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青:为何经济增长不定目标,绿色发展却有目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环境经济观察 Author 李志青
李志青副教授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
导言
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明确“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也就是说,受全球疫情防控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2020年的经济增长将不定具体目标。总理进一步解释,不定目标不代表经济上就无所作为,而是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增长不定目标的前提下,政府工作报告在绿色发展上(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利用)仍然给出了具体的目标。一是继续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二是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建设,三是要保障能源安全。
那么,如何理解经济增长无目标而绿色发展有目标?如何在无经济增长目标的条件下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01
绿色发展有目标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绿色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笔者认为,坚持绿色发展有目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在经济受疫情影响出现下滑的背景下,作为与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高度关联的绿色发展工作,在实现既定目标上的压力已经骤然减轻。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在疫情期间,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和能源资源利用水平“自动”下降,这表明在经济不定目标的情况下,绿色发展领域仍然可以较有把握地实现既定减排和节能目标。
第二,若要保持战略定力,维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方向,就必须在绿色发展上有所坚持,尤其是在几个关键的领域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通过能力、体系和机制的建设,时刻警惕并预防经济重新出现“粗放增长”的势头,以及预防公共卫生领域再次出现疫情的反复。
第三,疫情影响下,包括资源环境领域在内的各行各业都要对经济的尽快复苏尽自己的一份力。根据各种预测,实现各种治污和减排目标以及能源资源安全,就必须在绿色发展领域开展大规模的项目投资和投入,在举国上下全力拼消费、拼经济,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当口,适当加快绿色发展领域的投资,及时壮大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产业,的确是可以同时取得保护环境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双重收益”。
总体而言,经济增长无目标而绿色发展有目标既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也有利于实现未来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02
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三重保障
经济增长无目标的确也会给绿色发展带来不小的冲击,主要体现在经济下行本身意味着社会产出的减少,造成收入水平的下降。这不仅会影响到社会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上的支付能力,也会影响到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领域的边际投入水平,即在经济与环境的双重均衡中,相对于绿色发展而言,生产消费上的投入将产生更高的边际收益。这也意味着,尽管我们有保持绿色发展战略定力的主观意图,但却不得不在绿色发展的实际工作上,面临投入日益不足的客观困境。
当然,要想在无经济增长目标的条件下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办法还是有的。首先,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以及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实现“六保”。尽管具体的政策可能并不会直接指向绿色发展领域,但“六保”里面的保市场主体,也就是保生产和消费,其中已经包含了“绿色的”生产、“绿色的”消费和“绿色的”的市场主体,这是当前维系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前行的重要保障之一。
其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还给出了绿色发展的第二重保障,那就是“改革”。“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国资、民企、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等领域,也适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领域。事实上,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办和国办就推出了提高环境保护现代化治理能力和体系建设的相关意见,打响了绿色发展领域改革再出发的号令枪。应该说,当前在绿色发展领域,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地区间、产业间、群体间的不平衡问题,包括“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体制机制问题,也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利用成效和效率如何满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仍然要依靠“改革”,而不是“投入”。
第三,具体到资本市场,在无经济增长目标的条件下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就务必要开展“绿色金融”的改革创新,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绿色投融资产品等措施更好地引导资本参与到“绿色价值”实现中,以真正的绿色发展保持中国经济在中长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注:本文为上海高校智库供上海学习平台原创专稿。供稿单位:复旦大学,作者系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本文系上海市哲社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上海高质量发展研究”(2020ZXA013)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丨上海学习平台,环境经济观察
微信编辑丨王镝羽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