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中层团队真正成为“四梁八柱”,这所学校的做法让人拍案叫绝 | 头条

韩董馨 李建华 新校长传媒 2021-12-23



当教育改革走进全方位重构的深水区,学校发展的重点开始逐渐聚焦文化升维、组织再造、关系重组……一个我们熟悉的领域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层领导力。


如果说校长领导力决定了学校的“顶”有多高,那么中层领导力则决定了学校的“底”有多厚。在学校生长发展的枢纽环节,中层团队如何领衔于其中,真正成为学校这座“大厦”的四梁八柱?


2019年底,《新校长》杂志“中层领导力”主题研学在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举行,学校校长和中层团队以11个主题报告,多维度地展现了这支团队的思考、故事和实操,3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访者,包括小新君本人,都被他们的讲述震撼。


学校究竟该如何激活中层?这个群体最美的状态长什么样?下面是本次主题研学的精华内容,供各地教育同仁参考借鉴。




______

共识:愿景的长跑


 ○ 一所学校应有“热气腾腾”的学校文化 


奇点大学的创始人萨利姆·伊斯梅尔讲过,想要打造一个指数型思维的组织,设定一个宏大的愿景十分重要。愿景是学校文化的源头与归宿,我们讨论一所学校的中层领导力,学校文化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中层领导力指向愿景的达成,而学校文化则是发酵中层领导力的酵母。


“文化是一种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它的最后成果是集体人格。”这是余秋雨对于“文化”的解读。以同样的眼光看待学校文化也如此,它理应成为全校师生教育生活的方式与价值,最终形成这所学校的集体人格。这让我们再一次领悟,学校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它应该融在心里;学校文化不是云端高冷的,它应该热气腾腾。它裹挟着大家,让人人共熬一锅汤,每个人都在使着劲、出着汗。


艾瑞德国际学校有被自称为“六脉神剑”的学校价值观。


一个核心理念: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办有温度有故事的学校。


两个发展目标:教师——有温度、有高度、有故事、有本事;学生——眼中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力。


三观:每一位教师都是珍贵的存在;每一位学生都是美丽的不同;每一位家长都是重要的链接。


干部四种人:与师生保持最近的那个人,让学校保持沸腾的那个人,坚守办学价值观的那个人,把学校带向未来的那个人。


教师成长“五件套”:研、读、写、讲、种。


学生成长“六个一”:露过一次营、穿过一条谷、经过一种爱、访过一座城、趟过一条河、翻过一座山。


艾瑞德国际学校李建华校长,将管理视为赋能,将赋能解读为赋愿、赋爱、赋信、赋行。而赋愿,就是赋“愿景”、赋“价值观”,这是能让团队走得更远的关键;而赋愿是否成功,则在于能否更好的赋爱、赋信与赋行。


可见,让学校文化“热气腾腾”的,永远是对人的关注。唯有对人内在的需要、外在的成长、参与和联结的关注,才能将学校的“愿”和每个人的“愿”合二为一。而中层领导力,就会在这一片“热气腾腾”中悄然“升腾”……




 ○ 中层应成为共识传播的介质 


学校共识究竟如何达成?中层是共识传播最关键的介质,而这种传播也有三个途径。


 ① 距离感消弭,让学校没有死角 


当90%的人都认可我们的办学理念时,另外那10%的人就成为了学校发展的盲区,如何突破盲区,我们强调的是“关注到每一个”,让学校不存在死角。


学校为“每一个”做了很多安排:“一个都不能少”的活动参与制度;特色节日营造的“人人都是主角”的氛围;为每位过生日老师发蛋糕券;为家中有子女参加中、高考的教职工发放粽子和糕点……


艾瑞德干部观中第一条就是,与师生保持最近的那个人。如何近?那就是跑得远一点,看得远一点。只有先“远”,才得以“近”。


 ② 潜能的抵达,让老师向美而生 


无数老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为老师进行的平台搭建与潜能激发多么重要。艾瑞德为老师搭建了很多平台:


专业发展平台——聚焦课堂、教科研和教学基本功。


项目统筹平台——大型活动的项目负责制让很多老师成为项目负责人。


学科活动平台——丰富的学科活动中让我们看到很多老师的想法在闪光。


综合发展平台——学校“土书”发行、教职工运动会、读书故事分享、一亩田种植,老师当中的一个又一个明星被发现。


不得不提的是,这些平台的搭建绝大多数源于中层。


约翰·穆勒说过:“原则问题想要落地,都要转化成技术问题。”共识传播这个概念很大,要去思考如何转化。一个中层,要具备一种本领,就是能找到具体而有效的方法论,然后构建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逻辑。所以,搭台子也好,善激励也好,这都是技术性的问题,我们要有这样的转化能力。


 ③ 自我的陶熔,让自己更加通透 


中国人常讲,修己达人,只有先修己才能达人。所以,中层,如何成为共识传播的介质,第三个要点就是:自我的陶熔,让自己更加通透。


艾瑞德的中层都经历了从一名老师到一名干部的成长路径:做教师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沉潜扎根;做班主任让我们学会了责任担当;做到年级主任我们开始思考如何继承如何创新;做部门副主任我们开始学着平衡决策与执行;做了部门主任我们要懂得如何统筹铺排……但最终我们都会明白一个道理:人生是价值观的长跑,善良是最靠谱的竞争力。




 ○ 掉线不掉卡:共识的坚守是全体中层的长期主义 


艾瑞德国际幼儿园王彦月园长,在2018年的5月11日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命名为“幼儿园的小美好”。从那天起,她就开始了每天的公众号写作打卡,记录幼儿园每日点滴,一天一篇,从未间断。


2019年3月份,王园长诞下生命中的二宝,即便住院的时间,她依然没有断卡。她这样写道:“生孩子之前我在微信群里发了一句调侃的话:‘大家准备好,我可能随时会掉线哟!’生完孩子我在医院住了三天,那三天没有打卡,我难受得不行,因为当时我已经写了300多天。走过了10天,走过了100天,走到300多天的时候,写作这件事情于我而言,已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了。所以我想了一个办法,买了几个空白的本子,每天手写记录,再拍成图片发给园长助理,她帮我转换成文字再发布,就这样,我的写作没有掉线。”


同样坚持每天打卡写作的德育中心主任陈琳在谈到坚持写作时说:“坚持写作并在微信公众号上打卡对我来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像履行任务一般,怕写不好,怕被笑话;


第二阶段:慢慢把握住心态,不是为了他人看到而写,而是为了“用笔说话、用笔沉淀自己;


第三阶段:写作,不是工作的一部分,写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部分,于我而言,非常重要、很有意义。


“写一写,不仅仅是一种写的仪式,更是一种坚持的姿势。没有人逼着我写,也不是为了什么而写。写,变成了生活里烟火气息的那一缕,不写,就觉得不是日子了。”


全体中层对于“写”的坚持为我们带来了什么?看得见的是学校145位老师开设公众号,写出了11829篇教育随笔,合计1200万字。而看不见的呢?是我们把对共识的坚守变成了全体中层的长期主义,也在成为全体师生的长期主义。


除了“写”之外,教师成长“五件套”中还有“研、读、讲、种”。这其中的每一项,在老师们一件件穿上身之前,中层都要先套在自己身上,炼成自己的“铁布衫”。


如今,共识二字对于艾瑞德全体中层来讲,正如一呼一吸,它没有到什么高深的地步,而是在时间的加持与自我的坚持中,成为我们共同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



______

共情:你我的走近


 ○ 管理学就是关系学 


“管理是爱出来的。”在谈到“赋爱”时,李建华校长这样说。


在艾瑞德,“教育等于关系加联系,教育等于爱与被爱。”是众所周知的两句话。然而管理本身也是关系与联系的载体,也是爱与被爱的体现。艾瑞德中层管理当中的“关系”处理主要可以体现在三个过渡:


一是从专注于专业能力的提升过渡到专注于综合能力的提升,如关注人际网络的发展和建立;


二是从专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渡到专注于他人价值的实现,如成就他人和团队要先于成就自我与个人;


三是从专注于个体的付出与奉献过渡到影响他人付出和奉献,如中层不应是学校唯一奉献的团体,学校每名教职工都应乐于奉献。


张明是2017年才加入艾瑞德的一名老师,两年多的时间不长,但她觉得自己经历的成长重新界定了这段时间的意义。


如果说2018年的南京的班主任培训她只是一个参与者,那么2019年的北师大骨干教师研修,她则成为了一名组织者——包括集团领导、学校领导在内共68人研修班的“班长”。而在这之前,她已被推上了一个又一个平台:教研会上的分享,班主任培训会上的发言,不同类型活动的主持。她说:“至今回忆起自己所接到的一个又一个任务,都不得不佩服那些曾‘推我一把’的中层领导的胆量,因为我还只是一名基层的教师。没有足够的信任,我想我是站不稳那些台子的。”


除去“信任”之外,让张明难以忘怀的还有“温暖”。2019年8月,她的孩子被查出孤独症倾向,必须住院治疗,那个瞬间被她称为是人生的“至暗时刻”。那段时间她的工作的确受到了影响,而她的情绪被中层看在眼里。她的年级部主任李娜发信息给她说:“工作上的事情我来解决,你现在的任务是先照顾好孩子。”一番话让她一下子踏实了。她永远记得那段时间中层干部对她的“偏袒”:把最难得的时间留给她,把最棘手的问题留给自己。


“一年中,我和中层之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一件件小事,但一件件感人的小事,一幕幕温暖的画面,让我在温暖中成长,在感动中进步。”张明的表达很朴实,却很真诚。


和张明一样,英语老师石鹤也是一名被中层“偏袒”过的老师。刚入职时候的她156斤,觉得自己是个nobody,然而就在她存在感最弱的时候,年级部主任李丹阳对她说了这样一段话:“石鹤,你长得很明媚,而且你的优点就像是一双翅膀长在你身后,你自己看不到,你需要这样的机会去发现自己的好。”


自那以后,“这样的机会”仿佛真的来了——参与出版社征文活动并获奖,成为散学典礼的主持人,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作为教师代表进行学习分享、校级公开课展示……


经历完这一切,如今的她打趣道:“刚开始我自恋的认为是丹阳主任偏爱我,是学校偏爱我,可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他们是爱每一个人,只不过让你觉得你是被偏爱的那一个。”


“管理学就是关系学”的简单理解就是,管理其实就是拉近一段关系、维持一段关系、成就一段关系。而拉近、维持、成就的关键可以用李建华校长提出的“学校发展的暗物质”来总结:信任、看见、托举、影响……这一切最终还要归于对人的认识与理解。



 ○ 论“摆渡人”的自我修养 


说到中层,刘浩然将其定义为“摆渡人”。如今已是艾瑞德校长助理兼小学部主任的她不止一次扮演过这个角色,也见证过身边的学校中层完成过一次又一次的“摆渡”。她将这种“摆渡”理解为:我先走向此岸的你,再与你一起去往我们共同的彼岸。所以,摆渡的前提是你我的走近,目标是共同的发展。


中层如何完成摆渡?她提到了三个需要:一艘船、一个渡口和一个彼岸。



一艘船相当于我们的管理工具。学校应能够打造出合理的造“船”工具供中层团队使用,这其中包括了团队愿景、标准体系、授权机制、沟通通道和反馈系统。“摆渡人”的任务就是合理利用工具,造一艘安全、结实的船。


一个渡口相当于任务驱动。学会布置任务是每个学校中层的必修课。布置什么任务?给谁布置任务?如何布置任务?任务完成后如何反馈?我们不能把“布置任务”简单化,那样你收获的可能只是任务的完成,而真正好的任务布置能够达到“驱动”的效果,驱动着老师通过任务,来到你正在等待他的渡口。


一个彼岸是相当于目标愿景。教师与教师的阶段发展目标不同,但愿景可以是相同的。摆渡人必须意识到这一点,看似把不同的人带到了不同的彼岸,但是那绝不是孤岛,我们最终都要站在同一片大洲。


如果要问作为“摆渡人”的中层最重要的自我修养是什么?那就是在“摆渡”的过程中,修炼得看不见自我。就好像糖葫芦中间穿着的那根杆子,大部分是看不见的,但它又那么重要。正如陈琳主任说的“卸下利己的皮囊,披上利他的盔甲”。



______

共振:知行的合一


 ○ 领导力的关键在于领导思维论 


中层角色的最重要价值曾被理解为“执行”,然而当我们今天重新审视“中层领导力”的时候,应该看到它的价值应在于不依附于上级却能出色地完成上级完成的任务,因为在“完美执行”背后一定有“妥善思考”,所以,中层的领导思维应该是其领导力的关键。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判断、去解决问题,正在成为艾瑞德这批年轻中层所必修的内功。


对于艾瑞德行政中心主任翁文千来说,她的身上还有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学校的戏剧教师。戏剧专业硕士毕业的她在踏上行政的管理岗位后总有一层抹不掉的专业情结,就是戏剧教学。如何走好管理与教学的平衡木成为了她中层之路上必须直面的问题。


马竞是艾瑞德实行年级部制扁平化管理后第一批上任的年级部主任之一。她形容最初的年级部管理现状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第一次年级部主任碰头会上,大家总结了当时遇到的很多困难:光杆司令,手下无兵;没人拿你豆包当干粮;信息上传下达消耗大量精力;重复性工作反复做,工作效率低;各个部门随意调配……大家开始思考年级部有意义吗?意义何在?


陈琳在成为德育中心主任之后发现德育工作琐碎、繁杂是她之前所未曾料到的。剩饭剩菜问题、班级路队不整齐的问题、乱丢垃圾问题……她曾不止一次地想,德育工作的切口到底在哪?又该如何操刀?


发现问题之后,她们展开了同样的头脑风暴:作为中层我们信奉的价值准则是什么?基于教育原点的思考下我们要给学生带来什么?如何进一步梳理中层职能下的任务框架?自己所在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又能够借力做什么?


只有思考清晰,才能行动有力,调整思路之后的她们重新上路了。


翁文千选择了加强戏剧教研组的建设,从一开始的学校只有她一人是戏剧教师,到现在有了由四名戏剧教师组成的戏剧教研组,团队的带领与教师的培养使得她看到了戏剧教学的更多可能,而行政工作的切块清晰、落点到人,也使她逐渐找到了管理与教学的平衡之道。


马竞所代表的年级部主任们通过反复思考与讨论摸索出了年级部管理的抓手:


① 做好年级部工作计划。在学校行事历的基础上根据年级部情况制定出更详细的方案,将一学期的教学、德育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


② 开好四会。四会指班主任会、备课组长会、年级教师例会、每日三餐前学生年级集会;


③ 年级部内部赋能。形成年级部智囊团、年级部项目负责CEO、年级部学生管理团队,使得年级部工作与每位老师和学生息息相关;


④ 提升年级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探讨让年级部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办法。


陈琳则规划了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样态,光盘行动、校长助理午餐会、班级行走一条线、“艾”劳动课程模式……围绕“立德树人”,围绕“五育融合、德育为先”,陈琳带领德育中心不断扎实着艾瑞德的德育工作。


曾有人说,中层要“有校长的视野,做中层的事情”,中层的教育观、发展观、学生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中层领导力的提升绝不是简单的管理技巧的获得。理解了这一点,艾瑞德的中层会努力通过系统思考,在对现代教育与学校的理性审视中认识教育、学习管理。




 ○ 躬身入局:中层的作业即“做业” 


平均年龄32岁,大部分走上中层管理岗位不满3年,如此的中层队伍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活力、肯弯腰、愿流汗。


李建华校长在谈到“赋行”时指出:行就是做,教育是个动词。一所学校的管理文化不是把口号和理念放在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当中。怎么做?在爱中出发,在事上磨炼,在做中精进。做就是方案;做,就是答案。艾瑞德的中层干部必须会做,会讲,会写,会说。我们所有的表达都是做出来的,我们一定要让雨水、汗水和泪水搅拌在一起。


陈琳主任说:“要爱就爱上坚持,要做就做成钉子。德育,坚持做钉子。”“你不会爱上一片你没有踏上过的土地,你不会留恋一份没有滴过汗水的工作。”马竞主任说:“曾国藩讲‘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动’。我们也坚信做小事也可有功,年级部工作必须从小处着手,我们就是这样一直边做边想,边想边做。”


第一现场、第一时间、第一反应、第一手资料……正是如此的躬身入局,才让我们看到了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艾运会”上那面震撼全场的由49位生活老师托起的10*15米的国旗,才让我们看到了两届国际周上61米的T台和70字样的舞台,才让我们有了“全体中层体验跟校车”之后的校车工作的再提升。


中层的作业即“做业”,中层领导力,从“做”中出发。



______

共舞:幸福的席卷


 ○ 领跳一场集体舞 


作为学校英语学科的负责人兼国际交流中心主任,薛静娴在谈到“构建有温度有故事的教研共同体”时说,教研共同体的构建让我们看到从学科教研到融合教研的可能,这其中教学主任不再是自己埋头苦干,而是要通过沟通力、协调力去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就好像是借助教研的平台带着全体教师来跳一场集体舞。


同样领跳着“集体舞”的还有后勤中心主任赵宗新。他认为后勤团队的建设必须与学校整体的发展保持同频,只有一支有情怀、有文化的后勤队伍才能够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所以,后勤团队不仅要自己“能舞”,还要与师生“共舞”,从而与学校“齐舞”。


教研共同体的构建与后勤团队的建设看似属于不同的管理范畴,但其实质都需要中层能够跳下舞池,根据不同人的角色编排一场集体“华尔兹”,舞出各自的明亮。


薛静娴的具体做法是:寻找一个实在的点、借助一个助推的力和营造一个磁性的场。


寻找一个实在的点,让教研的本质回到解决教学实践中老师面临的真问题。一个实在的点,落脚要小,关键在真,它可能是痛点,也许会成亮点。当教研“在点上”,课堂才能“在线上”。


借助一个助推的力,指专家之力、同行之力。至今已有40位教育专家到艾瑞德给老师们做过讲座,其中不乏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成尚荣先生、魏书生先生、李政涛先生等。此外,学校还组织了更高级别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邀请到大学教授、特级教师、区教研员和学校的老师同上一节课。“舞池”里的共舞者更多了,老师们通过教研共同体看到了教育的更多可能性,想法能落地,方法有比较,思考有提升。借力,让我们更好地发力。


营造一个磁性的场,指在教研的形式与氛围上下功夫,教研前的教师小型TED演讲、教研现场的板书布置、茶点礼物的准备让教研中的人也在静悄悄地彼此走近。正如薛主任所说,只有身心的自由才可能激发天赋的自由,才可能达成深层次的链接,才能彼此共生、同长。磁力,是动力,是向心力,也是魔力。


再看后勤,赵宗新主任选择把后勤管理的抛物线抛向离儿童最近的地方,抛向师生向往的地方。为了选择合适的书包,他和德育中心副主任倾听了22个班级632名同学的意见;为了让学生参与到后勤管理,他们组建了学生“艾”心志愿者团队;为了让班级报修更便捷,他们采纳了一名学生的意见在班级名片右下角设立了“报修小站”栏目;为了支持师生的学习与生活,他们协助规划、建设了瑞德银行、芝麻街、瑞德母婴室等。


同薛静娴与赵宗新一样,艾瑞德的每位中层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领跳群舞,而在专业能力之外,部门协调、跨界合作、边界融合正成为他们新的重要“舞技”。




 ○ 我们不仅打造教育场,还有生命场 


“赋能”在李建华校长眼里意味着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赋能,赋的是能量而不是能力,是彼此赋能而不是单向赋能。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越来越觉得管理是用“我们在一起”来造场、造势、造盘,造可能性的能量场,造发展性的大趋势,造确定性的基本盘。


经历了“在一起”的这几年,艾瑞德的中层越来越发现面对未来的教育,学校的转型与变革具有双重指向:一是指向对于教育本身的重新认识、理解与变革;一是指向作为全体师生与教职员工学习、生活、工作重要场所的“学校”概念的重构与再解读。教师的工作重点正从教学技术转为情绪劳动,那么学校管理的重点如何去匹配这种转变?我们给出的答案是不仅打造教育场,还要打造生命场。


正是有了这样的努力,艾瑞德才出现了校警刘再安师傅两次为校歌征集活动投稿,并带动保安队一起读书打卡并书写读后感;才有了后勤中心开启的后勤人的四门功课:


读书、练字、写作、讲故事;才有了老师们的这些表达:上班就是赴一场盛宴。——白露露(语文老师、班主任)


柔软的工作场里,谁在偷偷的爱着你?你又偷偷的爱着谁?——高培丽(读书广场馆长)


信任,让老师遇见孩子的纯真、让家长遇见老师的初心、让学校遇见教育的理想。——李娜(二年级部主任、英语教师)


无论孩子眼中老师是什么样子,我们眼只有孩子的样子。——刘磊(行政中心副主任、数学教师)

……


叶澜教授说: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一所学校的中层队伍的本质价值,应该在于借助学校管理机制,在建设教育的“生态工程”中,完成生命的返朴归真。在这一点上,艾瑞德中层团队将躬耕不辍。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好的学校中层,就像大雁飞过天空的样子
学校如何制定防疫手册:美国学校防控大流感指南启示
抗“疫”!学校管理必须关注的12个法律问题

作者 | 韩董馨,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幼儿园园长助理;李建华,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校长。图片来源自网络责编 | 芋圆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