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切除颅咽管瘤的过程中清楚地暴露垂体柄
【Ref: Metwali H, et al. J Neurosurg. 2015 Dec 18: 1-6. [Epub ahead of print]】
颅咽管瘤是起源于垂体柄的颅底肿瘤,手术中如何准确判断并保护垂体柄及其供血动脉,对于防止术后出现垂体功能低下至关重要。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中心神经外科的Metwali H等介绍术中通过打开视神经管顶部,切开镰状韧带,磨除鞍结节的外侧部分,将视神经向内侧和背侧移位,充分暴露并在直视下将肿瘤从垂体柄表面分离的方法。文章发表在2015年12月《J Neurosurg》在线。
作者成功地给3例患者实施该手术。经眶上额外侧入路:以额侧为基底,弧形剪开硬脑膜,开放侧裂近端,释放脑脊液减压。沿着前颅底进入鞍前区及鞍上区,从视交叉下间隙、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和颈内动脉颞叶间隙暴露肿瘤并作瘤内切除(注意保护垂体柄供血动脉,尽量避免使用双极电凝,操作以用显微剪刀行锐性分离为主)。视交叉下间隙和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狭窄的患者,无法暴露垂体柄,为避免造成垂体柄损伤和视神经的过度牵拉,从顶部打开视神经管,切开镰状韧带,并磨除鞍结节的外侧部,充分游离视神经;再将视神经推向背侧和外侧,暴露垂体柄的下方,将视神经推向内侧则可获得垂体柄的上部和下部的较好显露;如此,在直视下将肿瘤从垂体柄表面安全地剥除(图1)。
图1. 游离视神经示意图。A. 经右侧眶上额外侧入路,通过视交叉下间隙切除部分颅咽管瘤并减压。B. 打开视神经管顶部,切开镰状韧带,磨除鞍结节的外侧部分,增加视神经的活动自由度;将视神经向外侧推开,可见垂体柄下端。C. 将视神经内移,可显示垂体柄的上端。1=右侧视神经;2=右侧颈内动脉;3=颅咽管瘤;4=切除镰状韧带;5=视神经内侧鞍结节予以磨除;6=垂体柄下方。
3例患者的颅咽管瘤获得全切,并保留垂体柄和供应血管,未出现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术后视力改善,1例视力与术前相仿;2例患者的激素水平维持正常,1例术前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术后逐渐恢复至正常。
作者认为,颅咽管瘤手术难度大,术中易损伤视神经和垂体柄而出现术后并发症。采用上述手术操作,游离视神经后,可在直视下将肿瘤从垂体柄上剥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该技术亦可用于切除蝶鞍上区的其他类型病变。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勇杰编译,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郑锋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