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畏浮云遮望眼 穿越风雨有信心——评人民日报“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专栏报道

苏长虹 新闻战线 2024-03-2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新闻战线

摘要

人民日报推出“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专栏报道,深入采访经济工作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新作为新气象,反映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不畏浮云遮望眼  穿越风雨有信心
——评人民日报“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专栏报道
苏长虹
2023年1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推出“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专栏报道,通过采访经济工作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新作为新气象,充分反映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勠力同心、勇毅前行,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我国经济强大韧性与活力,进一步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这些报道主题选得准、时机选得好、故事选得新,写法鲜活、扎实客观,实现了让读者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效果。


心怀国之大者,推出及时
做好经济宣传报道,必须坚持把政治摆在第一位,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
攻城拔寨,需要的是信念;决战决胜,需要的是信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大力唱响强信心的社会主旋律尤显重要。

2023年1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推出“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专栏报道。

从这一站位出发,人民日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准确、系统深入、稳健平实做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宣传阐释,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要求,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2023年1月3日在头版头条及时推出专栏“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为坚定信心做好经济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营造了舆论氛围,引领了前进方向。该专栏报道在新年假期后首日刊发,推出恰逢其时,体现出对未来中国经济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更起到消除疑忧、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读后让人信心倍增。


匠心谋篇布局,层次清晰
经济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涉及方方面面,专栏立足选择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领域、行业成就予以重点报道,并注重大小结合,以“点”带“面”,在谋篇布局中逻辑严谨、层次清晰。
在大小结合上,“大”,指的是本次报道浓墨重彩的“大手笔”,包括投资、消费、“三农”、产业体系、市场主体、利用外资等重大主题。如《广袤乡村气象新》一文紧密结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工作部署,讲述各地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举措。“小”,则突出精准画像、个体呈现。如《科技攻关补短板 自主创新强实力》一文重点描写了以先进装备制造等为重点产业的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制造业企业以科技攻关补短板,补强重点产业链的发展过程,“尺水兴波、以小见大”,写出了深思想、感染力。“大”,突出宏观、全局、全国;“小”,深挖局部、细节、一域,两者相得益彰、张弛有度。


采访寻觅“鲜料”,提振信心
面对2023年的经济形势,人民日报“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专栏报道通过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最新故事和典型案例,生动展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振发展信心、增添发展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
采到新故事,写出新进展。专栏从首篇开始,就体现了采写之精心、编辑之用心。如,1月3日首篇报道《稳投资,重大工程挑大梁》第一部分,就写了“1月2日,‘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完成了第一口井的表层喷射作业”“1月1日,国网新源山东文登抽水蓄能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等重大工程投资项目的最新进展,并在文首配发“1月1日,云南曲靖至广西百色高速公路罗平至八大河段正式建成通车”的壮观图片,迅捷时效性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新鲜事物写得完整透彻。如《南京“小店计划”带旺消费》一文令人耳目一新。“小店计划”是南京促消费的一个新招,从引客流聚人气、降成本增效益等方面入手,为城市经济添能量、增活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记者深入现场采访开集装箱小店的人、保障其顺利开业的社区负责人和顾客等,几个方面的情况都有很强的故事性,行文生动活泼,从一个地区、一个侧面,生动呈现烟火气回归、消费迅速回暖的场景,切实做到了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同时也非常契合百姓的亲身感受。


写法鲜活生动,情理交融
没有故事达不到的深度、没有故事讲不清的道理。“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专栏报道以讲故事方式展开,用一个个鲜活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故事,讲述各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好局起好步的生动实践。
经济报道需要大量数据和理论政策作为支撑,但也不能只追求“高大上”而忽略生动性、可读性,“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专栏报道注重在提高亲和力、增强贴近性上下功夫,让主题变得更可感、可触。如《流动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一文的开头,排比式的段落写出了人们激动的心情,热烈的话语打动了读者的心扉:
“爸爸!妈妈!”江西赣州西高铁站出站口外,7岁的欢欢从奶奶身边冲出去,扑进爸爸怀里。刘志青夫妇在深圳务工,已有3年没回家过年。望着两鬓染霜的母亲,搂着个头蹿高不少的女儿,刘志青眼眶湿了,“走,回家。”
往西北约1600公里,西安北站,25岁的徐小妹拖着行李、拎着礼物,下了返乡专列,直奔换乘通道,“火车进站就激动得不行,太想家人了。今年回家的人这么多,真是超预期。”
再往西北约2600公里,乌鲁木齐站,王赣生登上开往鹰潭的T308次列车,视频电话里,爸爸抢镜唠叨:“你那屋,你妈都打扫好几遍了,是后天下午3点22分进站吧?出站就让你喝上热酒酿!”
这样的人物、场景、对话、表情,原汁原味,以个性化语言展示人物性格,以场景化故事记录时代背景,细节中见魅力、生动中见活力,接地气、有生气,同读者贴得紧、挨得近,有效发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


选材扎实客观,深度剖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专栏报道用翔实的内容、权威的数据和真实的声音,把信心讲足、成绩将透,准确把握分寸尺度,体现了人民日报的优势和水平。
选材精。如《落实落细,优先全力稳就业》一文中,一部分重点阐述了如何保障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两类重点人群的就业,另一部分则详细描写了政府开设“零工市场”有效保障灵活就业、为外卖骑手解决工伤保险等创新举措,所举例证均有当事者“现身说法”,从中不难感受党和政府人民至上的立场。

人民日报推出《落实落细,优先全力稳就业》报道。
开掘深。善于提炼概括,从素材中挖掘扎实的结论,是提升报道品质的一个关键。如《扩增量,利用外资上台阶》一文,有力说明中国吸引外资举措、优势、成效——举措:放宽准入门槛、落实国民待遇、加强服务力度;优势: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开放平台改革创新;成效:引资结构不断升级、区域布局持续优化、外资主要来源地投资意愿稳定。这些均是记者深度观察和思考得出的结论,因为有权威数据来支撑、有外商客观陈述来佐证而更富说服力。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研究部新闻报道业务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郭凤敏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4月(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