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条襄阳路 两家锅贴铺

爱上海 一片吃心 2019-10-10

襄阳路细细的、不很长、却很美。

南起肇嘉浜路,北至巨鹿路,纵贯上海的核心城区。


襄阳路上有欢乐的襄阳公园和漂亮的老洋房;

有时髦的iapm和霸气的面馆,有藏着好吃猪头肉的本帮小馆……

但我觉得襄阳路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容纳了众多小经营业者。

他们在寻常的街道里嵌入了细碎却生动的生活痕迹。


像这样的大饼油条早点摊,襄阳路从南走到北有很多。


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是一南一北两家遥相呼应的锅贴铺,他们并没有自称锅贴大王,却也名声远播。


襄阳南路435号、靠近建国西路的这家,朴素到没有名字,就叫生煎锅贴,简陋的门面跟隔壁的水果摊、杂货铺打成一片。


两位大叔在店里忙活,一位在塑料脸盆里拼命和面,一位挽起袖管下锅贴。



抱歉,我擅长拍食物,不擅长人物。

半炉生煎半炉锅贴,就像他们的默契搭档。

大叔很客气,他说:

我们来上海做了三十多年啦,当年跟着上海师傅学的传统配方,都是你们上海人喜欢的味道叻!


店很小,没有堂吃的空间,客人都是买了打包带走的,大叔有时候还会心疼地加一句:

这个热的好吃啊,给你双筷子趁热尝尝吧!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抱着热乎乎的锅贴躲到车里吃的?

我是买了二两打包回家给猪头的,然后车里就满满是油煎淀粉的焦香和肉香,久久不散……真是折磨啊!

回家再分享,肯定比刚出炉的锅贴逊色几分,但是好在面皮底够硬,肉馅吃口尚好.

关键是不油,这样就对了!四如春的锅贴被油浸透了就不好了。


所以,如果你去买锅贴,关键要看是不是刚刚出炉的,如果剩在锅里时间长了,油都渗到锅贴里了,请果断放弃。


过了淮海路这条横马路,就来到了襄阳北路,52号靠近长乐路,有一家叫和乐点心店


我很喜欢这个店的名字,和和乐乐的,就像店里打工的老老小小。


我听到两位阿姨一边分装外卖的醋,一边开心地聊天说收到了淘宝的包裹,一件新衣服哪!
我问:阿姨你们不热啊?
她们答:装醋的时候不能开电风扇啊,塑料袋要吹起来的呀!

看这装醋的架势,就知道这家的锅贴生意有多好了!

他们的老板是上海人,教会了工人做锅贴,每天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八点,年中无休。



据说,小店一天要做掉“小两百斤的面粉”,猪肉则是“老板自己去麦德龙进的货”。


小店五月份刚刚装修好,你若买好锅贴,可以到隔壁的空调房间去吃。


这是小店2013年的价目表,是我两年前去吃的时候拍的。


这是他们2016最新的价目表

对比可见,锅贴涨价了一块钱。而牛肉汤和牛肉粉丝汤竟然有高达75%和80%的涨幅。


这家的锅贴,个头饱满,面皮偏生,紧且有嚼劲,馅儿汁水足,咬开的时候要当心一包汤。


锅贴的具体起源已经不可考,但是大致认为它是起源于山东饺子剩下有多之后油里煎一煎、实现大反转的民间美味。



在上海,锅贴觅到了良友,那就是生煎——两者的材料和工艺差不多,都是面皮加肉馅,油里煎一煎,生煎和锅贴,本是同根生。


区别只在于,一个是死面皮包饺子,一个是发酵面皮包包子。
那一点点酵母,加上人工的智慧,造就了生煎与锅贴,如此不同,却共冶一炉


据和乐点心店的师傅说,这里还有一位生煎师傅来客串,只做早市

早上六点半到八点半,也要包掉60斤面粉!


“师傅手艺好啊,他做完我们这里,还有下一场嘞!”


大叔很和气,容我到洗碗的后厨拍照,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上海寻常里弄的景深……


更多生煎请点击:

大壶春   舒蔡记
锅贴,我还写过:
珊珊小笼馆:焦焦的壳儿蘸醋真好吃!
昌化饮食店:阿姨现包的,肉馅堆得高高的。
四如春:虽说是冷面的祖师爷,但是江河日下……


传说襄阳路还有葱油饼和咸豆浆,因为出摊时间飘忽,我至今没有吃到,让我再努力一下!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一片吃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