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姚凯:加快推进大数据时代国际人才高质量集聚

姚凯 复旦发展研究院 2021-04-15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院教授姚凯近照,图片由本人提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十四五”期间要将人才工作的重心转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上来,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大数据作为颠覆性的技术变革,正在重新定义社会管理、人才管理、企业管理决策、组织流程、创业创新等各个方面,是改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力量。人才作为知识的载体,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抓住时代的脉搏,充分遵循大数据时代国家人才集聚和成长的规律,实现全领域、全方位的海外人才集聚政策与环境的系统性和集成化创新,对于上海和长三角区域未来的蓬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数据时代的国际人才集聚呈现新特点

第一,人才大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大数据时代基于数据流量的国际人才资源配置,对于企业、政府和高校等的人才需求预测、人才招聘、人才评价等将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收集整合相关人才数据,人才发展的动态变化和人才价值也可以得到最大化呈现,便于“精准引智”与人才的“精准管理”。目前国际人才的数据收集来源于多个渠道,形式多样化,国际人才数据的收集和分类建设数据库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大数据时代人才标准面临新的挑战。伴随大数据时代到来的还有生活模式、生产方式以及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非标准人才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事实上,国际人才中同样存在一些如“创新创业人才”“专门人才”等的特殊人才,和包括如流量明星、直播主持等非标准人才,这些人才在认定和引进的过程中会存在定位困难,因此未来对于大数据时代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特殊人才需要进行界定和出台相应的规则。

第三,国际人才集聚的载体发生实质性变化。大数据时代,基于平台的集聚越来受到关注,同时产业集聚载体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新兴产业(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3D技术等)对国际人才的集聚力度将会加大。与此同时,国际人才集聚虚拟化也会越来越明显,更容易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地理空间上的集聚。

第四,我国国际人才回流速度加快。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人才向中国流动以及中国海外人才回流态势不断增强,显示出了中国强大的“人才磁铁”效应,特别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我国的防治和治疗在全球领先,更是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复苏和国际人才对我国发展的信心。


加快推进国际人才高质量集聚体系建设

首先,要加快国际人才数据库建设。目前我国在进行国际人才需求预测、挖掘、管理和评价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方法为主,无法对国际人才的使用过程进行实时追踪和监控,缺乏针对国际人才有效服务、评价和开发的手段,因而在现实中难以实现“配置合理”、“服务满意”和“开发出彩”等效果。因此我国亟须建立完善系统的国际人才数据库,通过采集、存储分析人才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结构化构建人才成长档案数据库,为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管理与交流提供依据。

同时还可以绘制全球国际人才地图,抓住国际人才流动的特点和趋势,为我国国际人才的集聚提供科学依据。我国应该高度重视国际人才信息采集与处理工作以及国际人才数据库的建设,建设分级分类且系统集成化的国际人才数据库,方便政府、企业、高校等组织预测人才需要,挖掘合适的国际人才。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要形成政府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加大投入、社会组织适度参与的分工协作机制,本土猎头、职业社交平台、企业、高校等市场主体为主角,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同时吸引专业智库、中介服务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参与。

其次,建立人才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国际人才大数据需要整合政府、企业、互联网、国际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等多方面的数据,建立人才大数据交易平台。该服务平台涉及人才大数据的挖掘、整合、交易以及数据分析等服务,为国际人才集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目前上海市在国际人才网上已经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人才政策库,未来在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城市群还要更系统地建设人才工作的一网通办,以及人才服务的异地通办,建立健全国际人才大数据的安全使用保障体系。

第三,尽快制定非标准人才和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大数据时代呼唤非标准人才,上海“五型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新兴产业人才诸如流量人才、文化创意人才、服务人才和创新人才,而以人文交流、创意生成和草根创业为特点的新兴产业运行过程内在的快速迭代、不确定性及艺术性特点则决定着非标准人才、潜在人才和不确定性人才成为时代的新趋势。上海应充分借鉴国际知名城市和国内兄弟城市的经验及时制定非标准人才和特殊人才引进的标准和政策细则,给予特殊通道,让不同种类的人才包括国际人才都有来上海落户和发展的机会,都有来上海开创精彩事业和人生的可能。

第四,积极建设国际化人才引进的平台。作为吸引国际人才的重要载体,国际化平台可以提供系统的一站式的全面服务和事业发展需求。目前我国上海、海南、广东和北京等地的自贸区都建立了国际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例如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大力集聚海外青年人才。

第五,打造完善的国际人才生态系统。“产业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国际人才的集聚需要良好的国际人才生态系统,创新创业环境、政府的政策配套、完善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氛围等。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逐步完善国际人才生态环境的建设。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政策配套、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例如国际医院、国际学校等)等相对完善,以及浦东新区国际化社区(例如联洋国际社区、碧云国际社区等)的建设为国际人才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环境,帮助上海市浦东新区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才。

未来,我国还应该通过举办各类国际顶尖科学家论坛、线上科学家学术社区、推出系列大科学计划、建立各类海外引才驿站等手段形成国际人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环境。另外国际人才的引进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出台了各种类型的人才计划和相关政策,在政策之下仍需细化制定国际人才、非标准化人才的细则并注意政策之间的系统衔接性。同时也要注意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形式化、行政化、重评选、轻实施等现象,避免降低政策效应。因此,打造完善的国际人才生态系统是国际人才引进和管理的必要条件。

作者系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学院教授姚凯。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国际人才集聚及中国战略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 | 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复旦发展研究院供稿。原载于“第一财经”

排版 | 林沁心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