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未来校园:最值得关注的八个设计趋势 | 头条

DETT教育设计 新校长传媒 2020-09-01


21世纪的教育,学习变革的重要特征是走向“情境化”。


所以走向未来学校的前提,是设计“面向未来的校园”,而面向未来的校园设计,绝不会“为了设计而设计”。今天的校园空间设计,需要本着服务课程和学程的自觉,规划未来学习方式的心态,将艺术作品、审美元素化为教育情境的努力,让设计带上“人的体温”,让每一个空间都拥有自己的性格与故事,让师生在校园里拥有更好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


设计的过程,即是研究的实践过程,蒲公英教育智库历时八年的实践与研究,聚焦21世纪最值得关注的教育原点,结合国内的教育政策,探索出符合中国未来校园设计的8个趋势——


//

趋势一:

校园环境步入3.0版——全学习生态系统

//


如果说学校环境1.0是解决基础的功能问题,2.0介入了审美与技术的革命,那未来的3.0必然是全方位促进学习的生态系统,简称全学习生态系统。


什么叫“全学习”?这个提法曾经熬白了智库设计师的头。他们致力于研究的是,怎样让——所有空间环境都可学习,有意识与无意识都在学习,全部流程动作都围绕学习,处处指向学习目标,无边界有秩序,让未来校园走向科学平衡的环境、空间、技术与文化校园生态建构,同时又让“全世界成为师生的学习资源”。


这样的校园从学习状态、学习内容、学习逻辑出发,形式跟随功能,空间支持“终身学习”目标,形成全时段泛在学习的有机环境。也就是说,环境成为课程的一部分,空间是学习方式的一部分,社区情境教育化、学校教育情境化,满足全球最优秀教育体系的共同愿望。


全学习生态系统校园


//

趋势二:

创建校园立体式研学环境

//


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教学法及学习模式逐步转向,更多的学习活动需要在室外开展,学习越来越多涉及到制作、模拟浸入式体验或者处理复杂数据。


怎么办?设计师们提出“校园内的立体研学”,科学而低成本地拓展资源与情境空间。


“校园立体研学”环境必须好玩好用,融合设计。我们以国家基础课程、学校校本拓展课程为依据,以学校自身特色文化主题故事,设计成一个个课程型景观节点,让校园每一处环境节点都能讲故事,串联成不同的研学岛屿,支持学生、老师、员工以及全球社区间的学习、探索和对话,带来更具合作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探索体验。


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参与环境互动,不但深入理解学校文化,分享意义和价值,还整合了校园各种资源,方便进行跨学科学习。


这样的学习真正实现将课标、教材、教学融为一体,将知识、能力、价值融为一体,将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将自主、探究、合作、展示融为一体,将学与用融为一体,以用促学,在用中学。


东江广雅学校文化流线图


研学


//

趋势三:

助力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的全能超级教室正兴起

//


当未来的学习趋向集约、高效,课堂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教学范围更加广泛,教育全面而更具启迪。空间将成为教育的一部分,不是简单的承载体,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也是从心理学、行为学层面上启发、影响使用者的重要因素。


对于教室的使用者学生及老师来说,他们对空间其实有着更多需求。芬兰教育者认为,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养成的场所,还是师生聚集,共同生活的“白天的家”。


超级教室出现的意义就在于,任何学校都可以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寻求一种或多种专属的教室类型,根据校园环境、课程特色、学生基数、教学要求等量身定制的超级教室方案,将满足学校从现状到未来的需求。


DETT全能超级教室,把一个100平米的空间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加以开发,一间教室,就能带来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超级教室将空间重构,与生活发生连接,带来更多生活化的气息,也为AI/大数据/5G环境支持预留位置,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学生在效率倍增,参与度增强的同时,也能在学习方式、学习进度等方面获得更多自主权。


简而言之,超级教室就是基于项目合作,基于团队展示,基于自主学习,基于自由讨论,基于休闲放松,基于工程设计等多样化的未来学习空间。


超级教室·重庆巴蜀小学新校区·DETT教育设计


全能教室的空间赋能


//

趋势四:

有效利用校园灰空间,增强“空间赋能于学习”

//


针对已建成校园,也需要做出适当调整,以丰富校园环境,将以教室教学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主的模式,提升师生与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交往能力。


调查显示,人们非常喜欢随意性的交流环境和自发讨论的场所,这给了校园灰空间发挥的余地,如果能充分利用加以设计,不仅能解决建筑空间不足的问题,更能在师生无边界学习和自发的交流讨论功能上发挥影响力,创造出自由开放的教与学氛围。


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艺术走廊


嘉祥架空层小学


//

趋势五:

注重跨学科空间的可持续性

//


随着越来越多学校开始升级学习方式,从单一知识、技能转向综合素养,从学科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从灌输走向探究,跨学科空间也备受关注。


跨学科空间设计鼓励合作,让基于项目的学习在真实的空间进行,调整空间以促进协作参与,满足学习者而不是教师的需要。其关键点在于学科之间的连接,这也是很多学校缩减学科空间,拓展跨学科空间的原因。


对于跨学科空间的研究,我们发现,一个空间所承载的功能和使用者并不属于某一个学科,空间本身的定位和教与学的方法,都影响空间的构建及使用。而跨学科空间的意义,不只是为了多学科使用的便捷性和兼容性,更多在于构建起一种立体思维模式和知识架构,让空间功能融合后1+1>2。


所以,在跨学科空间的设计及建设中,必须综合考虑空间的改建和建设,集合更好的管理和服务,打造可持续的学习空间。


成都万汇学校科学教室


重庆南坪实验金科小学跨学科项目工作室


//

趋势六:

图书馆正在成为一种复合型的学习空间

//


随着电子阅读的兴起,传统图书馆已经很难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


复合型空间的产生,首先来自于功能统整的需求。在设计诸多的各项功能空间时,我们设计师发现,有些功能区块有较为相似的情景,为了满足用户快捷、高效、充满体验感的使用需求,综合化的区块空间应运而生。


比如学校图书馆,今天我们把它全面设计成复合型的学习空间,支持更多学习方式的展开,更加充满学习性、体验性、生活性、科技性,一个学校的图书馆成为反映其教育理念的核心体现区。


在未来,学校图书馆空间利用会朝着跨领域的多元化支持去发展,这要求有更多的可操作空间被考虑,甚至,整个学校变身为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其功能从单一建筑中解放,通过合理规划,延续腾挪到校园利用率较低的区域,使它们焕发新的能量。


图书馆


综合图书馆


//

趋势七:

主题性、故事性、参与性成为学校新型运动空间的核心

//


健康、积极、有趣的体育运动对孩子心智的帮助,在现今的校园越发受到重视,而平板、手机各种智能设备迭代更新的网络时代,更需要有符合儿童成长特征的环境空间,这就是我们设计校园运动新空间的根本缘由。


学校运动新空间设计宗旨:以“主题性、故事性、参与性”为主导,并配合多元环境考虑,将常见构筑物、空间空地、高差关系、单一功能、建筑结构、景观小品等与儿童景观因地制宜、特性、丰富个性化的结合,充分考虑经济实用、环保可持续。运动新空间将为学校带来多元、积极、充满和谐氛围的综合性空间,成为学生运动、学习、休闲、交往和集会的场所。


巴蜀小学装置与运动的结合



北京新英才运动空间


//

趋势八:

建构“校园品牌生态圈”,让学校品牌IP化

//


新IP时代,学校品牌该如何设计?面对信息互联时代,从教学日常到品牌建设,我们需要的不是以信息传达为中心,而是以人的连接为中心,是一套带动学习和文化的驱动体系。


这个驱动体系从学校内涵发展、人的协同发展、文化环境发展三个维度来实现,但“人”才是价值的载体,品牌符号需要突破形式美学,从内涵情感出发,创造具有原创性的动态价值符号,并对时空、地域、人进行延伸和探索,形成物与人的系统化链接,实现可持续性、开放性及包容性的品牌生态。


学校品牌设计也将从工业时代的“规模化识别符号”,转向打破思维边界,建构“教育品牌生态圈”,让学校品牌IP化。

教育品牌生态圈


“教育品牌生态圈”,就是将各种功能性的学校特质进行整合梳理,建立完整的品牌集群,形成IP化的品牌生命力,围绕学校内涵发展、人的协同发展、文化环境发展三个维度,为教育品牌蓝图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


品牌


基于以上多个环境与空间层面的研究成果,蒲公英教育智库(DETT)一直坚持在多年的学校设计实践中反复论证。


随着对学校深入的了解,我们发现,学校就是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如生命系统一样,拥有会造成综合效应的一系列相关流程,总是在适应和进化,并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动态关系。而教育设计,正是将这种关系以美学的方式重构、以技术的手段升级、以创新的机制应用,以实现未来学校研究的现实意义。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从0到1,一所通往未来的创新学校需要经历哪些修炼 
这所学校取消了教师办公室竟然有惊喜!10招帮助老师提升幸福感
教育,是一场师生相互遇见的“美学散步”

责编 | 陶小玮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