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广播电视台:践行“两创”, 引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风尚

贺 强 新闻战线 2024-04-2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新闻战线

摘要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实现从“清流”到“顶流”的跨越,引领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风尚。在文化节目持续“出圈”的背后,河南台如何践行文化“两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传播意义何以可能,何以见效,何以持续?本文试作分析。


河南广播电视台:

践行“两创”, 引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风尚

贺  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地位作用,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作为扎根中原文化沃土的区域性广电媒体,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河南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守正创新,深入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从2021年《唐宫夜宴》“破壁出圈”开始,连续两年推出原创性文化节目“中国节日”系列,得到受众认可,引发广泛关注,获得了全网600多亿次浏览量。
河南台文化节目创新实践背后的逻辑是:植根传统文化沃土,以高质量可视化传播,形成爆款不断、持续“出圈”的发展态势,构成现象级传播景观,推动并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河南台的实践探索为业界学界提供了有益启示。


高质量可视化是文化“两创”的必然要求
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的可行性
“可视化”一词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计算机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是利用人的视觉能力,将信息通过图形图像设计的方式视觉呈现,使枯燥的信息变得更为直观,更易于被接受,从而提升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准确度。从人文视角看,内容可视化表达的对象更抽象、范围更广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视化是拉近受众距离的有效方法。
“高质量”一词在社会学领域意味着对客体对象价值或主体感受的衡量标准,在一定意义上涵盖事物发展的高品质、高层次、高水平等。高质量可视化是适应数字化技术和新传播格局下的可视化。在大众传播时代,大众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广播和电视作为电子化视听媒介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以移动互联为特征的数字化传播时代,过去一对多、单向度、同质化、批量化的传播方式,面临受众接受度较低、特别是年轻人不买账的现实挑战。在此意义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表现出注重创意、移动传播、极致体验、社交互动等特质。
信息技术革新和传播形态的演进为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提供了可行性。
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的必要性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活起来”,意味着其中有大文章可做,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前提是“动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是“活起来”“动起来”的重要手段。“当今中国正处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发展文博事业为重要抓手,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力量。” “展示好”意味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基因从博物馆、文化遗产遗迹、典藏古籍里激发出来,“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人民群众心灵深处,“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因此,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也是“展示好”的必要途径。

2023河南春晚《凤舞九霄》节目。

推进文化“两创”需要不断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基于语境与思想的关系视角,“两创”表现为“思想再现——语境再植”的过程。这一运行机理内含着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同时,“两创”也为优秀传统文化可视化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和充分的可行性。


高质量可视化呈现是文化“两创”的重要手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何以可能?河南台以《国风春晚》《元宵奇妙游》《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贯穿全年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风行全网,每一季都能推出惊艳世人的精品节目,创造了全国文化类节目的里程碑。
河南台之所以在践行文化“两创”上走得深入、走得靠前,首先在于其对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呈现上。
主题正
守正创新才能呈现中华文化生命力。河南台文化节目创新始终坚持守正有根、创新有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正因为有根所以才能根深蒂固、生气勃勃;正因为有魂所以才能神采奕奕、精神饱满。
主创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抱以礼敬之心,围绕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从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和理念中提炼主题,以中华武术、戏曲、舞蹈、书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生动展现爱国主义、礼赞英雄、家国情怀的主流价值主题主线,唤起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热爱和由衷自信。
高质量可视化呈现不是传统的我播你看、我说你听,而是要通过当代命题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今天的眼光回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寻找活水提炼主题。以河南台相继出圈的《唐宫夜宴》《纸扇书生》《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节目为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是每一个精彩节目高质量可视化呈现的重要支撑。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执行总策划王春阳看来,内容为王、深挖主题依然是制胜法宝,河南台节庆节目出圈是中国梦的一个缩影。“真正能出圈的节目,是不需要刻意煽情和催泪的,只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诚呈现出来,就会触动人心,让人忍不住要流泪。”‍
表达新
创新表达才能呈现中华文化吸引力。河南台在一两个节目出圈后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爆红冲昏头脑,而是探寻背后的规律。经过与专家学者研讨后,主创者决定把中国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呈现的表达对象。因为中国传统节日既承载着特殊的文化价值和丰厚的精神内涵,其本身也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和知晓度。“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执行策划徐娜认为,只有这样的传统节日才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关键在于对节日文化内涵的创新表达。 

2023河南台《元宵奇妙游》节目。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强调叙事性,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要运用发散性思维谋求表达创新,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结构的思考,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当代意义、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要素和文化形式。
回顾河南台两年十六季“中国节日”系列的奇妙之旅,无论是河南博物院展示柜里的“乐陶俑”化身“唐小妹”在春晚里像旋风般舞动,还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水女神在端午奇妙游里如嫦娥奔月般飞天;无论是七夕奇妙游里刚柔并济的龙门金刚,还是重阳奇妙游里涅槃重生的浴火凤凰,一个一个“奇妙惊喜”穿古越今,用独具魅力的叙事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找到了全新的表达路径,以高质量可视化呈现引起国潮新时尚,燃起国风新热度。
创意奇
创意奇特才能呈现中华文化感染力。传播领域面临着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只有入目才能入脑入心。高质量可视化呈现的核心是“看见”,只有激发奇思妙想才能够跨越千年时光,把藏在历史深处的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以今天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展示出来,触动心灵滋养精神。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比较偏爱舞蹈题材,舞蹈作为用形体表达的艺术,其造型感强富有韵律充满张力,配合制作特效会呈现好的视觉效果,但也存在对文化内涵解读缺乏直接性的局限。主创团队分析舞蹈在节目中的优势和劣势,探索通过创意扬长避短,用中国舞风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导演路红莉在创作《龙门金刚》时对此深有体会:节目基本的舞蹈语汇来自龙门石窟的金刚石刻,但是舞蹈的编排却必须按照现代风格重新创意,“伎乐天”身环飘逸的彩带在石窟内凌空飞舞,面相威严的“护法金刚”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刚劲舞动,穿越千年虚实相映,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龙门金刚》原班人马延续这一奇特创意打造《梦幻天马》,主创者从昭陵六骏和唐三彩的色彩意象中得到创意灵感,让8位金刚化身8匹战马,带着时代的荣光和不朽的精神,从遥远的古战场奔腾而来,他们无惧风雨、纵横疆野的勃发英姿,展现了勇气、凝聚力与信念,传递了战胜各种困难挑战“金刚不坏、中国不败”的豪迈气概。
制作精
精益求精才能呈现中华优秀文化创造力。“两创”方针突出了创造性和创新性,注重实践过程和实践属性。河南台在文化节目创新中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求主创团队保持定力,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不跟风、走捷径、搞速成,耐得住性子打磨内容创新手段,一心一意搞创作,专心致志攀高峰。有一个典型的例子:2021年,河南春晚突然走红出圈后,原本已经提前录制好的元宵节目经过导演组研判决定全部撤换,以“无以为报,唯有作品”的真诚态度“五天推翻重录”,表明了主创者敢于否定自我、勇于求新求变的创作追求。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5G、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XR(扩展现实)等技术加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通过跨时空转换、二次元衔接,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的融媒产品,让技术有了思想,让视觉有了灵魂。在融通古今的创意和精妙绝伦的呈现中,精挑细选、精心制作、精良打造每一帧画面、每一个场景、每一段音乐、每一幅字幕。
舞蹈《祈》取材于曹魏时代著名诗人曹植的名篇《洛神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洛水女神美妙绝伦的飞天舞姿成为无数网友的屏保美图。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创作过程中,无论是演员和摄像师,还是后期制作团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处细节无不体现了追求极致、精雕细琢的专业和敬业精神。
意境美
国风美学能较好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河南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呈现中,强调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贴近当代审美习惯,用年轻人喜欢的话语体系和审美方式制作节目,让节目更具沉浸感和代入感,在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唐小妹”丰腴娇憨,深得大唐气韵,透出灵动之美。护法金刚魁梧雄壮,英姿勃发,展现力量之美。《纸扇书生》传递了翩翩少年意气风发之美,《墨舞中秋帖》写出酣畅淋漓的水墨之美,《祥瑞福远》绘出自然和谐吉祥如意之美……

2023河南台春晚创意节目《祥瑞福远》拍摄现场。


高质量可视化传播是文化“两创”的重要途径
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传播何以见效?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创新移动互联传播新模式,实现立体式精准触达传播,探索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传播的新途径。
突出移动优先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策划制作传播时就把“小屏”放在传播首位,始终围绕移动端的应用场景策划选题、制作内容。通过植入交互、开放、共情等互联网传播基因,剪辑最核心、最精彩的内容,以精短、直观、便捷的视听形态迅速传播,持续发酵,打造长尾效应,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应把握趋势,主动挺进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进行话题设置、互动传播,加大内容发布频率和互动交流力度。特别是高度重视超级传播者的催化作用,借助网络大V、权威媒体以及有影响力的社会公众人物提升传播的能级。

2023《元宵奇妙游》节目《女娲补天》。

打造输出平台
持续以平台思维、文化定位和国潮风格对河南卫视进行深度改版,借势新国潮,制作推出《跟着总书记学诗词——天地诗心》、国风舞蹈节目《舞千年》、文化节目《天工开万物》、文明探索纪实真人秀《闪耀吧!中华文明》等原创文综“集群”,用正确的价值观、青春向上的奋斗精神来陪伴、沟通、引领年轻一代,将河南台打造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输出平台。
拓展海外传播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打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新窗口,不断打破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的内核和边界,用生动有趣、美感十足的节目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河南台的文化创新节目每次播出都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直播、转发,也受到国外媒体关注好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跨越屏幕、超越国界。


高质量可视化保障是文化“两创”的动力源泉
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传播何以持续?“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实现从“清流”到“顶流”的跨越,根本原因在于河南台抓住广播电视传播供需主要矛盾,大胆推进供给侧、宣传思维模式、管理方式、生产方式、讲述方式改革,建立多劳多得的薪酬激励制度,建立人尽其才的项目化择优机制,建立优质资源整合机制,增强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的保障,为文化“两创”提供内生的动力源泉。
战略创新作引领
制定“双平台、多品牌、强保障”发展规划。继续推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国吉祥”2023季,着重展现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在《中国节气》《中国发明》基础上研发推出古代发明探索真人秀节目《天工开物》、“中国功夫”系列节目《功夫奇妙游》,创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播。全面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题宣传,策划推出文化综艺类节目《殷墟环游记》、历史探索季播节目《中国从这里走来》、考古纪录片《行走河南,发掘中国》、黄河文化展演节目《诗经里的黄河》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多品牌节目。
平台创新作支撑
第一要实施文旅文创产业工程,以新平台构筑文化创意新高地。积极推进河南省广播电视传媒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全面支撑河南台核心节目体系的创意制作,力争建成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高地、国内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基地、省内核心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
第二要打造“数字河南元宇宙”平台,积极应用各种新技术。多方位布局“传媒+元宇宙+N”应用场景,为创作优秀传统文化节目提供全新制作理念和手段,为用户提供更细腻的传播形式,构建全新的传播“现场”,实现线下场景元宇宙化。积极抢占元宇宙赛道,为参与未来传播形态打下坚实基础。
机制创新作保障
一是深度融合重塑,建立内部高效顺畅机制。科学实施重塑性改革,优化布局结构,明晰职能定位,加大资源整合,提升整体效能,以更好支撑文化“两创”为目标,加大优质文化节目资源整合力度,实施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和卫星频道一体化运营,更好地打通文化节目生产、包装、播出渠道,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二是深入实施人才转型战略,锻造文化“两创”生力军。针对文化创意、全媒体制作、国际传播、项目运营等新的融合发展需要,实施全媒人才“苗圃计划”,制定“量体裁衣”式人才培育计划,使其在移动互联领域锤炼成为善用现代传播手段的全媒型、专家型文艺主创团队。深化薪酬绩效改革,建立更加鲜明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绩效改革体系,形成更具差异化、竞争力的激励机制,充分释放人才能量和活力。
对于河南台而言,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践行文化“两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可视化传播只是刚刚起步。走对了路,就不惧山高水长,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精神,一定能用脚踏实地的实践探索回答好历史之问、时代之问。
(作者系河南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
责任编辑:王  月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4月(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