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时代化推动全球化——以系列双语短视频《细说中国宝贝》为例

李海青 孟媛 新闻战线 2024-03-2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新闻战线

摘要

北京日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挥首都文化资源优势,推出《细说中国宝贝——STORY OF CHINESE TREASURE》系列双语视频,突出中国元素,以短微见长,创新表达、内外联动,通过全球化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得出、传得远。


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时代化推动全球化
——以系列双语短视频《细说中国宝贝》为例
李海青  孟  媛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文物是人类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留下来的遗迹,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数量可观的文物资源,可以带领人们穿越时空、连缀古今,重现千百年前灿烂的中华文明。
2022年中秋节开始,北京日报海外社交媒体矩阵联合各新媒体端口推出系列双语视频《细说中国宝贝》(中秋篇、国庆篇、元旦篇、春节篇),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及法定节假日,选取契合世界和平、公平贸易、绿色发展等时代化主题的文物,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每期视频设置在1分钟以内,通过熟悉文物市场的收藏家之口,把专业术语转化为大众话语、网络话语、时代话语,深入浅出地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润物无声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解读和全球化传播,备受海内外用户喜爱。截至2023年5月8日,该系列双语视频全网总阅读量超过2150万,跟帖评论积极正面。


做什么:短微视频+经典器物
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是当下媒体融合发展的三大趋势。作为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移动化、社交化”是发布平台固有特色,“可视化”则是产品的基本形态。相比于单纯的语言文字,视听画面呈现出来的人物、场景、故事,更能跨越地域、文化的差异被人们认知与理解。为了契合移动化、社交化用户的碎片化需求,“短”和“微”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因此,《细说中国宝贝》系列双语视频在策划之初就确定了“1分钟之内”这个基本要求。该系列视频时长最长1分钟,最短为33秒。
“短”和“微”这个“硬杠杠”,对拍摄、解说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1分钟内讲明白文物包含的主要信息,诸如生产时期、制作工艺、背后含义等,使用户在短时间内了解核心内容,还要讲出特色、吸引用户关注,需要对器物、中华传统文化及当代世界共同价值都有深刻理解和把握。
《细说中国宝贝》的器物选择,聚焦富贵、吉庆、和平、可持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充分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类共同价值的契合之处,从全新视角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这些器物包括:清咸丰绿地五彩人物故事宝月瓶、“日月同辉”和田白玉方牌、乾隆青花山水纹兽耳大缸、青花荷瓶(和平)五供器、矾红瓦当纹万物咸成花盆、南宋龙泉青釉莲纹省油灯、青花“富贵美满”花卉纹大盘、清痕都斯坦玉雕聚宝盆、崇祯葫芦瓶油灯、清咸丰五彩胡人献宝八棱瓶、粉彩“文王访贤”人物故事盘、和田玉九龙玉炉、汉代青铜鎏银吉羊灯、墨彩“岁寒三友”反瓷罐、北宋定窑紫釉三足炉、“莲年有鱼”陶瓷摆件、粉彩婴嬉图观音瓶、“饮中八仙歌”人物诗文八棱碗、瓷狮摆件、粉彩九桃天球瓶、粉彩“马上得天下”人物转心瓶等。

2022年10月7日,北京晚报优兔账号发布《细说中国宝贝——国庆篇:崇祯葫芦瓶油灯》双语视频,讲述当年中国外销瓷风靡世界,东方美学与西方实用主义有机结合,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的故事。
以《细说中国宝贝——国庆篇:南宋龙泉青釉莲纹省油灯》为例。该期内容选取南宋时期制造的省油灯,通过这件800年前的器物,清清楚楚地向世界表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绿色环保的理念,绿色发展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元素。
同样是一个油灯,“崇祯葫芦瓶油灯”展现的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相互融合的故事。2022年10月7日,一条题为《细说中国宝贝——国庆篇:崇祯葫芦瓶油灯》的短视频发布后,被微博平台网络名人转发,单期播放量超45万。该期视频讲述这件文物如何作为摆件外销后,根据西方用户需求,改成葫芦瓶油灯的过程。“当年我们中国的外销瓷风靡世界,他们用我们中国精美的瓷器来承载着光明”,这一内容既展现出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国受到的欢迎,又体现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融合。


怎么做:网络名人+中国元素
全媒体时代,网络名人拥有大量粉丝,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充分利用自带流量的网络名人,吸引海外受众关注,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一个有力抓手。《细说中国宝贝》系列视频的出镜解说者、著名收藏家关海森,就是这样一位颇具号召力的网络名人。
关海森是著名民间收藏家,长期浸润在文物市场,十分“接地气”。作为积极引进科学方法和工具鉴别真伪的古玩行家,他经常穿着白大褂,使用多种高科技手段和仪器鉴别文物,人称“文物西医”,还应邀走上了浙江大学的讲台。
在关海森的实验室里,摆着10多种仪器。其中,多功能光谱检测平台、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分析仪等大型仪器及设备是他与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海洋光学公司合作研发的,LIBS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分析仪是实验室之宝。在视频《细说中国宝贝——元旦篇∶北宋定窑紫釉三足炉》中,就出现了关海森使用高科技仪器鉴别器物年代的片段。更为重要的是,关海森经常出国访问、研究文物,与多国“藏友”深入交流。这样一位人物出镜,为《细说中国宝贝》系列视频大大加分。
除了经典器物、网络名人,中国元素在视频中的充分运用也是该系列视频成功的重要原因。语言的隔阂是国际传播的主要障碍之一,而视频、图片、音乐等无需翻译,能够最大程度减少语言文化的误读,在讲好中国故事、阐述中国文化内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细说中国宝贝》系列视频中,无论是画面、包装、音乐还是讲述者的服饰,都体现了中国元素。比如,选用具有浓厚中国韵味的国风主题音乐,“中秋篇”视频的背景画面是圆月及亭台楼阁纹饰,“国庆篇”出现了红色飘带,“春节篇”是烟花图案的灯笼。不同的主题下,运用不同中国元素进行包装,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之美。‍


重传播:创新表达+内外联动
《细说中国宝贝》系列视频注重创新话语体系, 在促使国内外受众乐于接受、易于理解上下功夫,不用术语用俗语,不板面孔带笑容,以轻松诙谐的讲述,让“沉默”的文物有了“活力”。还专门制作了中文、英文及繁体字版本的文字说明,在海内外社交平台定向推出,大大提升了传播效能。

2022年10月15日,北京日报客户端与北京日报社海外社交媒体矩阵账号同步发布《细说中国宝贝—国庆篇:汉代青铜鎏银吉羊灯》双语视频。
注重内宣外宣联动,也是该系列双语视频获得大流量的重要原因。北京日报海外社交媒体矩阵如脸书、推特、优兔、抖音海外版等账号,与北京日报客户端、都视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个端口形式合力,面向海内外受众同步发布《细说中国宝贝》系列双语视频,并设置#双语座##细说中国宝贝##国庆说宝#等多个微博话题。截至2023年5月8日,#细说中国宝贝#微博话题总阅读量610.2万,#双语座#话题总阅读量531.8万,仅此两个话题,阅读量就超过千万。


看效果:积极评论+广泛转发
《细说中国宝贝》系列双语视频推出后,各平台反响良好,全网总阅读(观看)量超过两千万,获得海内外网民的积极反馈,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球传播的范例。
在《细说中国宝贝——国庆篇:矾红瓦当纹万物咸成花盆》视频评论区,微博网友@梦想成真1A留言:“真是寓意深远”;在《细说中国宝贝——中秋篇:清咸丰绿地五彩人物故事宝月瓶》评论区,粉丝数115.8万的@北京高生留言:“涨知识了”。此外,“莲年有鱼”陶瓷摆件、瓷狮摆件等视频被“中国日报—英语点睛”“北京文旅”等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账号转发。
北京日报《细说中国宝贝——STORY OF CHINESE TREASURE》系列双语视频的全球传播实践表明,在社交媒体成为重要传播渠道的今天,要传得出、传得远,就要将中国特色传统文化与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价值观相结合,善用海内外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探索新的传播内容和路径。
(作者李海青系北京日报社国际传播部主任,孟媛系该部编辑)
                         责任编辑:陈利云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5月(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