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以载道,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王定贵 新闻战线 2024-06-26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文以载道,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王定贵
作者简介:新疆日报社高级编辑,多次被评为新疆日报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曾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2009年获全国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累计编辑3000多万字新闻稿,有120多篇获得省级以上各种新闻奖,其中,一篇消息和一篇通讯分别获得1997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和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自20岁开始做新闻报道工作,25岁成专职新闻工作者,我从记者(编辑)、主任编辑,到高级编辑;从报社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佳新闻工作者、长江韬奋奖获得者。2013年退休至今,我又先后担任《今日新疆》(党刊)编审、天山网新闻顾问、新疆平安网(政法新媒体)总编。五十年风雨兼程,半世纪笔耕不辍,我一门心思,就是为了践行文以载道,实现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理想。


爱写新闻报道的战士
记得我第一篇新闻作品《一封感谢信》刊登在1974年5月新疆军区的战胜报上。当时我是新疆军区独立师的一名基层战士,当兵一年多,刚被抽调到团政治处宣传股参加新闻报道培训班不久。新闻素材是连队一位排长提供的:连里一个新兵,一个多月前在乌鲁木齐市天山百货大楼买生活用品,把钱包落在了柜台上。售货员通过钱包里“入伍通知书”的地址,将钱包里的所有钱和粮票,寄到了这个新兵的老家,家长写信把事情告诉了孩子。连里得知后,决定给天山百货大楼送感谢信。我连夜赶写出稿件送给了报社。没想到很快就刊登了出来。为此,战友和领导都很高兴。
这是我学写新闻报道的处女作。之前我在连队完成执勤放哨、军事训练等任务之余,喜欢写写画画,但不懂什么叫新闻报道。在培训班听了战胜报一位副总编辑讲课,才有了新闻报道的朦胧意识。听说培训班上有几名老兵已经有稿子见报了,我想“我不能比别人差,他们能有稿子见报,我也要有”。于是,我就不停地收集素材,不停地加班写稿。可是一篇也没有被刊登。
我是战士,喜欢挑战。做新闻报道员之后,上机关、下连队,寻素材、找故事,风里走、雪里跑,不是熬夜加班写稿,就是骑着一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去新疆各大新闻单位投稿。几年之内,我和团宣传股、师宣传科的领导和战友们一起,向军内外报纸和广播电台投送大量新闻报道和理论文章,并被多次采用,既扩大了所在部队在军内外的影响,又鼓舞了士气。


想多出新闻作品的记者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1978年夏天,我从部队转业到新疆日报编辑部工作,由新闻报道员变身为专职新闻工作者。
作为省级党报,新疆日报办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4种文字版,我自己既没学历又没阅历,和编辑部前辈们一起工作,有些诚惶诚恐。
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暗自下决心:做人要有志气,做事要有胆气——知识匮乏,学!经验不足,学!阅历不够,学!既然干了专职新闻工作这行,就一定要做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
此后几年,我进入“疯狂学习”阶段。读名篇、学名著,查资料、作笔记,工作之余,从不让自己闲着。实践经验和系统的新闻专业理论结合,使我的业务强了起来。我逐步成为业务骨干、部门领导,并先后在编报、采通、夜班、画报、专版等多个业务部门任职。
无论岗位怎么变动,我始终坚持一条原则,那就是:“我是新闻记者,一定要多出新闻作品。”
为了歌颂新疆各民族大团结,我带着通讯员深入基层采访,写出了人物通讯《母亲的胸怀》,真实记录了民族团结模范马桂英义务收养4个不同民族7名孤儿的感人事迹;为了理直气壮地选树先进典型,我跟踪新闻线索及时采写出新疆建材系统《先进人物真正响起来了》的政文消息,并配写评论员文章《要敢于褒奖先进》;1990年底,新疆玛纳斯县农民人均收入首先突破1000元大关,驻站记者发来消息,我连夜赶写出评论员文章《种地也能够致富》,二者配合刊发,形成整体效应……
后来因为工作岗位变动,我接触新闻第一线的机会少了,但力求多写新闻力作的初心一直不变。无论何时何地,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有机会,我就和有关同事去基层“抓鱼”。实在腾不出时间,我就在写新闻评论或业务论文方面动脑筋。

1993年秋天,我参加新疆日报与上海解放日报组织的两报记者易地采访,写出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等反映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建设新成就的系列报道。

1999年12月初,在澳门回归祖国前夕,我参加了新疆新闻采访团赴澳门香港的采访活动,承担了采访团对澳门香港进行系列报道的主编和部分采写任务,对澳门即将回归的人文社情和香港回归两周年取得的成就,进行了专题报道。

作者1999年12月所拍澳门新貌(新疆日报一版刊登)。

新疆新闻奖作品《知青不忘老队长 捐资建房系深情》《一个理念能赚一座城市》等都是利用业余时间采写的。获奖新闻评论《来一次择业观革命》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而写,报告文学《边防局长离休前后》,则是以文学形式报道一位老边防局长忠于职守、主动让贤的感人事迹。而业务论文《会议新闻的定位与思考》《党报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此文获“全国创新思想学术成果”一等奖,并被收入《世界学术文库》一书)、《开发新闻资源浅说》,等等,则是对会议报道、党报经营、新闻资源的发掘利用等提出的意见建议。

当然,我还给自己定了规矩:我是党报新闻工作者,平时必须学好用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好新闻舆论导向的大方向,而到了关键时刻危险关头,就要冲得上去豁得出去。
1996年7月18日,新疆境内的南疆铁路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全线400多公里线路有30多处被洪水损坏,整条铁路瘫痪。铁道部紧急调动全国各路铁道抢险大军,限期两天从四面八方赶到南疆铁路沿线,抢修水毁线路。7月20日,乌鲁木齐铁路局宣传部门派员到新疆日报编辑部求援,希望派有实力的记者去抢险现场报道。当时,记者部已经由两位部门领导带领两个小分队,在天山南北几大抗洪抢险工地采访,实在抽不出人来。无奈之际,铁路部门的同志请求我这个记者部副主任与他们一同前往。我二话没说,带上行装就直奔南疆铁路抢险工地。连夜奔波400多公里,在和静火车站小憩一会儿,第二天大清早,又紧急赶往巴伦台(铁道部紧急抢险临时指挥部)。一路上,眼看着两条铁轨一段段或被扭出路基,或被拧成麻花,一车车抢险物资绵延运送,一个个断崖深坑洪水翻滚,一群群铁道勇士轮番抢险,我们一边拍摄沿途灾情和抢险场景,一边在抢险现场采访。进入夜晚,各个工地机声轰鸣,抢险大军夜以继日轮番作业,指挥部里,各种调度会议开个不停。我在凌晨两点多约到了总指挥,进行了独家采访,并随即写出专访《我们向新疆人民保证:20天内抢通南疆铁路》。随后,我又和随同采访的同行快速写出两篇通讯《召唤抢险英雄》《鏖战天山峡谷》和一篇消息《南疆铁路恢复通车》,并赶写出评论员文章,向全国铁路抢险英雄们致敬。

作者(左三)2004年10月在新疆阿拉尔市采访。
2001年春节期间,新疆塔城、阿勒泰两地遭受50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灾害。两地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奋起抗灾保畜,开展生产自救。报社决定派两个采访小分队,深入风雪灾区进行专题新闻报道。我作为部门负责人之一,又义无反顾地带领一个小分队,紧急赶往塔城灾区采访。风雪无情,天寒地冻,我和3名年轻记者驱车赶到灾区,马不停蹄地闯过魔鬼风口、穿越死亡雪线,用一个多星期时间,及时采写出《风雪生命线》《绿染老风口》等30多篇来自灾区一线的新闻报道,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的高度赞扬。


当多编新闻精品的编辑 
当记者容易出名,当编辑则总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我乐于替他人作嫁衣裳。我始终觉得:党的新闻工作者,要对党和人民负责;我所采写和编辑的每一篇稿件,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作为编辑,我在处理记者来稿时,总是尽力去找亮点、补缺点。比如,有个年轻记者采写出一篇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系统行风评议的消息,稿件原本按新闻套路中规中矩地平铺直叙,我仔细看完后,发现公安厅领导的讲话里有一句“不要怨天怨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于是,建议记者重写消息,就用这句话作主标题。稿件第二天见报后,立即引发强烈社会反响,稿件也获得了新疆新闻奖。
又比如,有位老记者采写出一篇一所中学的汉族语文教师猝死在讲台上,全校师生怀念他追颂他的长篇通讯,我反复看稿后,发现里边有一个最感人的情节,是全班3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在教室里点亮蜡烛,集体低声唱歌为老师开追悼会。于是,我说服记者把稿子推倒重写,把通讯改写成消息。记者两易其稿改写不太成功,我又重新拟定了标题,改写了导语。最终,《挥泪别恩师 吟歌寄深情》获得了新疆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
办报人都知道,从事报纸工作,受苦受累在采访一线,操心劳神莫过于做夜班编辑。我在新疆日报社工作35年,三进三出编报部,累计上了近20年夜班,被戏称为“夜猫子”。前两次是组织安排的,后一次是我自己主动要求的。
夜班编辑部是报纸工作的“总阀门”。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我深深体会到:判断一个编辑的水平,不是看他“枪毙”了多少稿件,而要看他“救活”了多少稿件,特别要看他编出了多少精品。我写的《报纸编辑的“点睛”术》,提出在主题思想上“点睛”、在新闻价值上“点睛”、在标题制作中“点睛”、对体裁形式“点睛”、用版面语言“点睛”,这些“点睛”之术,在我精心编辑处理的通讯《达吾提•阿西木北京探亲记》里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篇通讯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作者2001年在新疆博斯腾湖畔了解渔业生产情况,体验渔民生活。
2013年退休后,我先是转战党刊阵地,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主办的《今日新疆》(半月刊加《文萃》刊)做编审工作。参与选题策划、导向把关、统管稿件复审,撰写审读意见。年复一年,乐此不疲。后又跨界网络媒体,被天山网应聘做新闻顾问。我是办报老兵,却是网媒新兵。角色的转变,既感新鲜,又是挑战。我又一次开启学习模式,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语言,同时,参与重大选题策划、把关重头稿件、点评新闻作品,如此等等,也是忙忙碌碌,乐在其中。
进军新媒体阵营,我被聘为新疆政法新媒体新疆平安网总编辑,这又是一个全新角色。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这些老报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信息化知识、网媒知识、新媒体知识的更新不够,都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抱着“既当先生又做学生”的心态,随时与小伙伴们一起“摸爬滚打”,既融入他们之中,一起策划文案、讨论选题、一起制作计划、攻坚克难,又游离他们之外,把控大局、随时掌握方向。
一生执拗终不悔,平平淡淡才是真。一路走来,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冠冕堂皇,有的只是战士的风格,新闻人的品性。有朋友开玩笑说:“你太牛了,你是新闻超人!”我笑答:“我不是超人,我只想做新闻潮人。”
                              责任编辑:杨芳秀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11月(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