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名高中生设计了个“减负神器”,解决写作业难题,还能缓解家庭矛盾 | 头条

以下文章来源于外滩教育 ,作者周滢滢


来源: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减负”政策推行了这么多年,如今,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究竟如何?学生的“作业量”真的减轻了吗?


近两年,因“陪写作业”引发的焦虑层出不穷。作业,已经成为影响亲子关系最常见的导火索。有网友戏称,平时“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


甚至有家长因为陪写作业,急出脑梗进医院。虽然这样的事例仅是个别,但是的确有很多家长被“陪写作业”所困扰。


这样的情况,显然与“减负”的目的相距甚远。在现有的升学压力下,“减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变了味,作业压力以及与之相关的家庭矛盾,丝毫不减。


这一问题引起了来自平和双语学校5名高中生的关注,“有没有办法给学生‘减负’,缓解因作业引发的亲子矛盾?”


她们组成Mediator团队,采访小学生和家长,在线进行问卷调查,设计出一款实操性强的时间管理小工具,并通过公众号、课堂讲座、线下活动等形式进行推广。


正如团组名字,Mediator是“中间人、调停者”的意思,她们希望能成为解决亲子矛盾的“调停者”


带着这一项目,Mediator团队参加了“中国大智慧创新研究挑战赛”(China Thinks Big简称CTB)。在2019年3月16-17日举行的决赛中,获得全国选拔赛一等奖,还将赴美国参加路演。


Mediator组员:饶思齐、胡旸(前排左起);

邢阳、李佳怡、徐乐清(后排左起)


 “中国大智慧汇创新研究挑战赛”由哈佛商学院和清华经管学院学者联合启动,鼓励中学生们发现、研究并解决身边的社会问题,口号是“Think Big,Do Small”(立大志,做小事)。自2012年开始,每年有近万名高中生参加比赛,对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进行学术研究和实践。它已成为最大的华人高中生创新研究和实践平台。


比赛结束后,Mediator还将跟进更多家庭的计划表使用情况,尝试推出新的版本。等项目成熟后,考虑联系厂家推向市场。


1


Mediator的灵感起源


Mediator团队的5名成员,队长胡旸,队员徐乐清、李佳怡、饶思齐、邢阳,均是来自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高一女生,她们因参加“中国大智慧汇创新研究挑战赛”而组队。


说起Mediator项目的灵感,队员徐乐清笑着说:“我常常目睹,正在上小学的弟弟和妈妈之间的‘作业战争’,双方都很委屈。”而其他队员的身边,也都有似曾相识的场景,于是五名女生一拍即合,决心找到一种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方法,缓解因为作业引发的亲子矛盾


“中国大智慧创新研究挑战赛”现场


Mediator团队设计并发布了一套在线问卷,最终,她们收到了超过300份问卷回复,主要来自江苏、浙江、上海这三个地区。


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家长经常为孩子的作业完成状况而操心。而对于“孩子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更有72.4%的家长认为,“孩子在自我时间管理上存在问题”;其余的原因还有“注意力不集中”“题目太难”等方面。


那么,小学生群体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团组成员又采访了平和双语学校的30名小学生,了解他们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是因为发呆、磨蹭、被游戏分散注意力,从而导致的拖延。


队员饶思齐表示:“普遍爱玩,缺乏自制力,是小学阶段的不可避免的,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个问题。因此,家长坐在旁边看着写作业的情况,非常普遍。”


与此同时,能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并根据计划按时实施的小学生只有10%左右;而家长在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时,大多数采取的依然是“给孩子讲道理”这一方法。


Mediator团组走进小学生课堂开展分享讲座


因此,Mediator团队计划设计出一款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时间管理工具。她们通过公众号的系列推文,详细介绍如何合理进行时间安排、设定评分系统 、细化准则、奖励机制等每一环节,教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DIY一份实用、有趣的时间管理计划表。


目前这一公众号已有300多位粉丝,团队还会跟踪部分家长,了解后续使用情况,再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


第一节时间管理计划课程推出后,队长胡旸的母亲也顺手转发了朋友圈,没想到很多同事朋友问胡妈妈,这个课程还有没有?希望能够了解更多内容。胡旸说:“这种来自身边人的认可,让自己很有成就感,也反映了家长群体在‘提高孩子作业效率’方面的迫切需求。”


2


战胜拖延的“神器”


在前期问卷调查中,Mediator团组发现,如果能有一款让孩子主动写作、按时完成计划的小工具,家长最希望达到的两点是,“实用性,能真正帮助到孩子”和“寓教于乐,让孩子做作业时尽量愉悦”


虽然市面上已有很多关于“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的方法,但是要么很笼统,只有理论上的沟通技巧;要么就是太死板,不够活泼有趣。队员徐乐清的妈妈,为了缓解与读小学五年级弟弟的这一矛盾,也尝试在喜马拉雅上订阅了相关课程,可是“听着都懂,一做都忘”。


为了保证这套计划表的实用性,她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团队成员路演展示项目成果


1首先是亲子共同参与问题


中国家长很希望孩子能有时间管理的能力,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帮他们获得这一能力。现实中的大多数情况是,家长为孩子制定好计划,学生只需要执行照做。


饶思齐说:“这样看似更高效,但是孩子感觉自己只能被“安排”。而这套Mediator计划表,正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商议,提前确定好一天的学习任务量。


比如,当你和孩子讨论完“这周末的作业和计划是什么”,就可以交由孩子自行安排顺序,这样可以锻炼他的时间管理能力,也让他清楚地知道,完成任务之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行安排。


2用适当的奖励,激发动力


奖惩制度,是时间计划中最大的分歧。很多家长担心,提供奖励会让孩子完成作业太有功利性,因此“只罚不奖”。


然而,团组却在采访中发现,小学生对于“奖励”的内容,并非家长们想象地那么功利,它可能只是一段自由地时间安排,可以看自己想看的书。


不过,为了保证奖励机制的有效性,她们建议,所有的奖励内容,必须要在计划实施前,通过亲子沟通和商议确定下来,并设定一些通用的规则,比如“孩子有没有故意拖延时间”“字迹是否工整”等,作为奖惩依据。


3保证亲子之间的平等沟通


为了保证亲子间的沟通平等,在Mediator “时间计划表”最后,还设计了“双向评分”的功能。


孩子和家长可以互相为对方表现打分,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平等。同时,当父母在向孩子提出要求时,也能知道自己在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不足。队长胡旸说:“这让家长和孩子可以对每一天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交流和反思,而不是停留在偶然的、口头上的评价。”


此外,为了增强趣味性,她们将计划表上将传统的日程,换成了魔术贴的形式。这一创意来自于《奔跑吧兄弟》的撕名牌,完成任务后,就可以撕下对应的魔术贴,后面则是对应的奖励


这样设计的妙处还在于,保证日程计划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实时调整。比如,某个时间点本应该完成某项作业内容,但是临时有变,想要去动物园玩耍,那么就可以将对应的魔术贴换个位置,提醒自己日后补上,不能“耍赖皮”。“先娱乐,还是先学习?”这个问题交给孩子自己选择并承担结果,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意识。


胡旸解释:“相比较市面上很朴素的,多是站在家长视角的产品,我们希望设计出真正让小学生感兴趣的产品。”因此,当她们走进了平和双语学校的小学课堂,推广时间管理计划表时,受到了小学生们的追捧。


“魔术贴”时间管理计划表


3


“作业困境”背后,有哪些问题?


在这场比赛中,共有250支队伍,从上万名参赛高中生中脱颖而出,进入了“中国大智慧”的总决赛。在决赛的两天里,Mediator面对来自哈佛、北大、清华、斯坦福等国内外高校的教授、资深学者和行业领袖们组成的专家评审团,经过项目展示评审、视频直播、案例研究、以及超过9轮的中英文多种形式答辩,最终获得总决赛一等奖。


有专家评委表示:“短短几个月时间,高中生们的研究能做到如此深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有的项目甚至已经达到了初创公司的水平,后生可畏。”


不过,在这次项目调查中,通过与小学生及家长群体的接触,Mediator团组也发现了很多关于“小学生作业”矛盾的深层次问题。


1课外作业压力,胜过学校作业


真正让孩子感到有压力的,其实不是学校作业,而是父母安排的庞大的课外辅导。平时放学后,家长常会视孩子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布置额外的作业内容。


有不少孩子抱怨说:“就算写好了学校布置的作业,还有课外辅导作业。反正都写不完,我干嘛不写慢一点?”没想到,小学生写作业慢、爱拖延地背后,还隐藏着这样的“小心机”,同时我们也要反省,是否把孩子逼得太紧了?



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中国几乎是校外学习时间最长的国家,平均每周比日本多10个小时,比芬兰甚至多20个小时。虽然PISA测试针对的是15岁中学生,但是“小升初”的竞争焦虑,早已裹挟了中国的小学生群体。


“主要是课外补习班,比以前更猛了。”采访下来,团组发现,学生一周的课外补习时间,至少三四个小时,多的则有十几个小时。培训班作业,加上学校作业,堆在小学生面前就很可怕了。面临升学的压力,家长们也表示“迫于无奈”。


因此有人认为,我们大力推行的“减负”政策,只不过让家长将孩子的时间,由学校转到了社会辅导机构。只要升学压力伴随的竞争焦虑还在,“减负”只能是一个口号。


2个性化的作业形式,难倒家长


现在小学生的作业,早就不是写日记、抄课文、做试题这些传统的“老三样”了,而是出现各式各样的“个性化作业”:比如拍摄身边的好人好事;手工制作传统工艺品;绘制所在社区的美食地图;甚至还有利用手机APP来完成任务等。“然而,这些形式新颖的创意作业,却让家长感到犯难。“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曾采访了一些深陷“作业辅导之累”的家长。有家长表示,一些作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落到实际中,就会变得形式化。比如要求拍摄身边的好人好事,为了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家长不得不配合孩子进行一些摆拍和表演,这样反而淡化了作业的初衷,变得形式化。


还有家长表示,这些作业往往超出孩子的能力范畴,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为了让小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家长总免不了出手帮忙,甚至“全家齐上阵”,“这不是给每天下班回来筋疲力尽的家长出难题吗?”


3应试指挥棒下的超前学习


Mediator成员李佳怡,和初中生们一起上英语辩论课,却明显感觉到,这些学弟学妹们的英语水平和知识面,都远远超过了三年前她读初中时的学生水平。“难道这一届的学生,比我们优秀这么多吗?”


团组在采访中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现在的家长,往往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为学生安排了大量的英语补习课。徐乐清感慨:“三年前,虽然也有学生考托福,但是很少有90分以上。现在这些学弟学妹们,100分以上的比比皆是。“


很多家长让孩子,从六年级开始考“小托福”(即初中托福,是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为全球11-15岁中小学生开发的权威英语能力测试);并争取在初中二年级之前,托福考试达到100分。这样在考取像平和双语学校这类国际学校时,能凭借超过90分的托福分数,申请英语免考。



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团组成员唏嘘不已,虽然她们曾经为了考上重点中学,也要补习奥数、英语,但是强度已经远远比不上现在的小学生们。


眼下,“作业问题”引发的家庭矛盾,还在继续;“减负”的大背景下,小学生们也依然辗转于各类辅导班和作业压力之下。


也许正如队长胡旸所言:“这些社会问题显然不是Mediator这个高中生团队能够去解决的。不过,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更高效地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让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更缓和一些。”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游戏式学习靠谱吗?

李镇西:学生教我当老师

科学减负,为“减负”正名


作者 | 周滢滢

来源丨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并系列化提供面向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优质在线课程。

责编丨芋圆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会议邀请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