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双相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

2016-04-22 吉航 神外资讯

如欲投稿请点击   神外资讯-欢迎赐稿


【Ref: Gippert SM, et al 2016 Feb 10: 1-4. [Epub ahead of print]】


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已应用于精神障碍的治疗,但对关注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的研究并不多见。德国波恩大学医院精神和心理学科的Sabrina M. Gippert等对以往研究结果进行回顾,总结治疗双相障碍的DBS靶点、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出现狂躁或轻狂躁等副反应的情况,结果发表于2016年2月的《CNS Spectrums 》在线上。

 

抑郁症状在双相障碍患者中颇为常见,但在缺乏轻狂躁或狂躁表现时,常常被误诊为抑郁症。两者在神经生物学方面有相似的发病机制,而临床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别。例如,双相障碍患者抑郁症状的发作明显比抑郁症迅速,持续时间短,也常伴有一些不典型表现:心理性肌肉运动障碍、思考困难、苏醒过早、晨间症状加重以及精神病症状等。识别这些临床表现的差异对于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虽然新药不断研发,但在用于患者急性狂躁或抑郁阶段时,或在长期持续给药过程中,仍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因此比神经外科手术风险低的DBS,可能给这部分患者带来福音。

 

Holtzheimer等曾对难治性抑郁症(TRD)做过研究,给予7例双相障碍II型患者和10例重度抑郁症患者(MDD)施行胼胝体下部扣带回白质DBS治疗,发现DBS对双相障碍患者的抗抑郁疗效与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相类似,并且DBS也未引起双相障碍患者轻狂躁症状发作,得出与此前报道称DBS可能会导致该类患者狂躁或轻狂躁状态发作的结果不同。但是,Holtzheimer等认为DBS治疗双相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更多样本的研究来评估。

 

前脑中部上外侧白质束(sIMFB)与以前报道的所有DBS靶点均有关联。过去人们使用较大的电流刺激DBS靶点,sIMFB也可能受到刺激;最近有研究证实,对接近腹侧被盖区(VTA)的“人类奖励中枢”--sIMFB施加刺激,可以显著控制抑郁症症状。Schlaepfer等在德国波恩进行试验,研究对象为1例II型双相障碍患者,作DBS治疗,刺激靶点是前脑中部白质束;该患者获得稳定的抗忧郁效果;DBS刺激后观察一年和一年以上,没有出现狂躁或轻狂躁的临床表现。继而,Schlaepfer等对1例双相障碍患者进行靶向sIMFB的DBS治疗,得到类似的疗效。

 

作者最后指出,DBS可以控制BD患者抑郁症状,降低患者自杀发生率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有望成为治疗BD的新手段。有的研究认为,它可能带来狂躁或轻度狂躁发作的不良反应,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可以通过调整刺激参数,给以解决。


吉航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寿佳俊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