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拿命办学”的女校长,给1600多名贫困女孩带来新希望 | 一周学校

 


“拿命办学”的女校长给1600多名贫困女孩带来新希望
学校: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最近,一则“女校长让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的视频刷屏网络,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和校长张桂梅上了热搜。
这所学校很特别,它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招收的主要是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无法继续求学的山区女生。
华坪女高建校12年,已有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其中不乏知名高校。2019年高考,华坪女高118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达到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学校的创始人兼校长,63岁的张桂梅。
“何不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2002年,张桂梅回想起在民族中学、儿童福利院的多年工作、生活经历,她看到太多因缺失母爱让孩子陷入困苦的事例,萌生了在华坪创办一所女子高中的念头,并为这个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
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重视下,加上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在2008年8月成为现实。9月1日,100名来自当地和邻近地区的女孩子成为女高的首批学生。这是一所没有录取分数线的高中,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学校都无条件接收,而且接受的是全免费教育。
当年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学校只有一栋综合楼,没有围墙、大门。为按时开学,张桂梅带着17名教职工一起清理垃圾,给学生安装床铺,铺上崭新的被褥,在每张床上挂上写有学生名字的吊牌。学生都是女孩子,安全如何保障?每间宿舍,张桂梅都安排一名女教师陪着学生,甚至陪着上厕所。
创办之初,教师不稳定是学校最大的难题,好不容易找来的17名教职工,9名教师相继离开,办学常陷入困境。但张桂梅发现,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她说:“战争年代,只要党员在阵地就会在。今天,只要党员在,就要守住这块教育扶贫的阵地。”
在张桂梅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学校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创办12年毕业9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1645名贫困女孩子在这里放飞梦想、走进大学,迎来全新的生活。
这些年,张桂梅将工资、各级政府给她的奖金,甚至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但她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这几个12岁的孩子

从零开始设计了一场毕业典礼


学校:一土学校


上周,一土学校第一届小学毕业生毕业了。虽然原定的校园密室逃脱、长城穿越等毕业环节因疫情未能实现,但在1个小时的SLC(学生主导的毕业项目展示)和一个半小时的线上毕业典礼中,依然让人感受到了爱、感动与温暖。
毕业典礼两周前,六年级班主任懿心老师给孩子们发布了任务:“一个让参与者感到有趣、有挑战性、能展现六年级知识的毕业项目,可以是什么样的?”,孩子们由此展开了一场毕业项目学习。
任务发布后,孩子们积极反馈了各种有趣的想法:劳动、闯关、游戏真实化、解谜、收集入场券碎片……这些零碎的小想法,逐步引导出毕业项目的最终形式:密室逃脱。
形式确定了,围绕关卡、细节、线索、故事背景、过关奖励等关键词,孩子们开始了第二轮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在孩子们不同意见中彼此说服、达成共识,密室逃脱的构成在一点点顺利构成,确定了故事背景和最终目标,还实地考察了可用来作为关卡的教室。
经讨论制定的密室逃脱方案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6月11日北京突发疫情,大家再次居家进行线上学习,原本计划在学校进行的密室逃脱眼看就要泡汤了。难道毕业典礼不做了吗?短暂失落过后,孩子们开始想办法把项目转换成可在线上进行的形式。
“故事背景什么的都不用换,我们就把Zoom会议室当教室”“也许可以把分组讨论当成设置关卡的教室”“奖励可以不是实物,做个电子版的东西”……又是一轮激烈的讨论。
烧脑的环节集中在确定关卡答案,设置关卡问题上。有的利用语、数、英的学科知识设计问题,有的利用自己架子鼓的技能设计音乐问题,有的画五人合影且画中藏字,有的拼大场景乐高且暗藏玄机……
孩子们头脑风暴出的线上闯关方案
经过大家11天的讨论、思考、合作、不断打磨,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呈现了一场超赞的毕业项目。

乡村老师打造出一个“医患体验馆”,学生都爱了
学校: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


6月中旬,部分城市疫情复发,中小学中止返校,再度开始线上教学。然而,被大山屏障与保护着、能够自给自足的山村,对疫情的感触则显得“波澜不惊”。没有人不允许在山中田间奔跑,没有人要求在村里必须戴上口罩,除了村里的宣传大喇叭和网络上的新闻,疫情并不是乡村生活中的主要交流话题。

不过,乡村与疫情的关联并未止步于新闻。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将生活资源转变为教育资源,展开了乡村战“疫”课程创新,打造出一个“医患体验馆”。“医患体验馆”以一间30㎡的多功能教室为空间,从计算机室借来音响、投影,从医务室调来医药柜、急救箱、手推车,从科学室借来酒精、试管,从体育室调来铁架构建空间主体,从教室搬来矮桌搭建“病床”。乡土素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农民常用的塑料地膜搭建“隔离墙”,竹竿搭建“房梁”,以绿植为“方舱”增添生气……

“医患体验馆”的灵感源于田字格乡土人本教育一直倡导的体验教育。搭建一个模拟的场馆,设计一次就医流程,模拟方舱医院的一天……以体验代替讲授,将学习融入无痕的情境中,所有的环境道具都成为教材,所有的流程经验都构成教学。

科学的情境设计是有效体验的前提。在咨询众多医护防控人员、查询详细资料的基础上,筹备组将场馆内体验空间分为患者家、发热门诊、方舱医院三个主要区域,形成一条完整的“求助&送诊——检测——入院治疗”的模拟过程。
角色扮演是体验的有效方式。每组体验者通过抽签分为“医生”和“患者”两种角色,每种角色都有对应的身份信息和特征表现,通过环节设置始终让体验者沉浸在“角色”中,模拟感受这一角色的真实生活和工作。
环境与道具是有效体验的保障。“生命沙漏”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生命危急,“爱心值”又让患者与医生成为互相依靠的存在,沙袋负重增强患者的无力感,鼻塞增强患者的呼吸不畅体验,纸杯电话增添一份儿时乐趣,音乐特效营造全场紧张氛围……
学生初步体验完医患馆,正是对新冠疫情充满好奇和疑问的时候,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分别设计了“医患体验馆延伸课”。比如,低年级“爷爷奶奶生病了怎么办?”,注重生活联系;中年级“致敬那些守护者”,更多关注疫情中的人和生命;高年级“新冠疫情的主题探究”,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深度。
生活、教育和孩子的成长,就这样被联结在一起。

数字化未来学习

这里的学生从9年前就开始了


学校: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


从2010年开始,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经历了从拓荒到坚持、从全面铺开到沉淀反思的历程。历时9年,学校探索赢得了认可。
“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项目发展历程
2011年,西山学校正式开展以“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为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成为中国第一所开展此项目的公办完全中学。校园覆盖无线网络,“项目班”师生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借助教育软件和工具、社群媒体网站的学习平台以及移动学习设备,开展学生全情参与、高效互动、实时反馈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核心素养、创造能力等技能。
课堂很快发生了变化。
生物实验课上,学生正在以小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这是一节牛蛙解剖课,传统的学习方式是看教材、听讲解。而项目班学生在课前已通过3D视频全面了解牛蛙的身体结构和解剖基本知识,开始准备亲自实践。
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形象生动的动物学教学观察
合作学习,学生需要进行角色定位与分工,有负责主要解剖工作的“主刀”,有协助“主刀”进行解剖的助手,有分类各部分器官的“护士”,还有全程拍摄记录解剖过程的“摄像师”……一节解剖课不亚于一场小“手术”。
解剖过程,每个人要想完美履行自己的职责,需要把课前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在脑子里反复演练,需要指出同学在解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释。小组分工梳理学习框架图,打通知识体系。解剖结束,每个小组需要提交一份详细的解剖报告,既要运用已知的知识,又要生成新的思考。一节课下来,除了知识本身,学生收获最大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随后,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方式推展到全学校,信息技术在各学科、全体教师中得以普遍化、常态化应用,学生成为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深度融合的受惠者。
如今的西山课堂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电子设备进行高效互动与实时反馈。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隙全面整合的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个性化学习。

招师试卷里

藏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文化


学校: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


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践行什么样的理念,需要换一种方式来招贤纳才。比如招师笔试题目,如果还是固有传统的那种出题方式,就很难做到知行合一。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师招聘,更应该创新。
东莞市松山湖一小创办三年来,每次的教师招聘都会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从招聘信息的发布、笔试题目的确定、求职者见面会等都会进行专题策划。主题很多时候都与学校的文化、课程学习关联在一起。
从2018年的“相约春天,梦缘一小”“梦缘华师·青春之约”到2019年的 “夏日的呼唤……”“周年校庆·爱在松湖一小”再到2020年的“与生态同行,为成长奠基”……对于准教师而言,与其说回答考卷,不如说在答卷上书写自己的青春和理想,表达对教育的执着与尊重。
招师试卷中的图:教育生态,一路有你
以下为松湖一小招师试卷内容摘选:
理念与文化。请看试卷中的图(一):教育生态,一路有你,谈谈如何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生态同行,为成长奠基”这句话。
班级与管理。疫情期间,根据上级和学校防疫管理的要求经常统计和上报学生及家长在家的一些健康信息,进行排查。有的家长表现出不耐烦、抵触、发牢骚的态度,甚至有的漏报。作为班级教师,你应该如何与家长沟通?
学科与素养。疫情期间,学校开展线上课程,实施了“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主题项目课程学习活动,实现大主题下的多学科课程融合。请根据自己任教的学科特点,怎样将“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主题的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中,请设计一教学片段为例。
表达与交流。根据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写出喜欢的教育名言或教育理念名言或格言,进行简单阐述或自己任教学科的教学理念描述。(建议2-3个,可以多写)
招师试卷的框架、结构与学校的教育生活紧密相联,一张试卷就能折射出学校的办学文化。试卷也与准教师的人文素养、课程理念、阅读积累等相关,是展现他们综合素养、人文情怀、思想、内涵的重要窗口。教师的样子,将决定教育生态的样子。

半亩棉田

推动师、生、学校的整体发展


学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


“校园中的半亩棉田”是清华附中永丰学校一门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两年来,老师们依托半亩棉田改变了教育理念,更新了育人方式,推动了学校整体发展。
  • 打破空间,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教与学的方式从课堂延伸到了自然,延伸到“校园中的半亩棉田”,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美术的的课堂中讲授“光影”一课时,老师把学生门带到棉田中,观察经过光照后叶子的颜色,找寻棉花叶子不同颜色和光度的联系,真正理解光的作用,了解光影的效果。让学生在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生动的场中亲身去探究,效果远高于一言堂的讲授。
  • 改变评价,顺应学生个性发展


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从单一形式发展为多元化,从之前的一言堂改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形式,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评价方案基于提出问题、研究过程、研究效果、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这五个维度,考察学生聚焦校园中的半亩棉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与过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如何考察学生相关课程的参与度呢?经过两个种植周期的经验积累,学校采用了与班级日志相结合的方式:班级中每个学生轮流记录棉田的成长记录,并在棉田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后进行记录评比的班级评比、个人评比……一个生长周期每名学生要轮到6-7次,这就督促了孩子们的主动参与。
  • 全员参与共思考


教师全员共研:半亩棉田劳动教育实践为全校教师、各学科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围绕统计与测量的学习,数学与科学老师走到了一起;围绕棉田单词识记,英语与美术共同备课;围绕文学创作,语文与音乐相互启发……所有老师都聚焦棉田,改变教学方式,创造性的开展跨学科综合性探究。从而形成融合育人的新态势,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学生全员共创:半亩棉田为全校学生搭建了劳动实践的平台,日常学生按照年段都不同程度的参与到棉田劳动中,例如播种、浇水、除草、采摘、脱籽等,不仅给学生在棉田里的劳作体验,更使其对后续纺、织、染、绣等传统手工的学习制作产生兴趣,为艺术加工、文学创作、歌曲创编等学习成果的形成奠定基础。

当微课展评典礼变成项目式学习
学校:成都市实验小学


前几天,成都市实验小学教师发展学校举办了一场2020教师自制微课评选颁奖典礼。经过反复思考和多次讨论,颁奖典礼变身成为新教师团队的项目实践。15个工作日筹备期,新教师团队全员参与,完成活动全程策划、执行、反馈等工作。
  • 技术+学术


新教师团队从加入学校第一天起就开启了高强度的学习,线上网课教学学习、系统培训、跟岗实习等让大家紧跟步伐,一刻不懈怠。这次的展示活动所有视频剪辑、PPT制作、微课展播均出自新教师之手。
  • 前浪+后浪


后浪可畏,前浪更可敬。一次次彩排、一次次演练、只是想把最好的自己展示;一次次反复、一次次推敲,践行了实小人的躬耕不辍。后浪们正以青春的名义向前浪致敬。
颁奖典礼暨展示活动开启,各个精选作品一一呈现,各位获奖教师悉数亮相。获奖代表体育组蒋鹏老师说:特殊时期教学方式的改变促使教师积极应对,团队协作下方法比困难多,付出一定有收获。
新教师团队则以一段精彩的配音秀和健美操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引起现场轰动。网上资料查找、视频剪辑汇总、节目内容调试、人物角色揣摩,让整个表演丰富有有趣。青春面孔、利落身姿、热情洋溢,给所有人带来了活力。
典礼最后,校长李蓓总结发言。她提到:提到:后浪可畏、前浪可敬,作为新教师成员要敬重敬畏教师团队,定海神针屹立不倒;专业创新、终身学习,这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密码。

整理 | 张磊

责编 | 刘婷

排版 | 又又

2594889720@qq.com

• 复学时光短促,我们却经历了一个最精彩、有活力的6月 

• 英才强国:一位中国校长眼中的新加坡教育

• 要成为一所未来学校,您的课桌椅选对了吗?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搜索产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