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米其林两星、亚洲50佳?新晋当红餐厅我吃砸了……

FineDiningLover 一片吃心 2019-10-09

上一篇香港美食我写了为什么大家都爱去龙景轩午茶而不是晚餐? 写到后来喝高了,似乎没有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哎。

后来想想其实也无妨,Fine Dining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你可以喜欢点心和饮茶、性价比更高,也可以慢慢欣赏维港夜色、美酒配佳肴。


今天我要写的这家,是此行香港最抱期望的一家:

Ta Vie 旅,去年米其林一星直升到两星,今年又在亚洲50佳榜单上从第48爬到33位,可以说是以直升飞机般的速度冲入香港顶尖食府之列


但是吃完八道式品尝套餐,我跟我们家猪头大眼瞪小眼:为什么这样子也可以拿到这么多好评……想不通啊!


吃心今天与大家分享在这家明星餐厅的用餐体验,你来感受一下吧。


我们提前一个多月在餐厅官网上预定位子,当天就坐着皇后大道上的叮叮车晃到了石板街酒店。

餐厅官网的主厨照片


进门就是主厨的靓照,佐藤秀明,东京龙吟总厨山本征治的爱将,2012年被派驻香港担当天空龙吟的主厨(也是首家海外分店的主理人),六个月即摘得米其林二星,三年后自立门户,开出Ta Vie 旅,主打法国日本融合创新料理,嗯,听上去就很好吃的样子。


餐厅气氛很优雅,卷在瓶子里的是当晚的主厨菜单,没有可选项,也不用点菜。


出乎我意料的是,连amuse bouche也没有,直接就上了第一道菜——试问哪个没有雄心的厨师不把开胃小食玩到飞起来啊?远的不说,你就看看往东两个街区的amber好了(点击可见)。

餐前面包搭配标注生产日期的自制发酵黄油,香气浓郁。


第一道菜像紫霞仙子,主厨特意从日本挑来紫色的菊花做了一层啫喱,微微带酸,搭配下面的北海道毛蟹,蟹里调了黑醋和姜去腥,但是生黄瓜太脆了,口感突兀,底下的牛油果泥实在太厚了,像在吃insta风的三明治。


还有一个问题初露端倪:这道菜表面胶冻、中间肉屑、下面泥状,根本不可能干净利索地一刀切、吃到紫白绿三个清晰层次,全靠自己手动凉拌。


第二道菜的主题是花菜,我们还在琢磨菜单上的sea cauliflower,“海里的花菜”是啥?
揭开白芝麻薄脆,挖一勺,懂了,原来是白子啊!果然是日本大厨,烧了鳕鱼的精巢。


搭配的花菜遗憾没煮软,又硬又粗壮,遥想纽约名厨Jean Georges的名菜扇贝里搭配的花菜都要烤到焦糖化呢……
这么小容量的碗,装这么大颗的花菜,也不妥当。
底下配的我们以为是土豆泥,问了服务生才知道是黄油打出来的鯷鱼,奇怪,为什么不觉得鲜呢?我们研究了一下:因为厨师没敢放盐,不咸就不鲜


第三道是红绿白,红色蔬果没得挑:日本白草莓鲜嫩,番茄有漂亮的酸度,甜菜有根茎类植物的清甜,点缀两片泰国罗勒。


底下是一周三次从意大利进口的Burrata cheese,这种外形像口袋一样的芝士,表皮带着mozzarella的韧劲,本来就很难切割开,等我好不容易撕扯开,浇头早已崩塌……


我们开始怀疑,厨师在设计菜单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过食客用餐的体验


韩国济州岛的鲍鱼,日本传统是配鲍鱼肝,要创新也没问题,但是用日本花菇来搭真的好吗?口感会不会太相近?


墨鱼酥皮当作鲍鱼壳,黄油味道太重,起酥太香,不会毁掉鲍鱼本身的鲜度吗?是不是日本大厨在香港鲍鱼酥吃多了?


虽然餐前没有开胃小食,但是这里插入了一道隐藏菜式:北海道海胆意面。
海胆甜出了新境界,入口有飞升的体验,底下的海草汁平庸了点,瞬间拉回地面。


海鲜类主食是龙虾,服务生自豪地介绍:龙虾下飞机不过三个小时,用的黄酒可是十年陈的!但是黄酒泡沫的味道并不突出,还不如厨魔Bo Innovation用竹叶青来得爽快,啊,好怀念他们用“镬气粉”来做大虾!你看看这儿的配菜:直愣愣插根芦笋,青菜还没断生,尚有青绿味道,我都懒得拍特写。


取食困难的问题再次凸显,我手腕暗中发力,把龙虾肉从壳里剥出来,肉好不容易出来了,断命还有根筋连着啊,还好坐在我对面的是猪头,无所谓吃相,我就直接上手了。


与此同时,隔壁桌也传来了刀叉在盘中撕磨的声音,看来大家都挺费劲的。


主菜是和牛,大块且柔嫩,不得不感叹日本大厨的供货商真好,但是处理起来就少有新意了:包裹荷叶烤一下,搭配舞茸,一滴红酒汁,没了。


随手甩一个同为米其林二星,亚洲50佳的新加披Andre的主菜:佐贺牛肉,服务生桌边料理,现场热石加热,搭配可可咖啡和甘草,绿色苔藓状的一滩是鳗鱼浓缩汁撒葱粉,旁边装饰的是风干洋葱、朝鲜蓟、杏鲍菇和鸡皮,下面垫着防风根泥和鸡胸肉……


跟着就是两道甜品了,讲真的,拿大小甜品来凑八道菜的菜式也是挺“赖节皮”的,人家都不是这么玩儿的。

清口甜品


小甜品带着糖玻璃罩,砸碎了混合里面的杏仁冰淇淋,搭配草莓和樱花,挺美。


大甜品是金橘和姜味冰淇淋,所谓的豪华就体现在撒金箔和黑松露,真的有点无聊哎佐藤大厨。


没有小四,埋单走人。


Ta Vie让我觉得是食材太好而大厨天赋不够,像是捏着一手好牌但出了烂招。


当晚的服务整个都是慢半拍的,以至于每道菜都要等5分钟至少,我们吃得相当无聊,可能跟没有点酒也有关系——但他们家的酒单才真正叫无趣,产地、酒庄和年份的选择近乎粗暴,一份完全没有用心打理过的酒单就是这样了。

波尔多和勃艮第 我各拍了一页


如果我们少不经事,大概会被当晚Fine Dining的阵势唬住,但既已身经百战,便丝毫不为所动,深夜走在中环的街,我暗自许愿:吃心一定要加油啊,把我们经历的美好餐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同为日本食材、法式烹饪,请参考:东京NARISAWA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一片吃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