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的下一步:赢得了选举,也赢得了美国和世界?(万字长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Author 美国大选追踪团队
阅读提示:本文篇幅较长,阅读时间15分钟,要点如下:
拜登胜选演讲的核心内容;
拜登实现关键州“蓝移”并胜选的原因分析;
拜登当选后不能忽视的隐忧:(1)特朗普是否会和平离开;(2)民主党如何应对特朗普的政治遗产;
境外媒体对拜登当选总统的舆论反映及对中美关系走向的解读。
美东时间11月7日,多家媒体宣布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拿下关键摇摆州宾夕法尼亚州的20张选举人票,当选总统。目前现任总统特朗普拒绝承认自己败选,尽管如此,除特朗普以外,各界都已经开始展望“拜登时代”。
拜登和贺锦丽发表胜选演讲。图片来源:USA Today。
强调治愈美国的胜选演讲
拜登作为当选总统以慢跑的形式登台发言。图片来源:美联社。
拜登同样先肯定了自己的当选。一方面,他指出这次当选代表着美国人民的态度。拜登认为,这是一场能代表美国的选举。他在此次选举中获得了7400万张选票,也是美国总统大选有史以来最多的得票。拜登阵营背后是美国历史上最广泛、最多元化的联盟——包括各种政治立场、各种种族、各个年龄段的美国公民。另一方面,拜登肯定了自己团队的代表性。贺锦丽是第一位当选副总统的黑人女性、南亚裔美国人、移民的女儿,其当选使美国向社会公正更进一步;而自己的妻子吉尔则是一名教育从业者,她会代表美国的教育者们走入白宫。
第二部分,拜登对未来的施政计划做了简单的陈述。他指出,自己将治愈美国的灵魂、重建美国的中产阶级、并使全世界尊重美国。拜登首先呼吁美国人民团结起来。他表示,红蓝两方阵营应当停止将对方当作敌人,重新正视彼此、聆听彼此。拜登说,他接受到了美国人民的讯号,即希望美国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团结在一起。他将接受这个命令,作为所有美国人的总统治理国家,并号召国会两党合作。对于目前美国的现状,他将其形容为“这个时代的伟大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美国人需要与病毒搏斗、保卫公众健康、重建美国的繁荣、实现种族间的公平和正义、排除国内系统性的种族歧视、缓解气候问题以保护地球环境。通过这场战役,美国人将恢复得体的生活,保卫民主的成果,给予每个美国人公平的机会。在这些问题中,拜登认为首要的是控制疫情。更具体地,他承诺将在星期一任命一组优秀的科学家作为过渡期顾问,从而在明年一月顺利开始执行拜登-哈里斯抗疫计划(Biden-Harris Covid Plan)。
在最后一部分,拜登强调了美国的可能性,鼓舞美国人民。他以林肯、罗斯福、肯尼迪等历任总统为例,肯定了美国在历史转折点中发挥的巨大能量。拜登多次重复,“我们可以做到”。他说,美国领导全球不仅依靠强大的实力,也依靠成功的“美国故事”而成为全球的榜样。美国未来会持续拓宽自己的可能性,确保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建立一个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自由、公正、更有尊严、更加健康长寿的生活的国家。
最后的“蓝移”为何会发生
从这次选举的特殊性来看,拜登之所以能够实现最后的反转,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密切关系:
第一,民主党在提前选票和邮寄选票中的优势。即使在11月4日凌晨拜登处于可见的劣势时,他依旧对自己的支持者表示自己有信心赢得今年大选,尽管这将持续很长时间。支撑拜登的底气就是他对于亚利桑那、密歇根、威斯康星和宾夕法尼亚关键战场州提前投票和邮寄选票的基本判断。据NBC新闻,预计至少有1.598亿美国人在2020年总统大选中投票,而在2016年,总票数略高于1.366亿张。预计这次总统选举的总投票数将创下历史新高,合格公民的投票率也将达到19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根据“美国选举项目”11月6日更新的最终数据显示,今年提前投票数超过1.1亿,是2016年投票总数的73.6%。进一步对亚利桑那等各州提前选票情况的分析,在这些被投出的选票中,民主党的选票登记率为44.8%,共和党30.5%。若按照投票方式来看,共和党选民更倾向于亲自投票,民主党选民更倾向邮寄选票。而部分州在选举日当天优先处理选民现场投递的选票,其次才处理未清点的邮寄选票和提前投出的选票。恰好关键的“蓝墙三州”——宾夕法尼亚、密歇根和威斯康星都在此列。所以拜登的优势在选前第一天有所保留。
图片来源:US Election Project。
不能忽视的隐忧:
权力交接与各层面的分裂
目前,特朗普尚未承认败选,并在个人推特上称自己“赢得了这个选举”,并再次强调自己赢得了“7100万张合法选票,是在任总统的最高纪录。”不过目前认为,特朗普“乖乖”离开白宫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特朗普阵营仍然寄希望于司法诉讼
特朗普的竞选团队和共和党全国委员会(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确定,如果有必要,每个州都会有代表他们的律师。总统的竞选团队组建了一个名为“特朗普的律师们”(lawyers for Trump)的联盟,以实际的法律行动表达对特朗普的支持。这些州的律师们正在寻找足够的证据来立案,旨在对选举结果的有效性提出质疑。其中一位律师强调,他们正试图将能够在法庭上继续审理的案件集中在一起,而不是像之前被法官驳回的诉讼那样,只关注一个案例,“我们要打到哨子吹响为止”。
目前特朗普团队中,副竞选经理贾斯汀·克拉克(Justin Clark)在领导推动法律工作,律师团队包括特朗普的长期忠实拥护者和总统的私人律师:特别法律顾问、在弹劾程序中为总统辩护的保守派律师杰伊·塞库洛(Jay Sekulow),最高法院诉讼官、负责特朗普纳税事务的威廉·康索沃(William Consovoy),前竞选经理科里·莱万多夫斯基(Corey Lewandowski),前国家情报代理理查德·格伦内尔(Richard Grenell)以及前纽约市市长鲁道夫·朱利安尼(Rudolph W. Giuliani)等。
特朗普团队在多个州发起的诉讼几乎相同,认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实际上这些诉讼都是建立在毫无根据的论断上,大部分诉讼不是被地方法官驳回,就是在听证会中逐渐失去支持。在宾夕法尼亚州,特朗普团队提出重新计票的诉讼请求,并向最高法院寻求支持,但已经被驳回两次。由于无法提供任何选举欺诈的确切证据,甚至提供了不合规的证据,激起了部分地方联邦法院法官的不满。因此地方联邦法院也只是在程序上应付特朗普团队,而这些律师也可能是在“应付”总统先生。
诉讼很可能也是一场“拉锯战”。据《纽约时报》报道,依照现行法律,选举日后的过渡期中,法律诉讼空间依然很大。12月8日各州将确认选票并选出选举人团,“不忠实的选民”很可能出现,迫使国会进行临时选举。因此,到2021年1月20日前,混战还将持续。截至本周末,多家媒体的预测结果显示特朗普先生似乎输了,但严格来说,还没有。这也是特朗普所说的“选举远未结束”。无论他是以何种政治角色存在,美国社会支持他的力量仍将是美国政治的主要力量,民粹主义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给下一任总统带来更多麻烦。
共和党对特朗普的支持有限
特朗普在军政两界均无可靠的助手
对于特朗普绕开白宫乃至正常程序,进行政变的可能性,国际上诸多媒体都表达了忧虑。然而,Slate网站却发表评论认为,从操作角度来看,除了特朗普的家人,军方、特勤局和内阁都不会有人冒着叛变和煽动叛乱的罪名力保特朗普上台,而现在特朗普控制核按钮的密码已经过期,他不再具有威胁官员听从命令的资本。
特朗普的个人性格并不具备充分的斗争精神
部分专家分析认为,自特朗普本人并不擅长具体事务的落实与操作,同时比起顺境中进行利己交易,特朗普不具备在逆境和高风险环境中的抗争精神。虽然现在他仍发出反对声,但并不会直接煽动民众进行武力抗争。
特朗普的支持者对拜登—贺锦丽的胜选表示抗议。图片来源:洛杉矶时报。
民主党在国会失利,拜登很可能是“跛脚总统”
与预期民调相反,民主党并未夺下参议院的控制权,白宫和国会之间的分裂已成既定事实。这不仅对拜登未来行使总统的最高权力产生极大的掣肘,同时也加剧了国内的恐慌,也会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波动。
金融市场方面,在美国总统大选的前几周,投资者一直在为统一民主政府的“蓝色浪潮”做准备。此前,Politico的分析文章就曾提到,华尔街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无论是拜登获胜还是特朗普连任,他们都能接受。但是华尔街不愿意面对的结果是,拜登当选,参议院归共和党,拜登成为“跛脚总统”。这意味着,拜登领导的白宫将无法绕过共和党领导的参议院,从而通过庞大的刺激方案。此外,拜登的上台可能加大对大型企业高层工作的监管,华尔街担心这将削弱特朗普时期对油气和金融服务在内等行业放松限制的努力。美林(Merrill Lynch)前首席投资策略师、RBAdvisors的创始人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 认为,“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因为华盛顿将变得像僵化的欧洲一样,什么也做不了。”
特朗普的“政治遗产”如何处理
从美国发展的宏观角度看,拜登虽然赢得了选举,但摆在面前的是一个史无前例遭遇政治、经济、社会和公共卫生等多重危机的美国,乃至是一个特朗普主义(Trumpism)留存的美国。首先,他将不得不应对在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之际不断遭受重挫的经济,遏制传播和重振经济的冲突让疫情治理举步维艰。社会方面,“黑命贵”运动余波未平,族群关系的紧张局势难以缓解,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对立也在大选中达到顶峰。日益撕裂的美国究竟是会继续撕裂,还是能找到弥合伤口的方向,是摆在新总统面前的一大难题。
04
各方反应:拜登的胜选
给全球带来慰藉?
在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的四年,美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全世界都已经收到拜登当选总统的消息,各主要国家和部分地区领导人对拜登胜选表示了祝贺。
英国:关注英美贸易协议
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后,英国首相鲍里斯发推对拜登和贺锦丽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副总统的“历史性成就”表示祝贺,并说:“美国是我们最重要的盟友,我期待在我们从气候变化到贸易和安全等共享的优先事项上紧密合作。”
加拿大:关注拜登的疫情治理
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也对拜登贺锦丽表示了祝贺,他在声明中对美加的共同利益,深厚的人员和经济联系以及盟友关系表示了肯定,并展望了和美国在公共卫生,促进世界和平与包容,经济繁荣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
德国:对新的跨大西洋友谊充满期待
德国总理默克尔也祝贺了贺锦丽作为第一位美国女性副总统的历史性胜利,并表示“如果我们能够应对我们时代的巨大挑战,我们跨大西洋的友谊将是不替代的”。
法国:看好《巴黎协定前景》
中欧:民粹主义时代的终结?
拜登的胜选对中欧民粹主义势力是一大打击。斯洛文尼亚总理亚内兹·扬沙在推特上抨击道“是大众媒体而不是官方机构宣布了大选的获胜者”。特朗普的另一个盟友,匈牙利总理维克多·奥尔班也没有在第一时间祝贺拜登。由奥尔班同盟控制的亲政府新闻网站Origo在新闻标题上说“美国陷入混乱”,并指称拜登的胜利是被“大媒体”宣布的。
欧盟领导人则为民粹主义终结的希望欢欣鼓舞。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对拜登和哈里斯表示了祝贺,在联合声明中说到:“拜登的胜利鼓舞了生活在中欧民粹主义政府下的人们,这些政府近年来侵蚀了民主规范。特朗普对波兰的右翼政府很友好,在那里人们普遍认为,他的支持使波兰政府在破坏司法独立方面走得更远。
日本:访美计划将推迟
日本首相菅义伟于11月8日早晨向拜登和哈里斯表示了祝贺,并表示:“为了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关系,确保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和世界的和平、自由与繁荣,我愉快地期待与你们的合作。”
根据日本共同社的报道,早在十月底日本政府就已经开始协调在拜登胜选的情况下暂缓首相菅义伟的首次访美之行直至明年1月美国总统就任。在2016年美国大选不久后的11月,安倍就到访了特朗普居住的美国纽约特朗普大厦举行了非正式会谈。但日本政府相关人士认为拜登作为正统的政治家即使获胜,也会在特朗普任职期间遵从惯例不与他国政要会谈。除此之外,日方访美的计划还取决于美国国内新冠疫情的影响。
韩国:对韩美同盟及朝核问题持观望态度
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推特上对拜登和哈里斯表示了祝贺,并称“我们的同盟关系是牢固的,我们两国之间的联系也是牢固的。我非常期待为了我们共同的价值与您们合作。”
与日本不同,在拜登确定胜选的情况下,韩国外交部长官康京和8日即启程前往美国,她将于9日应邀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举行会晤,就共同关切交换意见。韩联社分析预测预测指出,美韩双方无论美国大选结果如何都将继续保持战略沟通,深入探讨实现韩半岛无核化与永久和平、加强韩美同盟的方案。但考虑到拜登确定胜选、特朗普任期即将结束等情况,防卫费分担谈判等悬而未决的问题恐难取得进展。另外,尽管拜登10月29日曾在韩联社发表题为《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希望》的署名文章,称将继续朝着实现朝鲜无核化和韩朝统一的方向前进,但他与特朗普“自上而下”处理美朝关系的外交方式有相反的看法。不过拜登近期也曾表示,不排斥在“朝鲜同意缩减核能力”的条件下与金正恩举行会晤,暗示不排除对朝并行“自上而下”外交的可能性。
印度:看好更加牢固的美印关系
多数印度媒体对拜登胜选后的美印关系持乐观态度。印度快报(the Indian Express)在分析中指出,早在成为奥巴马的副总统之前,拜登就支持发展和印度更加牢固的关系,在奥巴马拜登任期,印度被视为美国的主要防卫伙伴,拜登的上任还预期将对印度高技术移民采取更加宽松的政策,这些都对美印关系的前景注入了有利的因素。
台湾地区:地缘政治重要性仍将持续
台湾多数学者认为,无论谁当选,台湾在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都将持续存在。此外,在经济方面,中正大学战略所教授林泰和指出,台湾半导体制造在全球领先,美国在供应链去中国化,对台湾半导体的依赖程度高,无论是谁当选都会分散将供应链集中在中国的风险。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长吴大任认为,拜登胜选并不会立即解决中美贸易矛盾,但台商会考虑到拜登谈判的稳健风格,从而倾向于在留在大陆生产,不过新冠疫情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将大于美国大选的影响。
中美“战略竞争”的时代
或将到来
各境外媒体不仅关注拜登胜选对于该国的影响,同时也对国际竞争格局下中美关系的走向表达了一定程度的关切。
(本文为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2020美国大选追踪”团队集体成果。特别感谢辛艳艳、吕雅、张雯钦、李雨霏、东卉对本文的特别贡献。)
本文版权归“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出处。欢迎关注本公众号!如有投稿,请直接发至xinyanyan@fudan.edu.cn或zhongmeihuxin@163.com。一经录用将有稿费奉上。
“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是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和丰实集团共同打造的中美关系研究的学术平台,该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和精英讲坛的联动运作方式,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学术权威分析中美关系的热点问题。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