学呢?如果数学学的差一点,是不是可以跟下一个年级来学?在这样的学校,我们就消除了跳级和留级的问题。


跳级和留级对于孩子最大的冲击是什么?原来有的关系没了,要重新建构。这样班组群的学习关系的组织架构,学生有三年的成长和适应空间,而不是世界各地传统的一年,就好很多了,因为孩子在不同事情上、不同领域里是不一样的,这是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视角来看班组群。


下面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老师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工作关系呢?


班级授课制,以美国小学阶段的包班制为例,一个老师所有主要课程全包了,好处是教师可以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去对待,但弊病就在于老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产生退化;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单调。中学的走班制也是同样,一位老师在一个教室里头也是孤独的,隔绝的。


国内学校实行学科制,好处是教师术业有专攻,弊病是谁都眼里只有学科,没有完整的学生。这是两个极端,一个包班制,一个分科制。



班组群的做法是什么呢?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教师不再单打独斗,而是以团队的形式,5+2 个老师负责这个班组群所有主要课程,老师应该是跨三个年级,这样的话教师还要为下一年考量,并要负责。


同时,老师之间要形成团队,老师之间要建构合作关系,共同专业发展。这些老师不仅教学科知识,还要跨三个年级(班级)担任孩子的导师。三年级一班,四年级一班,五年级一班都有学生是我指导的孩子。


这样,教师之间是矩阵式合作;对于学生来说,就不是一个班主任老师的单亲家庭,而是有五叔六舅七姑八姨的一个大家庭。孩子有事,总可以有一个自己相信的亲戚,可以去说,可以去求助。学生之间的欺凌事件,多是发生于没有成人/教师在周围监护的情景中。


这样的学习关系和空间架构,在教育实践中,需要系统专业的考量来支持和落地,否则不成。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每一个班组群的三室一厅一卫,这里头的男女卫生间的蹲位是女生是四个,男生是两个。那这一个班组群有三个班,一百来个孩子,卫生间够不够?


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呢?我们 2014 年给重庆一个当地最好学校之一按 3.0 学校的理念提供了建筑的概念设计。但是过几个月再看就被改了,为什么?说蹲位不够,按照国家标准不够,虽然实际上是够的。


如果 100 多孩子都只能课间时间才可以去卫生间,应该是建多少蹲位的卫生间都不够的。我们的做法是:老师就在客厅看着,孩子该去卫生间就去,只要控制好同一个班级,同一个性别孩子不好同时两个人去,就没有问题。所以一个班组群女生四个蹲位、男生两个蹲位,就都没有问题了。


在我们教室里头没有固定的黑板,没有三尺讲台一说,都是可移动,老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把移动白板拉到那儿都可以,这样老师可以怎么样的学习组织形式都可以,而原来是黑板固定在这儿,屏幕固定在这儿,学生只能面朝一个方向。



关于教师的全科、分科的事情,班组群和校中校的架构,对于教师的要求和发展路径是不一样的。


在 2015 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好教师的定义,包括三大块:第一个是关系;第二个是高期待;第三个是学生的声音。


应该可以说,无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是什么大学或机构,都还没有明确提出学校该是什么样的,老师该是什么样的。这两个明确之后,学校教育后面的路径就可以明确了。


关于教师的专业性和职业性,这是美国教育部网站上的,对于美国这个领域的梳理:


第一,法律和医学都有很明确的知识和技能规范,教育目前没有,这是整个世界性的教师专业化欠缺的问题。

第二,要有基于科学研究的标准和程序,医学有,教育没有。

第三,要有第三方评价,美国有,中国没有。

第四点最重要,作为老师应该是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展开教学,医生是这样治病的,但老师没有这样教学。


所以这些是要改变的。


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大家可以看 PPT。



现在,我谈一下学校的课程体系:和平之光,FLAMES of PEACE TIME。其中,第一个是金融。金融应该像读书识字一样,应该像扫文盲一样,存在于从小学一年级往上所有的学段。


金融的知识和技能,分析一下实际就那些知识,我们完全可以与数学、语文教育等等融合在一起,没有问题。


当这些孩子们从小就可以有相当多的金融知识,这个社会诈骗的事儿,养老金怎么解决的事儿,公平的事情,可以更好地解决,整个社会的金融认知水平会就会不一样。


小学做毕业项目,小学生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从 2016 年开始到现在,中关村三小已经做了三年。这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发展里程碑。小学答辩一次,初中答辩一次,高中答辩一次,到大学论文答辩还是事儿吗?孩子们自己选项目,选课题。而且他们不是写完东西交上去就成了,是真的要在老师专家面前进行答辩。


最后必须要讲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积极行为养成和支持,这是真实的学习的行为科学基础。按统计学分布来说,一所学校有大约 20% 的孩子是有行为问题或者有潜在问题的。其中,15% 的孩子如果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是可以把这 15% 左右的孩子照顾到,成为如那 80% 的学生。


积极行为养成和支持我们分了三个水平,分别对应以上三类学生。其中水平一,就可以基本上大体给这个学校一个筛选出来哪些孩子是80%。也就是把基本行为要求给孩子讲明白、示范了,学生可以理解了,做到了,这些孩子就可以知道并不需要特别关注。这样的事情,这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现在欠缺的。


这是基于行为科学和人的终身发展的相当完整的一个系统,我们学校和社会现在欠缺,我们的学校和家庭需要支持,这种支持只能来自于政府。民办学校一开始就要把那 20% 的孩子删除了,就要 80% 里的尖子,以避免面对这样的问题。


这两年,郑州金水区纬三路小学在积极行为养成和支持领域,做了不少很好的实践前行。



综上所述,因为时间所限,这是我对 3.0 学校的框架部分介绍,期望能够有助于学校领导者思考与改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关于全球教育共同体和邻家孩子


全球教育共同体,Global Educational Community,是 2013 年成立的。这是多个国家一块儿做的,我们提出来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真实的学习,通过全球性合作创造和架构这个平台,共同应对世界的问题,这是我们的愿景。我们的使命是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全球教育共同体的一员。特别强调不仅仅涉及到孩子,父母/家庭、老师、校方,还有其他的利益相关方都包括在里头。


全球教育共同体的核心价值之一是邻家孩子,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召唤。


在我们提出“邻家孩子”这个教育理念之前,过去几百年支持国际教育和全球教育的伦理理念是“国家安全”和“工作安全”,但这就会把孩子置于可能的“间谍”的处境,或你劣我优的零和竞争中。


我们提出了邻家孩子这个教育理念:无论世界哪里的孩子,乡村的,城市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作为成人来说,我们应该是支持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在一块儿玩儿,一块儿学习,一块儿长大,他们在一块儿相处得机会多了,他们能够更加互相的包容,他们互相的包容了,他们互相合作解决这个社会我们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机会才有可能,是这么一个逻辑。


我们提出的邻家孩子这个概念,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城市和乡村的学校,获得支持和实践。并且,只有真实的学习才可能把不同国家和文化的邻家孩子关联起来。


这个邻家孩子的概念,不仅仅是国家之间,还涉及到地区、学校、班级、家庭之间一个教育伦理关系的概念。架构有这样的概念之后,应该说大家就有了一定的准绳做好教育的事情。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打量一下这个旧旧的校园,怎样用最少的钱把她换个师生喜欢的样子?

好的教育不是传授,而是“遇见”

美国明星教师的55条班规:十分落地,更超有创意 


作者丨梁国立

来源丨据2018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教育财政研究所“第 129 期教育、财政与社会发展论坛”梁国立博士讲座文字整理

责编丨张磊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会议邀请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