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没有捷径,除非你我互为捷径。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教育的进步。一部近代文明史,就是教育和科学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历史。18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让人们逐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今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
智能时代,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环节将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社会结构、职业分工将产生重大调整。教育亦不能置身事外。
5G 、人工智能、物联网、AR 、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产生革命性影响,从而进一步释放教育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潜力。
在不久前举行的“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指出,智能时代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实现更加多元、更加精准的智能导学与过程化评价,促进人的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将改变教师角色,促进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到知识建构的转变;人工智能赋能学校,将改变办学形态,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校的服务水平,形成更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治理,将改变治理方式,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资源配置的精准化,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科技正在为时代发展赋能,而教育则需要为科技发展助力。要想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定需要输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未来人才。
2018 年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布首轮录取榜单,学校根据“学术能力、人格特质、全球愿景”三个方面筛选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全球顶尖学府在选拔学生时,开始倾向于挑选具有特点的国际化人才,而不是成绩最拔尖的那一类。
时代在变化,人才的需求随之变化。相应的,作为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教师,其角色必然要围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重塑。正如著名课改专家钟启泉教授所说:“我们要求教师不停留于片段性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更深入地学习现实与学术体系的原理,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与智慧的力量。”
由知识的二传手,转变为培养质疑和创新精神的引路人,教师已然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成长是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教师应该如何重塑自我,或者说需要经由怎样的职业发展路径,才能更加适应未来教育变革的要求?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发展与专业成长围绕着以下 12 项核心能力:
教学与课程设计、了解学习者、课堂管理、掌握学科知识、资源管理、学习成绩评估、信息技术整合、自主专业发展、包容性教育能力、多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理解教育政策和实践。
每项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业界专家学者们提出过各种实现途径,总结起来,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未来的教师要首先具备一种“根素养”——学习力。
-2-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教师成长来自学习力。
当下,学校的学习方式在深刻变革,我们的学习样态、管理方式、知识呈现方式等都在变化,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比如,今年开学季,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就刷爆了朋友圈,当别人还在谈论、憧憬 5G 的美好未来时,这所新学校已经宣布正式迈入 5G 时代!
港湾学校是一所按照“创建世界一流教育”的战略目标,重点打造的一所优质新学校,也是前海自贸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该校理念超前,作为全国首个 5G 学校,新技术来的绝不仅是网速更快,还为创新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5G 技术与学校管理、课程开发、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可以实现 VR 直播、5G 课堂等,实现了全时域、全空域、全受众的学习环境,突破教育边界,真正改变了教育与学习方式。开学典礼上,借助 5G 网络结合 VR 直播技术,通过 8K 超高清视频在全球直播,在网络上许多与港湾素未谋面的人,看到了这所新生学校的创新力量。
未来,像这样的学校会越来越多,科技会越来越多地为学校赋能,改变办学形态,拓展学习空间,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然而,社会上大部分老师的学习方式却似乎还停留在十年、二十年之前,很少有老师会主动探索自己的学习方式如何变化,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断崖——一个学习方式没有太多改变的老师,正试图改变孩子们的学习方式。
-3-学校在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困惑
老师需要变革学习方式,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然而,老师的职业特点,很难保证群体性、持续性的专业学习。老师往往被困在繁琐的工作之中,如果在学习上给老师太多要求,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
蒲公英大学曾做过一个关于教师专业成长培训的调研,有 71% 的老师表示“授课压力大,学习精力不够”是目前学习中最大的困扰,甚至有 14% 的老师表示,职业开始出现倦怠。在回答“你希望在哪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这一问题时,不少老师表示,希望学习的时间地点能够更灵活,学校能给老师更多制度层面的支持,让老师拥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性。
另外,个别老师的成长很难带动群体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每个学校都有成长型和专家型的教师,这些教师是学校的明星,也会给学校增光添彩,但是当外界对学校进行评价的时候,很难以几个明星老师的素养,去评价整个学校的师资。
此外,教师的学习成果如何真实地迁移到课堂上?如何降低前沿教学理念落地课堂的阻力?教师授课任务繁重,如何让系统学习更高效?怎样以有限的培训经费,促成全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是困扰大多数校长和老师的问题。
于是,不得不提到效果学习,它是指向学习者行为改变的学习。有句话说得好:一切没有反应在行为改变的学习,对于老师来讲都是无效学习。
-4-指向效果的教师学习方式——用以致学的混合式学习
经过多年研究,蒲公英大学总结出了一套指向效果学习的教师专业学习方式——用以致学的混合式学习。
它具有四个要素:符合学习者需求的内容;指向实践的练习;以群体推动深入思考;学习成果的输出与留存。
教师混合式学习应该怎么进行?
我们将从线上获取内容,利用线下场景,借助群体的力量,保证效果的输出四个方面进行解析。
为什么要从线上去获取内容?
第一,线上是高效率的信息传达方式,利用传统的信息传达方式很浪费时间,如果是线上的平台,可以将传达时间大大缩短。
第二,线上学习可以让学校更好地去组织学习,这样就有利于学校师资力量的整体提升。
第三,线上学习有利于阶段性进度的反馈和效果监督。很多学校常常组织线下的学习方式,虽然临场感很强,但是在线下学习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如果老师的学习出现问题,学校领导者很难发现并进行更改。
如果用线上学习,时间会被拉长,学习可能会被稀释到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段内,那么在阶段性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用信息技术抓取老师的行为,并及时反馈和做出调整,保证成果的实施。
第四,线上内容有利于反复学习。学习并不是一个单线程的过程,它需要不停的往复、消化、不停结构化。只有反复学习,才能最大化学习效果。
相同的学习内容,运用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身上效果却有很大差异。差异在哪里?多年的学校服务经验告诉我们,差异就在学校对学习的支持。
聪明的学校会为线上学习,制造更好的线下场景。在学校里去做这样的学习有一个好处,就是老师学习的场景和他在教学工作的场景,是完全统一的,他的学习内容可以零时差的迁移。比如头一天参加了一个教研活动,第二天他就可以将学习的心得体会、理念等运用到他的课堂上,马上进行效果转化与验证。
此外,线下的场景可以让教学活动和学校本来要做的教研活动结合,不会给老师增加太多压力。老师的工作和学习节奏、生活的节奏没有被打乱,这更有利于老师日常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不是一个单向性的事,学习的本质是对话,对话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学习也不应该是对观念的消费,而应该是对思想的创造和再创造。
对于老师来说更应如此,老师不应该只是用自己的嘴去重复别人的观点,而应该有和专家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很多观点进行放大、扩展和再创造。
有一句话被广为流传:一个人能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却可以走得更远。社群性学习能让你找到价值观一致的同伴。
学习没有捷径,除非你我互为捷径。
混合学习的第四个层面是效果输出。我们在做一些短期培训的时候,没办法要求老师在短期内,马上拿出一个非常漂亮的成果。但是对于线上学习来说,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因为线上学习通常是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我们就可以给老师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达到更好的效果输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输出可以做到交叉立体的成果输出,有短期的、中期的、长期的目标。同时,作为老师有个人的成果输出,而作为参训的学校,也将有一个大的整体输出。
关于效果输出,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知识图谱。它可以用来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知识的内化,二是社群方面的学习。
知识的内化无法通过线性学习完成,而是需要不断的、间隔的重复和回溯才能真正实现神经网络内化。社群方面的学习是为了改变成长型的老师走在前面,其他老师跟不上的情况,我们希望大家可以共同学习,成长型教师可以带动普通教师。
知识图谱可以是群体化的知识网络,每一个网络的节点都可以由老师们共同建构,最终会形成学校校本化的知识结构。
它能给学校带来什么?
帮助学习者以结果为导向: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知道构建知识图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他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注意,学习变得更有效率。
学校教研成果的留存与显化,构建学校知识库:帮助学习从零开始去构建知识库,把学校多年的校本化的东西留存下来。
学习型教师团队的生成:在构建图谱的过程中,教师是很有成就感的,有助于帮助老师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5-混合式学习在一所小学这样落地
混合式学习,将让教师的成长真实发生。然后,知易行难,对于很多学校来说,混合式学习如何操作依然会有困惑,比如:学习的节奏应该如何把握?课程搭配怎样才算合理?教师监督如何进行?我们以华福小学为例,作一个解析。
华福小学地处重庆市九龙坡区,是一所于 2013 年 8 月开始独立办学的以“幸福”为办学主题的学校。校长及教师曾多次参加过蒲公英教育智库举办的创新年会及主题峰会,十分认同和信任蒲公英的价值筛选标准。
蒲公英大学的课程设计师与牟校长沟通之后,结合学校需求及多年沉淀下来的教师培训经验,为华福小学定制了一套完整的教师能力提升解决方案:
>>线上内容的深度定制
华福小学希望进一步提高班主任核心素养,同时加强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课程设计能力。
班主任方面的学习需求由已经完全打磨完备的班主任线上研修营来满足。而其他学科方面的需求,由课程设计师及学校老师共同定制设计——课程设计师从蒲公英 1000 多节的课程库中,依据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教师核心诉求推荐课程表单,然后由学校相关科目的教师来讨论、选择和组合课程包,最后经过课程设计师的建议进行调整、最终定稿。
这样形成的定制课程内容,既符合学校发展需求,也适应教师个人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暗合学校的办校理念及价值观,真正做到让最优质的专家资源为教师日常专业学习服务。
>>社群学习的深入开展
学习如果仅限于“看视频”,标准也仅仅是“看完就完成任务”的话,学习效果也就难以得到保证。
结合华福小学的具体需求及开课时间(课程时间正好横跨暑假及学期初),课程设计师设计了一套社群学习方案:参训学员以 5~10 人为一组,除了日常反思作业外,还需要以小组方式进行合作主题探究及头脑风暴,暑假期间以线上研讨为主,开学后改为线下研讨,并与日常教研活动相结合。
华福老师们组织的线下研讨会
所有研讨均需指定小组成员进行记录,并形成研讨报告。
>>课程效果的及时跟踪
除了交付课程内容,蒲公英大学也向华福小学交付了学习解决方案、学员学习手册、组织者执行手册、研讨指导手册等资料,帮助学校更好的配合执行。
同时,督学团队每周向校长反馈一次学习情况,并将日常反馈发送至校方培训统筹人员及各学习小组组长,帮助管理团队更好的掌握教师的学习情况。
在研训结束后,蒲公英大学将向华福小学交付学情报告,包括各位参训教师的学习及作业情况、优秀作业选录、个小组优秀研讨报告选录等,方便学校对此次培训进行总结和复盘。
>>特色活动:共创知识图谱
在蒲公英班主任及助教的 指导下,华福小学的学员将以小组研讨的方式完成一项重要的结业任务:绘制知识图谱。
华福参训老师共同绘制的知识图谱
从小组到学校、从主题到学科,从核心知识点到课程内在逻辑,参训学员需要把所学知识掰开、揉碎、重组、内化……这样的知识图谱也将为学校的日常教研活动提供帮助。
蒲公英大学自 2015 年成立至今,一直以重构教师学习为目标,先后服务 1000 多所 K12 学校。我们希望与全国各地的学校组成“教师成长效果学习联盟”。蒲公英大学提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校提供学习场景,其他和我们拥有同样价值观的联盟校将和我们一起,用设计改变学习效果,共同构建教师效果学习的知识图谱。
未来的教育将进入一个“能者为师”的时代,未来的教师一定是更加多元化的。只有多元化地终身学习,才能成就教师专业成长;只有每一个学习体之间形成合力,才能共同走向一个非凡的时代。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国庆特辑 中国未来校园:最值得关注的八个设计趋势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提“教育强国”
教育,是一场师生相互遇见的“美学散步”
责编 | 张磊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