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强制孩子每天运动2小时引争议,我们都低估了运动对孩子的影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少年商学院 Author 米饭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作为领先的国际素质教育平台,少年商学院通过世界名校通识课帮助6-15岁孩子发现兴趣并树立目标。
不上学的日子里,为了让孩子安静坐在书桌前学习,爹妈们费尽了心思。
但是最近有一位长沙父亲罗格,反其道行之,强制儿子每天户外运动2小时:“不玩2小时,不准做作业!”这件事引起了网友争议,强制运动是帮助孩子强健体魄,还是另一种“虎爸”式教育?
原来,这位父亲的本职是户外教练,他认为儿子的身心健康比成绩更重要。今年9岁的罗汉已经学习了皮划艇、滑雪、攀岩等户外运动,甚至还有野外生存技巧。哪怕是下雨天、雷暴天,罗格也会陪儿子在阳台远眺。
虽然儿子的学习成绩并不拔尖,只处于班上中游,同学们却很羡慕他:不用上补习班,每天都有爸爸陪着玩。
罗格坚持每日陪伴,带孩子亲近自然,在运动和玩耍中学习知识。这样言传身教的教养方式有何值得我们反思呢?
现在有太多学校和家长只会狠抓孩子学习,甚至还有人认为“体质弱点没关系,先把学习成绩提上来”。殊不知,没有健康体魄的支持,孩子很难在长远的学业竞争中坚持下来。
说到上学时的体育运动,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小学一周能上两节体育课就觉得很不错了,到了初高中更是逐步递减。
然而,北京的清华附小却从2011年开始,保证着“每天一节50分钟体育课”的体育教育。孩子们不仅能进行跑步、跳绳、踢足球等运动、还可以自主选择滑轮滑、跳健美操、武术、打棒球、板球等多种体育项目。
这番重视体育运动下来,整个学校的综合成绩亮眼,还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学生的优秀率达到了40%。
而这些,对比最近宜昌某中学一个班级的初中生做引体向上的体能测试,居然无一人及格全军覆没的消息,实在引人深思。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一项数据表明,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是9.6%,肥胖率6.4%,二者相加高达16%;
中国12至18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也是全面下滑。
从中显示出的国内越来越多孩子在各项体育测试中不达标,和所暴露出的身体素质差的问题,让人无法回避。
在很多学校普遍都轻视体育课的大环境下,体育课被边缘化以及被其他主科占用的现象非常常见;而孩子们仅有的空余时间也往往被很多家长用各种培训班塞满......
这一次,长沙罗爸和清华附小在做的事也许能引导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体育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曾经将“全人教育”定义为,以促进学生认知素质、情意素质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为教学目标的教育。
可以说,好的体育教育就具有全人教育的性质——除了能强壮身体,更能塑造进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现在的孩子,几乎就是长期在家里或者课堂上学习,随着以后学习压力不断增大,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还真的顶不下来。
而运动,除了能增进孩子运动的协调性和肌肉骨骼的发育,有利于锻炼健康的体魄以外,还能刺激大脑细胞彼此间的连接,能使大脑做好准备,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学习。(来自哈佛医学院约翰·瑞迪教授《运动改造大脑》)
体育教育另外一个意义就在于,通过深入的运动培养,让孩子体会感受到每一项运动的拼搏进取的精神。无论是羽毛球,还是跑步,所有的体育运动都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这时除了需要在身体上吃苦,更要有愿意去争取和拼搏的态度,特别在比赛上,一切都要以进取为动力。
比如每年引人瞩目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赛艇对抗赛。为了准备这场比赛,他们都卯足了劲,在泰晤士河一决高下,把比赛看作学校的巨大荣誉,非常有趣又充满挑战性。
体育教育还能不断锤炼孩子的内心。我国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在接受访谈时曾经说过:“有意无意当中,体操对我的一些素质给了很多培训,包括怎么面对困难、怎么样能去找到战胜困难的方法、怎么样去树立一个目标、怎么样坚定自己的意志去实现这个目标。”
体育,能让孩子目标清晰,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和专注力去完成一件事情。
正因体育对一个人身心方面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体育特长在国际教育升学背景下是作为一个重大加分项来看待。
在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录取新生时,往往有近八成同学需要有非常丰富的体育训练经验,而且之后的锻炼身体也会被视作大学期间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孩子来说,真正好的体育教育,离不开三个方面,家长们可以从中作一些借鉴:
1.能培养一项运动爱好
非常重视体育教育的邻国日本,从普通小学学校开始,就有专门的体育课要求。不仅每天规定有两个小时的运动作业,而且还会根据不同年级,给学生们制定相对应的体育教育计划。
在日常的体育课里,除了体操跳远等身体活动之外,还有跳绳、足球、篮球、棒球、排球、跳山羊、单双杠、呼拉圈、独轮车、自行车、等器械或球类运动。
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在学习各类运动课程之后,能通过亲身体验发掘出自己真正喜爱的运动。
2.尽可能到户外锻炼
室内运动诚然好,但户外运动往往更能给孩子陌生环境的挑战。像在具有浓厚体育文化的英国,户外体育训练更成为了孩子们的生活方式。
英国民间机构“国民信托”曾经整理过1700多名12岁左右孩子的“最喜欢的户外活动”,跑步、长途骑行、登山、山洞探险、野外夜行、在大海里游泳、攀岩、骑马等运动,都在清单上。
这些运动,能让孩子们更具有挑战地玩,并深度探索自己,培养独立品格与坚毅力。
3.有良性的体育社交
国外一项研究曾指出,适量的运动不但能提升儿童的体格及脑部健康,更能提高儿童的抗逆力及社交技巧。
体育本身也是一种人类关系活动,像篮球、足球等各种团体赛事,能让孩子在日常运动中遇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并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锻炼体验,常常在无形之中教会孩子们与人的相处之道。
在美国,运动就已经成为青少年之间的一种社交文化。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各种体育球类的训练营,平常每周训练一次,周末还要出去打校际比赛。能扩大社交圈,用更积极的方式赢得同龄人之间的欢迎。
著名的滑雪运动员皮步卡·斯特里特说过:“要想释放自己真正的潜能,你必须先达到自己的极限,同时必须有超越极限的勇气。”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好的体育教育,来更好地强健体魄、去锻炼毅力、塑造健全的人格。而这些不是用经常被占用或者取消的体育课所能给予。
但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就像其实清华附小的很多家长最初也不理解,但到后来与孩子一起运动的转变,才让体育的育人成效离孩子更近一点。
相信,通过推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去努力,未来某一天,我们也能给所有孩子提供好的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