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颅脑创伤-神经重症病例周刊(第10期)| 颅面开放性损伤多学科处理一例

2017-04-16 吴南、冯华等 神外资讯

为了继续提高、规范中国神经外科医生颅脑创伤-神经重症救治能力及水平,神外资讯推出专栏“颅脑创伤-神经重症病例周刊”。专栏面向全国收集颅脑创伤-神经重症病例并展开讨论,由国内的医生提供真实病案,经专家审核通过及点评后刊登。专业讨论意见仅代表作者及专家观点,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同道斧正!投稿邮箱:shenwaizixun@163.com,咨询微信号:neuropaper,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颅脑创伤-神经重症病例周刊第十期,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冯华教授团队带来的病例:颅面开放性损伤多学科处理一例文末分别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创伤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会长、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神外资讯中国颅脑创伤-神经重症专家组”委员陈礼刚教授,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兼神经创伤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浙医一院神经损伤与修复中心主任、“神外资讯中国颅脑创伤-神经重症专家组”委员杨小锋教授对病例做出了精彩点评,欢迎阅读。

【颅脑创伤-神经重症病例周刊】往期回顾




精彩点评

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是国际医疗领域一种领先的诊疗模式,由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最佳诊疗方案,因而越来越受重视。然而MDT在神经外科领域的重视还有待加强。


该病例来自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冯华教授团队。患者由于切割片爆裂致颅内外穿通伤,伤情重,加之致伤物的特殊性,随时可能由于异物移动刺破颅内大血管导致患者迅速死亡,加剧了诊疗难度。但冯华教授团队在运用MDT模式抢救复杂性颅脑损伤患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短时间内完成了以本科室为中心,联合耳鼻喉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麻醉科、输血科等多学科协作。根据患者病情特征制定了周密的方案,对患者早期进行了气管切开保持气道通畅,介入技术和开颅手术相结合,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且将并发症风险降到了最低。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冯华教授带领下的神经外科团队在MDT和复杂颅脑创伤救治方面的水平和优势,值得全国从事颅脑创伤救治医生学习。


1.复杂性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危重症,由于患者伤情重,合并伤多,往往预后不理想。MDT能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佳诊疗方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改善预后,值得颅脑创伤领域重视和推广。


2.值得注意的是,该病例致伤物为金属异物,术中可能存在金属碎片残留,因而术后复查MRI可能导致残留异物移位,造成继发性损伤,应慎重。


陈礼刚 教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外创伤专委会主委




精彩点评

这是一例处理非常成功的颅面开放性损伤病例。复杂的颅面外伤的病例往往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神经外科、口腔颅面外科、眼科、五官科甚至血管外科,处理上需要多个学科协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该病例是一例开放性的颅面外伤病例,异物由颜面部经颅底进入颅内,累计视神经管,颅内异物紧贴颈内动脉。治疗时需要考虑颈内动脉、视神经保护,颅底重建,颜面骨折的处理,以及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处理难度大、风险高。西南医院在术前即开始多学科通力协作、精心准备,术中使用了球囊临时阻断等技术使得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以及完善的围手术期都为患者良好的预后奠定了基础。该病例展现了西南医院神经外科及兄弟科室在处理复杂颅面外伤的综合能力,值得借鉴。


杨小锋 教授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浙医一院神经损伤与修复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兼神经创伤学组副组长



【颅脑创伤-神经重症病例周刊】往期回顾



神外资讯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以置顶啦!!!打开手机微信(6.3.16以上版本),找到订阅号中的神外资讯公众号,打开并点击右上角头像,进入神外资讯详细信息页面后,选择置顶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将神外资讯置顶啦!从此,重要信息不再错过哦!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