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判断床突旁动脉瘤位于硬脑膜内或硬脑膜外

2016-02-01 王勇杰 神外资讯

【Ref: Liao CH, et al. J Neurosurg. 2016 Jan 8: 1-8. [Epub ahead of print]】


床突旁动脉瘤的治疗极具挑战性,正确判断动脉瘤的位置是在硬脑膜内或硬脑膜外,对于选择治疗手段至关重要。在床突旁区颈内动脉(ICA)硬脑膜内段和硬脑膜外段的解剖分界是远侧硬脑膜环(DDR)。以前的研究试图用成像的方法描述和区分前床突(ACP)附近的动脉瘤,但这些研究缺乏手术实践的验证或病例数太少。ACP是蝶骨小翼侧方的三角形骨性突起,此处有蝶骨的上、下小隆突,上隆突覆盖视神经,下隆突(optic strut,OS)承托视神经;OS也是ICA的床突段(C5)的前界。中国台湾台北退伍军人医院神经外科的Chih-Hsiang Liao等在高分辨率薄层CTA上通过OS和鞍结节(tuberculum sellae,TS)的关系准确判断床突旁动脉瘤的位置,结果发表在2016年1月的《J Neurosurg》在线上。


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49例床突旁动脉瘤手术患者,包括破裂或未破裂动脉瘤。术前行CTA扫描时,轴位图像调整至与蝶骨平台平行的方向,冠状位上蝶骨大翼中点与OS相交处为OS基底。在轴位、矢状位上判断TS、动脉瘤颈近端和远端的位置,并采用交叉法标注在与OS基底位于同一层面的冠状位图像上。测量动脉瘤瘤颈近端和远端与OS基底的距离,如果均为正数,则诊断为硬脑膜外动脉瘤(extradural anuerysm);如均为负数,则诊断为硬脑膜内动脉瘤(intradural anuerysm);如近端距离为负数而远端距离为正数,则诊断为跨膜型动脉瘤(transitional aneurysm)。采用同样的方法,以TS作为解剖标志预测床突旁动脉瘤的具体位置,并通过手术所见加以佐证(图1)。



图1. 以OS和TS作为参考点判断床突旁动脉瘤的位置。A和B. 分别为CTA和DSA显示硬脑膜内侧的床突旁动脉瘤;C和E. 分别为轴位和矢状位上显示动脉瘤颈近端(黄色箭头);D. 为冠状位上,采用交叉法计算动脉瘤颈近端与OS基底和TS之间的距离;F. 常规的8mm层厚冠状位CTA图像,可见OS和TS与动脉瘤的位置关系;G. 术中磨除床突后,可见动脉瘤为硬脑膜内动脉瘤。


49例患者中,19例术前未行CTA检查,因此仅纳入3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术中发现,硬脑膜内动脉瘤12例,硬脑膜外动脉瘤6例,跨膜型动脉瘤12例。动脉瘤的位置与动脉瘤朝向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左侧或右侧以及与眼动脉的关系无相关性。朝向前方和内侧的床突旁动脉瘤多为硬脑膜内或跨膜型(表1)。动脉瘤颈与OS或TS参考点之间的距离和动脉瘤位置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而在判断的准确度上OS比TS更具优势。不过,对于朝向内侧和后方的动脉瘤,以OS为参考点可能会出现硬脑膜内床突旁动脉瘤的假象。绘制ROC曲线,发现以2mm作为OS基底与动脉瘤颈距离的临界值点,诊断跨膜型动脉瘤的敏感度达到0.806,特异度达到0.792。可以认为,海绵窦硬脑膜外环位于OS基底上方约2mm处,如果动脉瘤颈距离超过2mm,可判定为硬脑膜外动脉瘤;未达到2mm,判定为硬脑膜内动脉瘤,而横跨2mm的位置,则判定为跨膜型动脉瘤。


表1. 术中发现动脉瘤位置与性别、年龄和动脉瘤类型等因素的关系。



综上所述,高分辨率薄层CTA扫描可快速、准确地判断床突旁动脉瘤的位置。海绵窦硬脑膜外环的位置约在OS基底部上方2mm处,采用OS作为解剖标志可有效地区别硬脑膜内和硬脑膜外动脉瘤。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勇杰编译,《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审校)


相关回顾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